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也有不适应,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课程安排,一旦变化了之后,对学生尤其是非全日制同学来讲挑战非常大。就在昨天,我们教学研究部MBA中心还在处理学生投诉,投诉什么呢?投诉教授布置的课外作业太多,学生做作业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可是学生也许的确在他的工作当中有困难或者是他没有在入学之前充分认识到上海财经大学跟别的大学是不一样的,这不是一个可以随便混一混就过关的学校,我们有大量的作业要学生去做。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学生是投诉教授课程作业太多,课程作业量太大的话,我们不会支持学生,而是会和老师一起坚定地去推行,让教育踏踏实实地去做下去。
管理人员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另外从学校的财务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甚至学期安排,都有一些需要磨合的地方,好在我们走过来了,也取得非常多的成就,我觉得很高兴。
主持人唐敏:刚才您提到学生也会抱怨说课程太多,让我想到一个事情,之前在采访国内非常知名的商学院[微博]的时候,老师跟我说,他们做了一些招生,教学改革和招生变革以后,发现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原来从国外聘请非常优秀的老师,他们觉得在课堂上跟学生很难有非常深入的交流或者交流的层次不到,这反映了一个现象,当师资达到一定优异程度的时候,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跟优异的师资去匹配,是决定于这个MBA的产品到底是不是非常特色的产品,我不知道骆院长您是怎么样理解这个观点呢?
骆玉鼎:国外和中国MBA教育的差异,尤其是以美国为主的MBA教育和中国的MBA教育有非常大的差异。美国著名商学院的MBA是以全日制为主的,而中国的各大商学院都是以非全日制为主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对课程的安排、培养计划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这是很多从海外回来的教授感觉不适应的主要原因。因为要让学生和教授有很深的沟通,必须要求这个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有大量的阅读,大量的练习,大量的思考时间。可是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变革非常快的时代,非全日制的同学在单位里工作负荷已经非常之大,对他们来讲大量的阅读,大量的作业,大量的训练,大量的思考,尤其是腾出小组讨论的时间,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授做一些调整,同时也要求我们在教育技术手段上给学生提供便利,让他们在家里也可以非常方便地接触到相应的数据库、电子资源,给学生提供在网络或者其他的现代化的交通通讯手段能够进行小组讨论的平台,使得他们更能适应课堂上的教学,否则人们就会一直觉得中国的商学院教育跟美国的商学院教育有差距。
主持人唐敏:这里面您也提到两点,对于全日制同学和非全日制同学在国内有非常大的现象,确实非全日制比较多。很多人会觉得非全日制去读,本身你花费的时间比较少,可能就是增加人脉和增加文凭的渠道,真正所学的知识和所运用的非常少,您是怎么看待的?
骆玉鼎: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你不能把学习看成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固定的事情这样的模式。学习是终身的事情,是一个弥漫性的事情。大学是应运时代,应运社会的变革,进行相应的变革,这是大学发展本身的规律。我们叫因材施教,也要因时而施教,社会是这么一个情况。同学有很大的竞争压力,他们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还能够保持一颗进取的心,还能保持一个求知旺盛的斗志,对这些同学,学校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教育的机会,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们应该全面地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跑到象牙塔里来,过着苦行僧的生活,去研究跟现实毫无关系的理论,这个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必须要在社会开放的实验室当中来学习商学,所以教师、大学、学生,三者之间应该有良性互动,大家要认识到这个现实的文化。
MBA的核心是教育 系统性严谨性缺一不可
主持人唐敏:您觉得MBA核心本质是什么?
骆玉鼎:MBA核心本质还是教育,它不是交友,不是人脉,也不是在团队合作当中找到快乐,它就是学习。的确有很多的东西是需要学习的,有很多新的知识,而且这个学习跟我们通过零散的培训、自学、看书等自身的修炼得到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不同,MBA学习是系统性的高等商学教育,这几个关键词缺一不可,系统性的,严谨的,高等,商学教育,这几个方面都要体现得充分,就必须到商学院里来训练,否则这四个方面可能就会有缺失。
主持人唐敏:在上财MBA学生中,学习所占到他们整个两年生活中的比例能有多少?
