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中立、三不主义”保证大学评价客观公正
--武书连谈“潜规则”
针对一些媒体有关大学排行榜“潜规则”的报道,新浪教育再次对话《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先生。
新浪教育:在您的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发布之后,一些媒体出现了大学排行榜“潜规则”的报道,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尽管您一再强调您的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但仍有不少人对此表示怀疑,您怎样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武书连:有关这类问题我已经回答多次了,今天您又一次代表网友提出这个问题,可见在社会普遍遭遇信任危机的状况下,网友有怀疑大学排名的理由。
大学排行榜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反映了排行榜编制者的价值观。当排行榜编制者的价值观与读者的价值观也就是读者心目中的排行榜有差距时,读者就可能对评价结果产生怀疑。当差距变得很大时,读者就会怀疑排行榜的编制者是否与大学之间有利益共享或利益冲突。怀疑排行榜的编制者是否获得了利益。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排行榜的编制者必须严守中立。所谓“严守中立”就是不预先设定立场,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所大学。大学的名次是评价的结果,而不是事先的设定。为了保证做到严守中立,《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从按年度发表大学评价以来,就确立了与被评价单位的三不主义原则。“三不主义”指的是:
1、不在任何大学兼职
《中国大学评价》发布以来,有不少大学和科研单位聘请我担任兼职教授、兼职研究员。如果我接受聘请,那么我肯定是中国担任兼职教席最多的人之一,每年不菲的兼职费也是肯定的。但是,兼职以后,我就成为被兼职单位的一员,就会同时担任裁判员和运动员。作为裁判员,需要保持中立;作为运动员,需要比赛胜利。一个裁判员同时担任运动员,其裁判结果将失去可信度。因此,“三不主义”的第一“不”就是:课题组任何成员不得在任何大学兼职。
2、不接受任何在大学工作的人参加课题组
鉴于《中国大学评价》的影响不断增大,一些在大学工作的教学科研人员提出不要任何报酬参加《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这对我们来讲是以很低的成本获得高质量的劳动力。可是,课题组一旦接受了在大学工作的人,又会发生运动员兼裁判员的故事,评价结果又将失去可信度。“三不主义”的第二“不”就是:不接受任何在大学工作的人参加课题组。
3、不与任何大学合作
以我们的情况,与一些大学进行项目合作,获取一定的收益,并不是困难的事,确实也有一些大学提出了项目合作的意向。不过,一旦与大学开始项目合作,合作双方就有了共同的利益。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是很难保持中立的。自我们按年度发表大学排行榜至今,课题组与任何评价对象都没有合作关系。没有共同的利益,就没有预设立场的必要。“三不主义”的第三“不”就是:课题组不与任何大学进行项目合作。
2004年,《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开发出SCD(科学引文数据库)用于大学评价以后,有些杂志聘请我担任编委。如果我都接受聘请,那么我会是中国担任编委最多的人之一,编委也是有收入的。可是,如果我担任了杂志的编委,就又成了运动员。我在每年选择SCD源期刊时,立场就会倾向于这些杂志,从而影响到SCD的建设和大学排名的结果。因此,2004年以后,在“三不主义”的基础上,课题组又增加了第四“不”:课题组任何成员不得担任任何杂志的编委。
十多年来,《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一直坚持上述“严守中立、三不主义”的立场和原则。今后,仍然会将“三不主义”(2004年之后是“四不主义”)贯彻始终。我们并不要求其他大学评价机构做同样的事情,因为这是非常困难的,只是建议所有同行共勉。
前不久,个别媒体发表的关于大学排行榜“潜规则”、收取好处费的报道就属于预先设定立场。这个预先设定的立场就是:假设大学排行榜有“潜规则”,然后去找证据。由于根本就没有“潜规则”,当然也就找不到证据,只是多发一条怂人听闻的假新闻赚取眼球而已。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