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试内容:人文地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5日 01:47   新浪考试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导读】工业和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是本单元的重点,高考常见的形式是结合具体的某个区域,要求能够进行区位条件分析。

  (1)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试题举例】(2008年北京文综)

  读图,回答1,2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该作物(  )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 

  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

  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 

  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

  2.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  )

  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  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答案1.A 2.D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试题举例】

  下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答案】1.合理。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城市的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2.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试题举例】

  下图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依次是(  )

  A.④②③  B.④⑤②

  C.③②①  D.①③⑤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是(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④⑤

  【答案】1.A 2.C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人口与环境

  【导读】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及其问题、措施是本部分的重点;此外,人口在不同地域的迁移规律及影响也是常考的热点。

  (1)人口的再生产

  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试题举例】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亚洲某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

  1.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2.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3.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

  【答案】1.B 2.A 3.B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试题举例】

  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1,2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

  A.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

  B.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C.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

  D.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

  A.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B.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C.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答案】1.CD 2.AD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导读】能结合具体实际,分析一个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是复习本部分内容后必须具备的能力;此外,两类国家城市化的对比也是一个常见的考点;城市功能分区方面,常会结合工业布局进行考查。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试题举例】

  读下图,回答1,2小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答案】1.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

  2.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试题举例】(2008年北京文综)

  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读图,回答下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别为(  )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 

  B.零售店、电影院、厂房、办公室

  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 

  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答案】C

  (4)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试题举例】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下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某城市一日不同功能区停车率变化图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答案】C

  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导读】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应以我国或世界主要的交通线为线索,串起沿线地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高考中常出现这种考查形式。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试题举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该地区计划在a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模大,c地需填海。)

  【答案】1.有利条件:接近原料产地;靠近水、陆交通线(交通运输便利)。影响: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对策:合理采伐和育林相结合,采取防治污染措施等。

  2.b地 有利: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不利: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

  c地 有利: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不利: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试题举例】

  交通是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大因素。分析我国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交通污染的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甲、乙两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与引发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甲市地面公交运力不足,而出租汽车发展迅速,其所承担的客运比例已上升到20%。此外,私家车车辆迅猛增加,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乙市地面公交一直是客流运送的主力军,加上地铁的快速发展,它们所承担的客运比例高于甲市。但是,目前地面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存在走向重复的现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05年甲、乙两市交通状况及引发的污染统计数据

  (注:“CO对大气污染分担率”、“NOx对大气污染分担率”是指机动车排放的CO、NOx在城市CO、NOx排放量中的比重)

  1.在公交、地铁、小轿车等各种市内交通方式中,受天气影响较小的方式是__________;运量小、占据道路面积大的方式是__________。

  2.统计图中,明显反映两市交通拥堵程度的主要指标是______________。

  3.造成甲、乙两市汽车尾气污染物对大气污染分担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多项选择)

  A.乙市的机动车总量大于甲市

  B.乙市排放污染气体的工厂数量减少

  C.甲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于乙市

  D.甲市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实行取暖

  4.根据图文提供的信息,比较甲、乙两市的交通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地铁 小轿车 2.平均上下班距离与平均上下班时间 3.BCD

  4.拥堵问题

  表现:都出现了交通拥堵问题;甲市更为拥堵。原因:两市人口密集、运量大;甲市机动车总量大、道路网密度较小、出行方式中小轿车比重大。建议:甲市控制私家车的增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道路网密度;乙市继续控制机动车的增长、提高道路网密度、优化公交线路。

  污染问题

  表现:均出现交通噪音、汽车尾气污染;乙市污染分担率高于甲市。原因:机动车总量大、环保措施不力。建议:适当控制机动车总量、采用环保装置、加强相关管理措施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试题举例】

  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回答1,2题。

  1.这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2.根据提速动车组时刻表,乘坐下表中哪一车次的旅客到达终点时看到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  )

动车组车次

始发站

终点站

开车时间

终到时间

D21

北京

长春

07:15

13:31

D201

南昌

长沙

08:00

11:15

D584

宝鸡

西安

11:11

12:23

D776

深圳

广州

11:18

12:28

  (注:长春(43°53′N,125°20′E);长沙(28°11′N,113°00′E);西安(34°15′N,108°55′E);广州(23°00′N,113°11′E))

  A.D21  B.D201  C.D584  D.D776

  【答案】1.D 2.D

  Ⅲ.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题型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等题型。

  4.内容比例

  三科的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当。

  5.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6.组卷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综合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附 2009年与2008年考纲差异【导读】2009年文科综合下地理科考试大纲与2008年内容基本一致。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