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试大纲导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4日 23:39   新浪考试

  第二章 文科综合下历史科

  考试大纲导读

  2009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闪亮登场,它是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也是高三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它可以帮助师生抓住复习的重点,突破复习的难点,以便知识的系统化和准确化,提高复习的效率。

  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强化复习历史主干知识的同时,要把长效热点和周年热点相结合,要把冰灾问题、地震问题、金融海啸问题、上海世博会、美国政府换届、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农”问题、全球经济合作、中国拉动内需问题、虎门销烟17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时政热点问题引入到复习中,以凸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2)要重视与新课程改革的接轨,要以“文明史”为总纲,以“近(现)代化”为主线,以“全球化”为导向,以新课程标准和理念为渗透,联系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要注意给学生提供新的历史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提高解决研究性、探究性问题的能力。(3)坚持专题复习的策略,注意专题的细化,打破中外历史的界限,结合新课程标准中专题史的划分情况,“抓小放大”,大做“小专题复习”的文章,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4)要适度关注楷体字部分的内容,对教材正文部分没有作出结论而楷体字部分作出结论的,要求学生掌握。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

要求
目标

获取和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与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

  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导读】此考点近年命题不多,大多知识点略作了解即可,建议重点掌握夏朝建立的意义、盘庚迁都的影响、武王伐纣的性质以及分封制。

  (1)夏朝的建立

  (2)商朝的兴衰

  (3)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

  (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试题举例】(2008·北京卷)

  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在今天陕西省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

  C.都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D.都在今天黄河流域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对于夏、商、周都城的考查切合了北京考题地域性的特点,但由于学生对于先秦史的记忆兴趣不浓厚,所以此题归为中等难度题。解答本题的重点在于明确夏商周的都城都在今天的河南和陕西境内,并且从地图上看,都在黄河流域。A、B、C三个选项表述不全面,选择D项。

  (5)井田制和分封制

  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导读】此考点在复习时要注意归纳青铜时代的特征以及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特点。

  (1)农业和畜牧业

  (2)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3)商业交通和城市

  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导读】从近年来看,此考点的命题不多,对诸侯争霸的名称、主要战役,只作了解就行,重点掌握争霸的作用和民族融合。

  (1)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2)民族融合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导读】此考点比较重要,近年的命题率较高,命题重点在农业和改革。春秋战国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因此,要引起重视,特别要关注商鞅变法,这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1)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2)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3)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5.先秦时期的文化

  【导读】此考点在2005年和2006年命题不多,但在2007年全国文综卷Ⅱ、上海卷、山东文综卷、广东卷、重庆文综卷都有命题。这一节的内容在中国文化史当中是一个命题的重点,复习时要重视。重点掌握:老子在思想上的贡献;全面掌握孔子及其思想。对各学派思想家的主张要从这几方面掌握:有哪些主张、其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文学方面重点掌握《诗经》和屈原的思想;艺术方面要注意其成果的地理特点都在长江流域。

  (1)老子和孔子

  (2)百家争鸣

  【试题举例】(2008·四川卷)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非儒即墨”,但法家思想更符合现实需求。A韩非属法家思想代表,故不选。B道家主张“无为”,与“言仁义”不符,故不选。D墨家主张“选贤举能”而非“举先王”,故排除。儒家孔子主张维护旧的社会制度,故“举先王”。孔孟思想的核心为“仁” “仁政”,故选C。

  (3)文学和艺术

  (4)天文和物理

  (5)扁鹊

  二、秦汉

  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导读】此考点在近年的命题力度较大,在复习时要引起重视。这一知识点重点掌握秦统一的条件和意义,一定要注意统一过程中对越族的管理。重点掌握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措施,并正确分析其积极意义。对秦的暴政要很好掌握,并能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把握。对农民战争的情况略作了解即可。

  (1)秦朝的统一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试题举例】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考试大纲导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后的文字小篆。在中国古代史复习中,这几种字体是要求掌握: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A是小篆;B是楷书;C是行书;D是草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

  (3)秦末农民战争

  2.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导读】这一考点的命题不多,在复习时主要掌握汉初封国制的弊端及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察举制。编户齐民一知识点略作了解就行。

  (1)刺史制度

  (2)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3)察举制

  (4)编户齐民

  3.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导读】此考点近年命题偶有涉及,主要是选择题,非选择题没有,但在复习时还是要重视。在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两汉的和亲及其评价,张骞通西域的目的和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立,汉武帝对南越的管理。

  (1)匈奴的兴衰

考试大纲导读

  (2)张骞通西域

  (3)西南夷与百越

  【试题举例】右图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  )

  A.与西汉王朝结盟    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

  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汉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此题与2005年全国文综卷Ⅰ“滇王之印”题相似。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和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图片中的有效信息为“归汉”。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汉朝时,羌族活跃在新疆一带,此印为汉当时发给羌族长老的印章。因此,正确答案为C。

  4.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导读】复习时掌握两汉时期与越南往来的史实。把握两汉时期中朝两国交往的史实、意义。重点掌握两汉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与西亚的往来命题不多,命题重点在与欧洲的往来,为此要很好地掌握欧洲同中国往来的史实。这是这一考点的重点内容,必须重点掌握,特别是要掌握两条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及其路线和影响。

  (1)与朝鲜的关系

  (2)与日本、越南的关系

  (3)与西亚、欧洲的往来

  (4)丝绸之路

  5.秦汉时期的文化

  【导读】此知识点内容多,但命题不多,在复习时又不能掉以轻心。建议还是进行系统复习,并依据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大小来判断其是否是复习的重点。重点掌握“新儒学”的思想。对佛教和道教略作了解。此知识点重点掌握《史记》,对汉赋可不作重点。

  (1)科学技术

  【试题举例】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此评价的依据之一是张衡(  )

  A.创制了简仪 

  B.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C.制定了《大衍历》 

  D.最早对月食作了科学的解释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家张衡。在高考命题,对科学家的考查比较少见。元朝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了简仪,A与题意不符合;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在西汉,B与题意不符合;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了《大衍历》,C与题意不符合;东汉科学家张衡对月食做了最早的解释。因此,正确答案为D。

  (2)哲学与宗教

  (3)史学与文学

  (4)雕塑与绘画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导读】在复习中大家都很重视对江南经济开发的复习。不过,宋元经济一节成为阅读内容后,江南经济开发这一知识点也就不成体系了。在复习中重点掌握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和影响并能灵活的运用。要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还要整体把握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理解这种经济状况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格局的影响。

  (1)江南经济的发展

  【试题举例】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江南开发的原因。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A、B、C三项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而D项则是经济发展的表现。

  (2)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3)手工业的发展

  (4)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导读】此考点在2005年涉及,2006与2007年都没有命过试题。在复习时对同类知识点要善于联系前后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要重点掌握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就。建议正确分析宗教对当时和后世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影响。注意佛教主张与王充主张进行比较,特别要注意王充与两位皇帝反对对象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1)科学技术

  (2)道教与佛教

  (3)唯物论思想家

  (4)文学和艺术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