骆玉鼎:您这个问题,我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一个学生是不是他们占了工作之外的全部的时间,我想是没有,肯定没有。但是对同学而言,平均每天用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进行课程外的学习,这个是必须的。一般而言,最优的情况是课堂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时间跟课外的自修时间,如果能够达到1:2左右,那么这个学生学的就比较扎实。我们希望学生除了学习和工作之外,还能有自己的生活,但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艰难的路,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把自己该做的功课做好。
上财MBA学生偏爱金融与咨询
主持人唐敏:哈佛商学院曾经流传过一个3S事情,3S是什么,就是Sleeping、Social、Study,Study是放在最后的,Social放在中间的,不管我们说在MBA教育里是不是学习所占的比重最大,但是Social对MBA学生来说,尤其是对已经有一定职场经验的人来说Social是不可避免的,他会看我周围的同学来自哪些行业,是不是跟我同行业,是不是在我人脉上有比较深的积累,骆院长,咱们上财MBA学生是怎样构成的呢?
骆玉鼎:语言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人说出来的话他真实的意思跟他表面上的意思不一定相同。听话的人所理解的意思,跟说话的人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也不一定相同。3S这个话有30多年的历史,的确是哈佛的MBA同学对自己的调侃。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到过哈佛的人你都会发现,哈佛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学习的场所,你看到有同学们在一起,他们是在Social吗,可能也是Social的方式,但是他们谈论的内容,一定跟他们受教育的内容是相关联的。图书馆里,通宵灯火通明,在他们的假期,每一个节假日,同学们谈论的都是在有限的时间中怎么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进行更多的思考。所以说哈佛的3S那是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调侃。但是现实当中,休息或者说修炼、修养、静心,对MBA同学来说也是一个必修课。所以休息的意思是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从工作当中暂时分出神来淡泊名利的过程。而所有的Social或者社交,其实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立人脉的过程,重要的是在什么环境、什么语境,在讨论什么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入了解,这个同在吃饭、喝酒等纯粹的娱乐活动中形成的人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商学院不排斥这些东西。
我们上财的MBA学员构成很有特色,入学之前我们的学员当中大概有40%到50%左右来自于金融行业,其余的同学来自于其他的各行各业,甚至教育业的也有。不过奇妙的变化发生在他们毕业之后,我们会发现同学在MBA项目毕业之后的两到三年当中,这个比例发生变化了,大概会有70%到80%的人进入金融咨询这些传统上MBA就业比较集中的行业或领域,我想这也是MBA教育的特色与价值所在。
主持人唐敏:您刚才提到这两个比例,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进校前40、50%的同学来自金融行业,而毕业以后,70%、80%进入到金融咨询行业,这个跟学校整体培养相关系,是说咱们金融方向比较强势,所以吸引很多学生来报考上财,从而从事这个行业吗?
骆玉鼎:有两个方面,第一从全世界范围来看,MBA同学就职金融行业和咨询业的人数比例就是比别的行业要高,这是薪酬挑战性等各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对财经大学而言,这个比例又特别地高一些,这个倒是跟我们学校专业特色有关系的。财经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是财务和金融,我们的会计在中国国内名列前茅,我们的金融也同样非常有特色。我们理解的金融不是说金融机构里从事一些业务才叫金融,金融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类型,从个人的金融到企业的金融,到金融市场里发生的金融,再到政府的金融行为,这些都是金融。学生在各行各业里都离不开金融,这是他们商务活动一个基本面。我们并不是专门选择来自于金融行业的同学,但是我们的确希望他们经过财经大学的训练之后,对金融有更深刻的了解。我们说在一个财务金融等方面的教授、校友都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学生受到“诱导”,去选择金融行业的比例显得比较高,这个是一个学校的基因和特色所决定的,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也希望继续保持下去。
致力于培养经济匡时的人才
主持人唐敏:去年我们也谈到报考财经大学是非常难的,整个录取比差不多到了4.6:1的状态,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是比较符合财经大学所希望挑选的MBA学员呢?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