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一、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通过一二轮的复习考生已对基础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但是要想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还需要以课本为基础,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其要点进行分类整理,注意以新带旧,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和规律化,内容包括词汇、句型、语法、交际功能项目等方面,使已学知识网络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摸索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全面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词汇复习
英语中的词汇十分丰富繁杂,复习时要总结归纳单词的音、形、义、用四方面,扩大词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所谓深度和广度是指归纳同义词、近义词的异同;尽可能掌握常用词的各种用法、搭配和意义,特别是那些用法和词义繁多的常用基本词,除音、形、义外,还要掌握它们的适用范围、语法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并通过训练熟练运用。(转载请注明出处:天星教育试题调研《考前抢分必备》)
2。句型复习
考生对中学课本中的惯用句型可按语法结构、用法等进行归类总结,如:倒装句式、省略结构、插入语、强调句、祈使句、反意疑问句、感叹句、复合结构等,这些句型结构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如,插入语结构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1)单词型插入语。如:however,luckily/happily(for sb。),personally,though等;(2)短语型插入语。如:worse still,or rather,in other words,in one’s opinion,in fact,of course,generally speaking,judging from... to make things worse;(3)插入句。如:I think,that is to say,what’s more等。在总结归纳的同时可结合课本中的例句进行记忆、运用。
3。语法复习
拥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句法能力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不重视语法复习,势必会动笔就错。考生在最后冲刺时所复习的语法应集中在高考中常考的语法项目上,如: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不定代词,从句,省略,倒装等。近几年,单纯考查语法的题目越来越少,高考题一般都是通过语境间接考查语法,重点考查考生理解、运用英语的能力。
考生在集中复习中学课本中的各种时态时,要比较它们的用法特点;在复习非谓语动词时可以按它们的功能横向比较动词ing形式、ed形式和不定式的用法特点;在复习非谓语动词作宾语的用法时,可用图表形式列出,如:
(1)只能用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有:wish,offer, hope,expect,decide,manage,agree,pretend,refuse,promise等。
(2)只能用动词ing形式作宾语的动词有:mind,practice,enjoy,suggest,avoid,finish,consider,can’t help,give up等。
(3)有些动词后既可以用不定式也可以用动词ing形式作宾语。两者意义基本相同的有:begin, start,love,hate,prefer等;意义明显不同的有:forget,remember,regret,try,mean等。如remember/forget后接不定式表示"记得/忘记了要做某事(动作尚未发生)",后接动词ing形式表示"记得/忘记做过某事(动作已经发生)"。
(4)有些动词用动词ing形式作宾语表示被动意义,相当于不定式的被动语态作宾语,如need,want,require,demand等。
4。日常交际用语归纳
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交际功能项目,且其常常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考生可以对每个单元分类,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总结出相关话题的典型句型,以便能学会运用。另外,交际功能项目的归纳复习可以和听力复习结合起来,这样也有助于听力的提高。
二、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努力做到 "五勤"
英语是一门实践课,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有意义的实践。英语复习不能仅停留在 "纸上谈兵",应在掌握规则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练习,努力做到 "五勤"。养成"五勤"的良好习惯是提高语言能力的保证。
口勤——勤朗读,勤背诵。学好英语的一个关键就是培养语感。
良好的语感是提高英语能力的关键。好的语感可以帮助考生很好地运用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语感的培养主要是多读、多背。
在最后冲刺阶段,考生还要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大量的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不仅可以使考生很好地掌握每个单元的单词、短语、句式和语法,而且还能培养语感,同时对提高考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会有所帮助。除了课文以外,还可以有选择地记忆和背诵一些精彩且实用的英语短文、段落以及书面表达的范文等。
在高考中书面表达是分值较高的题型之一。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在最后一个月复习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背诵书面表达范文是提高考生写作能力的很有效的方法,历年高考试题中的范文就是最好的背诵材料。在背诵的同时,应特别注意范文中语言的运用和文章结构的安排,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
