商院关注:中国混哪个圈子最来钱

2013年09月02日11:05  深谋财经    

  一个圈子,会有属于自己的性格,地产圈钱多;互联网圈爱炒作;金融圈精英感强烈;制造业圈最苦逼;快消圈最厚黑;奢侈品圈子最“做作”……

  在中国混哪个圈子最有“钱”途?

  1、煤炭圈:最“傻大黑粗”的圈

  煤老板手握现金一大麻袋,一个月内可以赚四五百万元,最愁的其实的怎么花钱。

  拍电影?投地产?

  为子女办个豪华婚礼?这要看煤老板的心情。

  2、地产圈:最有钱却最低调的圈

  可以说地产圈里集中了中国最有钱的人群,也是中国大部分财富的集中地。福布斯富豪榜长期以来被地产圈的大佬占据。

  在哪里买了块地、哪个盘销售率如何是他们谈论的话题。

  高尔夫、高级会所是他们谈事儿的地儿。不过,这个圈里有钱是有钱,不过可能因为钱来得太容易了,明显比金融圈低调些。

  看看中国的房价,就知道地产圈里的人们多有钱了。

  3、互联网圈:最爱炒作的圈

  互联网圈绝对是商界的娱乐圈。一会儿这个公司跟这个公司的大佬吵个架,一会儿两个公司又声称大打价格战……

  吸引眼球他们绝对是好手。

  4、快消食品圈:最厚黑的圈

  快速消费品行业进入壁垒普遍较低,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数量较多,各种明争暗斗最常见不过。

  看看蒙牛伊利当年的“黑公关”们就知道他们斗得有多凶。

  5、金融圈:精英感最强圈

  整天的资产证券化、收并购、IPO、增发、KPI、PMI、货币存量的高深术语挂在嘴边,金融圈最是高处不胜寒。

  而且,一般进入稍微大型的金融机构工作的,至少都是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硕士,一路走来鲜花掌声,精英感最强烈。而且,即便是个“金融民工”,年收入水平也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6、制造圈:最苦逼的圈

  仓库里还压着无数库存;银行里还有越积越多的贷款未还;工厂门口还有若干工人等着讨薪,客户却迟迟拖着欠款不换……

  制造业老板见制造业老板,表面上派头十足。

  7、直销圈:最“打鸡血”、励志的圈

  你敢说你见到的直销人员不是最励志和最斗志昂扬的人吗?

  流传在他们圈内的是各种直销的传奇人物,最主要那看起来并非遥不可及。

  8、奢侈品圈:最“做作”的圈

  作为奢侈品行业从严的一名人员,浑身上下如果有一件不是奢侈名牌,全身BLINGBLING,你还算行业人吗?

  中国地产富豪发家史

  在微博上一向意见不合的地产界“名嘴”潘石屹和任志强这次出奇地“合拍”。两人日前联合了20家地产公司,每家公司拿出5套房源,组成了中国首个房地产电子商务联盟。根据电商买卖规则,买房人可通过竞拍等一系列方式来“自行定价”,获得不高于市场价的“优惠”。

  楼市冬天让潘石屹任志强这些大佬也不得不谋变,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代中国房地产富豪血泪发家史

  第一,王石----玉米贩子

  名片:前万科董事长

  绰号:立地太岁

  史前档案:军人出身,1984年下海办企业,1988年企业更名万科。

  报载:

  原籍安徽,1951年出生于广西柳州。在新疆做了5年汽车兵,转业后在兰州做了1年的工人。由于其父在柳州铁路局当领导,王石得以进入兰州铁道学院当了工农兵大学生,读给排水专业。毕业后进入广东省经贸委做经济情报研究工作。1984年左右他下海创业,组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1988年更名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传:

  其一、王石1980年代初期到深圳发展。令他人吃惊的是,王石的第一桶金是靠做饲料中介商,通过倒卖玉米得来的,这让他赚了300万元;其二、王石用倒玉米赚来的钱开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仪器产品,同时还搞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手饰厂等等。用王石的话来说,“就是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出身影响:

  军人出身,为人果断,80年代初期即敢于下海,操盘万科也多次表现出敢于决断的气魄。

  点评:

  一个大老板,却过着戏剧般的人生。

  第二,朱孟依----包工头出身

  名片:合生创展董事局主席

  绰号:入云龙

  史前档案:包工头出身,1992年创办合生创展集团,从此发迹。

  报载:

  朱孟依是广东丰顺县人,早在1980年代中前期,20岁出头的他就已成为镇上的一个包工头。朱孟依看到镇上很多人在开商铺,就去找镇政府,表示愿意帮助建设商业街,回报只要业主租金分成。把开发与经营捆绑在一起进行策划,从这开始,朱孟依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原始的地产开发商,这也让他挖到了事业上的第一桶金。朱孟依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来到香港,并顺利获得香港永久居住证,1992年他与张荣芳、陆维玑夫妇一起在香港创办了合生创展集团。

  风传:

  其一、朱孟依以低廉价格抢先在当时尚属偏僻的广州天河区购买到大批农田,令合生创展仅土地资产在此后几年即以数倍乃至10倍以上的级别增长。但也有传闻说,这得益于朱与政府的良好关系,预先获知

  广州新城未来发展的方向;其二、朱孟依做事极其低调,生活也不张扬,几乎不接受记者采访,在网络上能搜索到他的惟一照片,还是因为合生创展在香港上市必须要提供的那张董事局主席照片。

  出身影响:

  早年做包工头时,虽然很年轻,但已经具备商业房地产的操盘意识,所以后来成大业只能说是顺理成章。

  点评:

  也许哪天朱老板与我们在路上擦肩而过,我们却懵然不知。

  第三,冯仑----牟其中第一幕僚

  名片:万通董事局主席

  绰号:神机军师

  史前档案:讲师出身,做过官员,担任过牟其中幕僚。1991年创建万通,从此发迹。

  报载:

  1959年生于陕西西安,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微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获法学硕士学位。曾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武汉市经委和海南省委任职,从事理论研究及企业策划、经营、组织、管理工作。1991年领导创立了万通公司。

  风传:

  其一,1988年,冯仑在海口将1万台彩电批文递给某外贸公司老总这批文是国务院体改所提供给冯仑的“费用”,交换来了30万元,他用这笔钱建起了海南体制改革研究所。

  其二,1989年因政治原因体改所解散,冯仑也“失业”了几个月。此后,他投靠了当时闻名全国的南德集团老总牟其中,最初担任政务秘书,月薪250元。一年后,冯仑成为牟其中的第一副手,工资也涨到850元,但冯仑很快体会到家族企业的弊端,于1991年离开牟其中。

  其三,1991 年,冯仑用3万元从某信托公司换来了500万元投资,紧接着从银行贷来1500万元,开始了房地产经历,很快就挖到第一桶金。

  其四,1992年起万通进军北京,冯仑和潘石屹在北京保利大厦一起吃住达三年之久。后来万通系六兄弟因为在公司发展策略上意见相左而“离婚”,分家时,冯仑对潘石屹说:“我要骂你三个月,骂完之后就说你好话。”作为补偿,冯仑允许潘石屹把万通的成功都归到自己身上。

  出身影响:

  讲师出身,精于理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点评:

  冯仑历练之丰,令人叹为观止,再加上他一直保持豁达的心态,想不成功比成功还难

  第四,曾伟----早年银行高管

  名片:棕榈泉国际公寓董事长

  绰号:神算子

  史前档案:银行高层出身,1996年涉足房地产。

  报载:

  1988 年,学农业经济的曾伟时年26岁,他从四川某国家单位辞职,来到了海南。在海南,他先后在省政府、省人民银行工作过。30岁时候,曾伟已经成为了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行情 资讯)总行行长助理,但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一年后,他放弃了这个令人羡慕的职位,决定下海,开始了他从商的生涯。刚开始曾伟做了一家投资银行,但据说他的第一桶金却是1996年涉足房地产时赚取的。不过,直到曾伟开发了北京棕榈泉国际公寓这一高档项目,他才广为业界所知晓。

