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2006年自考名师辅导 > 正文

2006年自考古代文学课程辅导:把握基础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5/12/01 17:16  华夏大地教育网

  非攻——选自《墨子》

  [背景知识]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 标志着论说文发展的新水平:有标题、中心突出、逻辑性强。

  [考核要求]

  1、识记本文的出处。

  2、理解墨子关于战争的基本观点。

  3、了解本文论说层层深入和多用比喻的特点。

  [课文讲解]

  一、原文详解

  非攻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注释:

  得:捉获。

  攘:偷盗。

  不辜:无罪。

  扡:同“拖”,拉下或剥下的意思。

  [参考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讲解:从身边常理说起,归到攻人之国为大不义的结论。语言质朴,却层层深入,易于让人接受。比喻的使用使得文章明白易懂。插入墨子像,做标注。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注释:

  往:类推。

  情:诚,果真。

  奚说:什么理由。

  [参考译文]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讲解:进一步批评大为不义不但没有按照常理受到惩罚,反而被当作义来记载。从逻辑上更进一层,同时批评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对于战争不知其非的现象。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参考译文]

  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辩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讲解:进一步分析不知攻国为非的原因。同时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称赏战争的错误。反映出墨子反对一切战争的观点,其“非攻”的基本观念也正是当时的现实的一种反映。

  在实践中,墨子也身体力行,反对战争,阻止战争。但他这种主张,在当时是不现实的。当时统一的趋势使得兼并战争不可避免。插入墨子救宋,做标注。

  文章有了标题,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论证过程层层深入,显得逻辑性强。多种浅显易懂的比喻的使用,使得文章具有说服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