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福建高考文综试卷地理:亮点多 新意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9日 16:02   海峡都市报

  文综试卷点评

  历史

  体现课改理念 凸现学科能力

  点评教师:马平(福州三中历史特级教师)

  以文明史重构历史体系,重视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和人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历史的具体问题,是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在今年的文科综合卷的历史试题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今年几乎所有的试题都有背景材料,而且有的材料较新,甚至是考生们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很多考生乱了手脚,但有能力的考生,懂得知识迁移的,在这时候就能“冒”出来。

  题目灵活 体现学科渗透

  总体上看,今年的历史试题难度、题量与去年相似(难度值在4.0到5.0左右)。这已经是历史高考连续第三年难度较大的了。对考生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说更高不是因为偏、怪,去年的试卷中出现了一些知识点偏、冷的试题,今年基本没有出现偏冷怪题,考的知识都是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但却体现了一个“活”字,即试题更加灵活。

  比如选择题第12题(也就是历史科的第1题),考“古代地名中的阴、阳体现了该地与相邻的山、水之间的关系,‘阴’所指的是山北水南”,与去年12题类似,是历史教材中没有出现的,考查学生的历史常识,但语文古文教学中可能有涉及,它说明对学生考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也要追求对课外常识的掌握。体现了文科各个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再比如,第37题第3小题考的是“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这道题也没有在课本中出现,答案也不能从材料中寻找,这就要求考生学会知识迁移,知道把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套用在具体的英国文官制度上,知道从这一角度作答,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从本题看,“文明史”仍是历史高考的一个方向,考查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交融、影响,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互相影响、互相推动。

  考题材料多 古代史分量大

  这份卷子另一个特点是材料多,几乎每一道题都有一个材料,材料短小新活,要求考生先理解材料,再分析判断,所以光会死记硬背的答不好,记忆是基本功,能力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试题要求考生对每个历史时期阶段性特征要有较清晰的判断。

  最后一题不难,考的是“民族史”,这已经是非选择题连续第四年考“民族关系”了,爱国主义始终是历史教学的主题,该内容是教学中反复强调的,考生应该很熟悉。

  此外,从整卷看,古代历史的分量显得大一些,两道大题都是涉及古代史的,近现代的偏少,近现代史本要求比重最大,应该在40分左右,但今年只有24分。从文综题目设置上看,非选择题比去年少了一道地理主观题。

  地理

  亮点多 新意足

  点评教师:柯勇(福州三中地理高级教师)

  好题不断、新题迭出,是文科综合中地理试题的特点。亮点多,活!既体现了时代性,又考查了学生的基础,反映了能力。

  从第1、2题开始新意就不断出现,如果基础扎实选择项很容易就能够判断出来;第3、4题是资料题,内容是深圳人口构成的变化,不死板,很鲜活;第5、6、7题有地图,“北纬图”也同样新颖,反映的却是考生熟悉的“老东西”,考产业重心转移,只要知道三个产业经济重心的转移,模糊的图像也就有了清晰的答案了;第8、9、10、11这组题是能力题,虽是能力,但也是递进式的,体现了选拔性。第11题,难点就是相对抽象,要求考生能够总结归纳,无非是变了个花样来考,只要会画图,会把经线和晨昏线的交叉点找到,就能够得到答案,但多数学生想不到这样的解题思路,估计这题的得分率会极低。

  从大题看,第36题相当学生第1小题能拿到满分,但第2题要拿满分就不容易了,第3小题“分析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更要求相当高的能力。每个题目都不是一棍子打死,有梯度,有区分,这才是一份好的试卷。第39题第1小题也是好题,既需要用地理又要有历史知识,第3小题更是要求有一定的生物学的常识基础。

  本次试卷所提供的地图都是平面图,如果考生能够在心里形成立体图,就比较好完成试题。图不多,难的是考心中的图,比如第39题第1小题考“伊犁河谷”,只需要考生把等高线套用进去分析就不难。

  从整份试卷看,难度比去年高考地理科还略难一点。考的不见得是热点,但却足够新、足够活,死记硬背在这里没有市场。另外,自然地理相对来说比重过大了一点,但也只有自然地理才能体现出地理学科的能力来。

  政治

  热点重点尽在预料之中

  点评教师:余圣睦(福州三中政治高级教师)

  整体上没有出现偏、难、怪题。从难度上看,政治试题比去年略难,所谓难,在于对能力的要求更高。比如第38题是学科内的综合题,其中的第3小题,难度较大,要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问题”,物质资料生产的作用———这体现了经济学观点;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这体现了政治常识观点;要把这两点结合起来。而多数考生可能只会从政治常识的角度来解答,恐怕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

  选择题看起来平,但要求一样不低,比如第29题,考极端天气、雪灾对人类的影响,审题没有注意容易造成选择的失误。

  从考查的内容看,热点、重点很突出,比如雪灾、粮食问题、中日关系问题、贸易问题都是预料之中的,考生们也很熟悉,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主干知识的把握。

  第32、33、34题考的是基础知识,突出的是主干知识,比如:哲学的联系的观点、规律的观点;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宏观调控,考点明显、清晰。

  但这也不意味着只强调基础,今年政治试题把知识和能力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偏重基础知识或者偏重考查能力,两样是放在一个天平上的,能力是有基础的能力。这样的考查既有利于选拔,又有利于中学政治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08高考最新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