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 高考是这样恢复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 11:46   中国教育报

1977年高考是这样恢复的(图)
邓小平和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

  拨乱反正以科教为突破口

  四川省招办原主任 王锡宇

  文化大革命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一场大的灾难,动乱之后,百业待兴,百废待举。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就独具慧眼,以科学教育为拨乱反正的突破口,紧抓不放。“高考文献集”首篇,1977年5月12日小平同志《同方毅、李昌的谈话》,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讲:“抓科研就要抓教育”。历史证明,这是国家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是十分正确的。直到今天党中央一直把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的基石,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当教育部第一次在太原召开全国招生会(6月29日至7月15日),提出继续采取前几年“推荐”办法后不到十天,即7月23日小平同志恢复职务后,在与长沙工学院负责人谈话中,就十分明确地讲:“不管招多少大学生,一定要考试,考试不合格不能要。不管是谁的子女,就是大人物的也不能要。”他还以身示范地讲:“我算个大人物吧!我的子女考不合格也不能要,不能‘走后门’。”表明了小平同志要恢复高考,不搞“推荐”,推护教育公平、招生公正选才的鲜明态度。

  在“两个估计”(原有教师中,比较熟悉马克思主义,并且站稳无产阶级立场的,是少数;大多数是拥护社会主义,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但是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和“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阴霾不散之下,人们心有余悸,恢复高考,困难重重。小平同志实事求是,采取了以下三步走的方法。

  首先,采取谈话方式。7月29日在与方毅、刘西尧同志谈话时,提出“三个问题”来考虑:“一是,是否废除高中毕业生一定劳动两年才上大学的做法;二是,要坚持考试制度,对此要有鲜明态度;三是,要搞个汇报提纲,提出方针、政策、措施”。他指出:“教育与科研两者关系密切,要狠抓,要从教育抓起,要有具体措施,否则就是放空炮。”

  第二,采取退一步的办法。时隔三天之后的8月1日,他又同方毅、刘西尧谈话说:“同意今年(1977年)的招生基本上还按原来的办法。一年准备,从明年(78年)开始两条腿走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从别的路子来,特别是理工科。”

  他还设想,1964年、1965年入学的大学生选一部分到大学进修;科技大学由科学院包下来,直接招生,军队院校由军队包,等等方案,总的目标是尽快地培养一批人来。可以说,这个谈话,是投石问路,语重心长。

  第三,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8月4日至8日,小平同志亲自召集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征求大家对当务之急问题的意见,即“科学研究怎样才能搞得更快更好些,教育怎样才能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适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高考文献集》辑录了座谈会上四篇讲话和插话,其中除“八·八讲话”(节选)已收入《邓小平文选》外,其余三篇都是首次公开与读者见面。

  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细心体会:

  一是“要从科研和教育着手”,“要把大学办好”,“大学要办得活一点”,“要从小学抓起”。

  二是“对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要准确地、完整地去理解和贯彻。”

  三是对知青问题,也是重要生源和才源问题,小平讲:“这种人成千上万,要非常注意这部分人,爱护这部分人,千方百计把他们招回来上大学或者当研究生。”

  四是构想建立新的教育制度,包括考试制度和考核制度。小平同志讲:“今年作准备,学制、教材、教师、学生来源、招生制度、考试制度、考核制度等都要确定下来,都要搞好。”他说:“搞好后就不要经常变动了。”他也预见到,“小改是可能的”,但要“逐步做到统一”。

  五是招生改革的时间问题。小平同志说:“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嘛。”怎么改?小平同志提出了可行的措施,他讲:“把原来写的招生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重写。”他特别指出,“招生涉及下乡的几百万青年。要拿出一个办法来,既可以把优秀人才选拔上来,又不要引起波动。”他还说:“如果来得及就从今年开始改,不要耽误。”足见,小平同志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对待这场改革的。

  六是招生办法。有人建议为“自愿报名,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第二句有点问题,比如考生很好,要报考,队里不同意,或者领导脾气坏一些,不同意怎么办?我取四分之三,不要这一句。”从这里看出,小平同志对民情真是了如指掌,点到民众心坎上了。最后确定为“自愿报名,地市初选,统一考试,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他还讲:“选拔研究生也要考试。大学招生不管是从哪条路来的,都要确保质量。”

  以上六点,联系到已经全文发表的小平同志《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文中讲到的“关于对十七年的估计”等六个问题的意见,表明这次座谈会十分成功,为决策恢复高考制度作了理论和群众基础的铺垫,也为正在召开的“马拉松”式的全招会统一认识,改好文稿,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