  风传:

  其一、曾伟年轻气盛时的理想是当个县委书记,但他在四川却感到无法施展抱负,也陷入一个人生的低谷,于是他去了海南;其二、他辞官下海后,在美国谈判收购企业时认识了后来的太太妮可那时妮可已经获得了美国国籍并打算在美国长期居祝据说认识的起因是因为找洗手间,曾伟则一开始就认准了妮可是理想中难得的伴侣。其三、曾伟一心要在公寓里打造出有五星级酒店的大堂,因此他每到国外高档酒店,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电子测量尺蹲下来测量数据,也不怕别人纳闷的目光。

  出身影响:

  在四川工作时已经表现出超前的意识,所以他下海;做房地产后,他也抢在多数人之前开发高档公寓。

  点评:坚持自己的信念,往往会取得成功。

  第五,张雷----一张白纸

  名片:当代集团总裁

  绰号:铁面孔目

  史前档案:国家干部出身,1995年起涉足房地产。

  报载:

  张雷1962年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微博](法律专业),1989年至1995年任职于某国家保密机关。1995年起先后担任北京中际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北京当代城市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北京当代鸿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北京当代投资集团总裁等职务。近几年被列入福布斯内地百富榜。

  风传:

  或许因为下海前任职于某国家保密机关的缘故,张雷早期的传闻极少,几乎没有在各媒体上出现过,那就留下一段空白传闻史吧。

  出身影响:

  读法律专业,干保密工作,自然不习惯张扬,所以为人低调。

  点评:

  名气与个人资产实力颇不对称,为人低调沉稳。

  第六,张力----公务员[微博]出身

  名片:富力集团董事长

  绰号:豹子头

  史前档案:公务员出身,1993年左右和李思廉创立富力集团,从此发迹。

  报载:

  张力1973年参加工作,从工人做起,后来在广州郊区二轻局做团委副书记。1986年,张力任花园村酒店总经理。不久又被借调去筹建白云区政府办公楼。这段时间里,张力发现自己做生意的秉赋。于是1988年,张力决定辞去公务员工作。最初他是做装修,后来才和香港人李思廉合作创办富力集团。

  风传:

  其一、张力刚开始主要是搞装修,从接小工程起步,断断续续做了5年时间,积累了二三百万元左右;其二、1993年左右,他和李思廉一共投资2000万元,组建了广州天力地产公司,即富力集团的前身,从此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合作。因为资金有限,他们刚开始时候主要以郊区或者城郊结合部地带的楼盘为主,多是廉价的宅张力----公务员出身基地和市区旧厂房的拆迁地块。

  出身影响:

  在做公务员时即发现了做生意的禀赋,做地产时眼光独到。

  点评:

  纵观其经历,有点时势造英雄的味道。

  第七,黄如论----小买卖人

  名片:世纪金源投资集团董事长

  绰号:急先锋

  史前档案:福建小本生意人出身,1991年起投资房地产业,从此发迹。

  报载:

  黄如论出生于福建农村,他35岁之前一直在家乡做小买卖。1986年,黄如论只身前往菲律宾淘金。1991年带着从国外赚回的第一桶金,回福建开始投资房地产,很快发展成为福建最大的私营房地产商。1990年末,黄如论将重心转向北京市场,他开发的楼盘有个特点,就是基本都利用自有资金,极少从银行贷款,并多采用现楼销售的方式。

  风传:

  其一、黄如论自称1991年回国前赚取第一桶金的数目不超过千万;其二、黄如论低调、生活简朴,在福州的办公室仅25平方米,没有豪华装饰;其三、有人称黄如论才是真正的大佬,仅凭他深不见底的资金量,足以让人对他的来头、背景等方面进行天马行空的臆测。其四、据说每逢大项目开张,黄如论都会请来佛界着名人士,举行一场旨在祈求财富、祈求顺利、祈求平安的大型佛事,所有中层以上员工必须参加活动。

  出身影响:

