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政治
试题素材具有浓郁福建特色
政治试题全部是原创题,情景材料选取考生熟悉的时政重点、热点和贴近考生实际生活的素材。试题呈现形式灵活多样,设问指向明确。试题编排模块内容相对集中,由易到难,符合考生的思维特点,便于考生回答。
紧密联系当前重大的时政热点问题 命题反映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关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试题以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30年、民主政治建设、民族关系、宏观调控、就业问题、海西建设、金融危机、中美关系等重点、热点问题为载体,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选用具有福建特色的素材设计题目 如26题“福建省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28题“闽宁协作”、31-32题《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的发行等。试题根据新课程高考的特点,注意反映地方特色,
重视发掘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9题,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课题,请考生参与讨论并探究问题等,使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得以表现。
历史
适度体现学科之间的综合
总的来说,全卷预估难度值约为0.58,选考题的难度力求基本均衡。总的来说,有下面几个特点:
加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杜绝偏、难、怪、繁题,避免对知识点考查过于细微琐碎的偏向,凸显历史活动中历史人物的主体性地位,学科性鲜明。整套试题渗透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如第38题比较中西文明转型的不同走向,第41题三道选考题都体现了对政治文明的关注。
加强学科内综合能力考查 试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如15题“近代农产品出口”、24题“经济体增长比较”、 41题A(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41题C(孙中山与华盛顿的比较)关联中外;38题更是将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完全融为一体。
适度体现学科之间的综合 如17题“东渡黄河”在选项中糅合了地理常识,23题史学理论关于“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的结论也蕴含了一定的哲学原理,24-25题以题组的方式将历史和政治联系起来,这种“文科综合”的呈现方式是比较新颖的尝试。
适度体现本省特点 在试题选材上适度体现本省特点,特别是我省的区域特色、改革开放中的突出贡献和历史上宝贵的精神遗产,如选择题中“闽人以海为田”的生存方式、“《福建日报》松绑的呼吁信”、非选择题中“李贽的思想”等。
地理
突出地理学科的特色
地理试卷,从题型到表述形式都保持与历年高考试题一致,体现平稳过渡的特点。整卷的难度预估值为0.56左右,试题的难度介于0.30-0.75之间,选考题难度约为0.60,易:中:难的比例为3:5:2。
以能力立意为核心,突出地理学科的特色 地理试题设计着眼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如10-12题是一个典型的地球运动探究试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要求,不断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探究原理,才能逐步得出正确的选项。同时,37题综合题和选考题的设问均有一小题开放性的答案,给考生预留发散思维的空间,鼓励考生创见性地答题。
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性 以当前人类普遍关注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为主线贯穿全卷,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时代性特色。如1-2题的某企业生态园区的循环经济、3-4题的中国能源问题、37题就全球金融风暴背景下的中国对外投资区位选择与国际合作等设置试题。
适当采用乡土背景材料,体现地域特色 新课程背景下的首次分省命题,在试题上体现乡土地理、体现福建特色。运用福建省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岸带开发的优势条件,设置选作题40(A)海洋地理,旨在引导考生关注海西经济区的建设。
精心设置选考题,力求实现公平、等值 今年福建省有两个版本的地理选修教材(人教版和中图版)。试题从素材选取、情境设置、图像切割、问题设计、答案组织、赋分等方面,通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与斟酌,力求做到三道选考题的难度相当。
物理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试卷结构力求合理、规范,全卷易中难试题的比例恰当,有一定的阅读量、思维量和答题量,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试卷在保证平稳过渡的前提下,适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突出物理主干知识 在《考试说明》所列的108个考点(不含实验)中考查了63个考点,占58.33%,体现了较大的知识覆盖面;在31个Ⅱ级要求中考查了30个,占96.77%,充分体现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突出对高中物理的力学和电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如第13题,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第14题,“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
关注新课程三维目标 试题着力考查考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适度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如第19题通过如何测量小螺母内径及验证某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等新情景下的问题,要求考生会正确选择仪器及测量方法,考查考生将学过的实验原理进行迁移、比较,以及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探究能力。实验题的部分试题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第19(2)③题。
考查物理素养和能力 在选择题中着重考查考生的物理素养和能力。如第17题,考查考生对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物理能力要求较高;第19题,重在考查考生的实验素养、实验探究能力和评价能力;第20、21、22题中,在考查考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具体的物理情景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理、运算、画图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试题以教材为基础 凸显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如第14题,素材来自教材中的习题;第22题(压轴题)有具体的模型。这些素材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这对高中物理教学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能正确引导高中物理教学重视教材、用好教材,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正确引导选考模块教学 关注考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潜能,设置3-3和3-5两个模块选考内容,立足基础性,如第28(1)、(2)题和第29(1)、(2)题。不同选考模块试题之间有等价的难度,体现公平性。
倾注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试卷淡化繁杂的数学运算,侧重对物理素养的考查,整卷文字运算与数字运算的比例适当,保证考生有相对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答卷时间。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