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基本概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6日 15:37   清华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是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能为人类带来无限福祉的学科之一。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的支柱性学科,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清华大学最具历史传统的工科系之一,水利水电工程系(以下简称水利系)的历史可追溯至成立于1929年的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水利组。1952年院系调整中水利工程系正式成立,1988年更名为水利水电工程系。

  水利系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前进的步伐,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举世闻名的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内几乎所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关键技术攻关都有我系师生的参与。从1958年全系师生设计的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密云水库,到近十多年来自主设计建成的福建溪炳和新疆石门子两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碾压混凝土拱坝,都凝结着全系师生的智慧和创造。近十多年来,针对新世纪中国在涉及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等国计民生问题上日益突显和亟待解决的水问题,水利系加强了对中国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管理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还拓展了近海及港口工程、地下工程等新的研究领域。

  水利系的学科布局覆盖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的全部二级学科(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以及归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的岩土工程学科和归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项目管理学科,其中水工结构工程1988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001年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双双以相应二级学科排名第一的成绩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在2003年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综合排名全国第一,并于2007年首批被认定为全国重点学科。相应于上述二级学科,系内设有七个科学研究机构,并建有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为贯彻实施清华大学“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水利系的本科生按照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培养,并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过渡的形势要求下,将人才培养逐步向涉及到水问题基础理论研究的水科学范畴进行拓展。长期以来,水利系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实干精神,近年来在清华大学教学效果综合评比中始终名列前茅,其中2000年获得全校第1名,2004年获得本科教学效果第1名;其中,《水力学》、《土力学》、《水工建筑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紧密结合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获2001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全系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35人、副教授37人;有荣获中国工程院首次设立的我国工程科学界最高成就奖-光华成就奖的著名水利大师、两院院士张光斗教授;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选出的全国土木水利工程学科领域的第一个优秀青年科研群体;有教育部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北京市名师2人;还聘有5位院士和9位国内外著名专家为本系双聘教授或兼职教授;中青年骨干教师均有博士学位,并有在国外多所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的经历。

  水利系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德国、挪威、瑞典、奥地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公司有着长期的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近年来也开始并逐渐加强了学生间的互访交流活动。许多出国留学的毕业生也在国外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任职并和母校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对加强国际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水利系培养的优秀毕业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活跃在国家水利水电建设的各条战线上,许多人已成长为学术之大师、兴业之英才、治国之栋梁。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工程局局长、设计院院长、总工,也有市长、部长、党和国家领导人。在2002年清华大学水利系建系50周年之际,在新水利馆门前建造了由包括国家主席胡锦涛、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内的水利系65届校友捐建的“人”字型纪念雕塑,取名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由山石与流水组成“人”字型,体现了清华大学水利系人才培养的理念――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优秀的人才,雕塑反映了水利人喜山好水的禀性,同时也要求水利人足智多谋,品德高尚,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脚踏实地的作风,有开拓创新的智慧。雕塑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可持续管理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新世纪的水利水电人才培养勾画出了更加宏伟而美丽的蓝图。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清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