耳勤—勤听。因为听力一般位于试卷的开头,分值较高,所以听力做得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下面试题的解答。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需要每天都坚持听力训练,每天训练听力的时间一般应保证在10~20分钟;选择适当的听力材料,最好选择高考模拟试题上的听力材料,坚持每天一套;听完后根据做答情况再细读听力材料原文,根据原文找出不足,然后再听一遍。在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讲究技巧。对于第一部分简短对话而言,关键是要听出中心词,比如:地点(where),这就需要平时对常见的场景用词作全面的了解;如果涉及时间(time)与价格(price),那么就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假如是推断说话人之间的关系,那么要特别听清楚他们的语气。此外,对常见的几种人物间的用词考生也要十分熟悉,如夫妻之间,同事之间,店员和顾客之间等。对于第二部分较长的对话或独白来说,不仅要有重点地听,而且还要听明白短文的中心意思。2。要保持平常心。考生在做听力测试题时,一定要保持一种平和、稳定的心态,如果遇到未听清的,要果断放弃;此外,想另选答案时,应及时去掉原来所选答案的符号,以免混淆。
眼勤——勤阅读。 阅读理解是高考的重头戏,也应该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在冲刺阶段应继续坚持进行阅读训练,并通过强化训练使阅读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
有不少考生认为阅读理解无法复习,其实不然。首先,应扩大自己的阅读量, 在阅读中不断积累阅读知识和相应的技巧。其次,阅读时要力求把文章读懂、读通,正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再其次,每天应坚持阅读2~3篇短文,阅读时应该有计划地阅读各种体裁与题材的文章,尤其要多涉猎交流功能和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最后,每天看英文报纸和杂志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21stcentury,English Salon等,这些阅读材料时效性强,原汁原味,文章长度和高考阅读理解文章长度相差无几。考生阅读这些文章既能丰富词汇量,又能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另外,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要研究题干所提供的信息,认真分析选项之间的区别,力求做到各个击破。同时阅读训练的一些偏差也严重地制约着考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1。逐词逐句地读,降低了阅读速度,妨碍了真正的理解。过分地重视细节,就忽略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因此,考生要学会扫描式阅读和略读,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找出文章和段落的主题句,归纳概括主旨大意;2。依赖词典寻找词义,忽视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能力的训练。生词不是孤立存在的,只要抓住一定的线索,依据构词法、定义解释、对比关系、因果关系和上下文的暗示等,就能准确地理解词义;3。忽视词汇、语法知识在阅读理解能力形成中的作用。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的文章长难句较多,使不少考生望而生畏。再长、再难的句子,只要抓住句子结构中的关键词,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考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法知识,掌握常用句式的基本特征,提高识别、分析长难句的能力;4。缺乏背景知识。学习语言就必须了解该语言的相关文化,高考英语中的阅读理解题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因此考生要不断地扩大课外阅读量,多读原汁原味、反映现代生活的时文,还要涉猎一些时尚方面的文章。5。重答案,轻思路。思维障碍是不少考生在阅读理解上失分较多的原因之一,这是考生在处理阅读理解题时仅满足于校对答案造成的恶果。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应着重从解题思路上分析查找失误的原因,不断地矫正不良的思维习惯,逐步培养和提高阅读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手勤——勤记,勤写。脑勤——勤总结,勤对比。根据实际情况,在复习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地将自己不太有把握的知识以及练习和测试中的典型性错误及时地记录到专门的笔记本上,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训练和强化记忆。比如:在建立错题档案时,发现在非谓语动词和从句方面出错率比较高,就应该强化复习此项内容。考试可以让考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很多薄弱项暴露出来, 比如:有的学生在单词的掌握上很到位,但是在语法知识上很薄弱;有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写作的能力不强等。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客观地分析和总结学习中的漏洞和不足,把它们作为复习中的重点,下决心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它,以促使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
有的考生只关注每次考试的分数,而对考试以后试题的分析以及总结做得很不好,这样根本不能从考试中获益,测试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做好试题的分析非常重要。通过分析,我们尽可能地探求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总结,考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以便及时地获取经验,得到启发。更重要的是,对比、分析和归纳能让我们从题海中跳出来,不但学得好,而且学得轻松。更多精彩尽在《试题调研》第9辑《考前抢分必备》!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