  出身农村,宗族观念很强。很多集团要职都交给亲属,公司股份很少分给外人,对外人主要采用福利和房子来吸引。

  点评:

  深不可测的大老板,不张扬、无负面报道。

  第八,邓智仁----讨债先生

  绰号:险道神

  史前档案:香港皇家警察出身,1984年和别人合作创办香港利达行,开始了他的房地产代理生涯。

  报载:

  1950年左右出生于香港一个公务员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皇家警察队伍。在多年的经商生涯中,做过进出口、服装生意,也从事过金融期货,但据说最令他玩味和自嘲的莫过于替别人讨债。

  邓智仁创办的香港利达行规范整个香港房地产代理行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房地产代理佣金制度、从业规范和管理理念。因此有人说他建立了香港房地产代理行业的游戏规则。

  邓智仁1992年底投资北京玫瑰园,开始了为期10年的个人北京发展史。这是一出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大戏,既有被玫瑰园拖垮的失败,也有代理万通新世界(行情 资讯)的巨大成功,期间夹杂着自身发展的几上几下,直到2003年他终于退出江湖,听说一度隐居于成都。

  风传:

  邓智仁曾不无凄凉地自嘲:自己是一个太有良心的人了。有人问起他怎么看待“玫瑰园”这滑铁卢之役的原因时,他斩钉截铁地说:“腐败。”

  出身影响:

  来自香港,很不适应大陆房地产市场的“潜规则”,最后败走麦城。

  点评:

  邓智仁是北京楼市的一个另类,他的特立独行和唯我独尊,让他在京城地产界显得鹤立鸡群。

  第九,任志强----军队战士

  名片:北京市华远集团前总裁

  绰号:混世魔王

  史前档案:军人出身,1984年进入北京华远,从此发迹。

  报载:

  山东掖县人,1951年3月出生。1969年1月到陕西省延安县冯庄公社插队,同年参军入伍,历任战士、排长、连长、参谋,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含集体功)六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曾当选为西城区人大[微博]代表,现任北京市政协委员。还分别在多个社团组织、大学等机构任顾问、理事、兼职教授、副主席等职务。

  风传:

  任志强在刚转业时,开办公司时就想着怎么赚钱,他说:“刚开始,我们早晨四点多要炸油饼,晚上11点关门后才开始算账,可那么多钱数着数着就睡着了。一个油饼六分钱,一碗糖浆才三分钱,我们收来的全是一分一分的,你得把钱摞成一摞儿,排一桌子去数。”

  出身影响:

  多年军旅生涯,养成了雷厉风行、出言直率的性格。

  点评:

  任志强说话非常坦白直率,不愧是军人出身。

  第十,刘博----文学青年

  名片:北京依莲轩房地产公司董事总经理

  绰号:一丈青

  史前档案:《散文选刊》编辑出身。1988年投身商界。

  报载:

  刘博曾经是一个虔诚的文学女青年,担任《散文选刊》的编辑工作。她想写出有份量的作品,成为大作家,但每周只上两天班的闲适生活让她感到缺乏生活的底蕴。于是在1988年,刘博完成了近乎颠覆性的转变。

  她从郑州亚细亚商场公关部经理的职位起步,策划了名震一时的、被视为领导中国商业零售业革命的“亚细亚”现象。接着担任海南三联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海南中城房地产公司投资部部长、海南博雅旅业开发有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等职务,最后进军北京。

  风传:

  其一,1988年,刘博看到郑州亚细亚商场招聘公关部经理,便去应聘,在极其缺乏参考文章情况下,在一个星期内写下平生第一份策划文案,获得赏识,被要求在一个星期内办好原单位的离职手续前来上班。其二,由于出现种种谣言,迫使刘博离开了亚细亚,加盟一家地产公司,以坚韧的毅力为公司完成项目,据说赚了1亿多元,但公司没有兑付许诺的酬劳,于是她开始谋划自己创业。

  出身影响:

  由于多年“文人生涯”的影响,所以注重策划,营销大打文化牌。

  点评:

  她的思维似乎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