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别把教育引向功利化 重奖状元之风当休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9日 13:30   青海新闻网-青海日报

  高考成绩尚未公布,各高校奖助学金政策陆续出炉,多家高校推出诱人的“状元”奖学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昨日宣布,在去年1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新生最高奖学金提高到12万元,希望可以“揽得状元归”。(广州日报6月21日)

  高考刚过,各地各学校奖励状元之战烽烟又起,虽然这几年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炒作高考状元,但是各地各学校重奖高考状元之风未见丝毫收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秀学生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学校在招生工作中早已不是一幅高高在上姿态,为了招揽到优秀新生他们不惜使出各种奖励和诱惑,从初中,到高中,最后到大学,招生大战愈演愈烈。因为招到优秀新生,学校好出成绩,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等有诸多益处。如优秀学生多了,学校的品牌就出来了,收费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因此,就连清华、北大等名校也不惜放弃身价加入对状元的争夺战,对各省状元给予数万元的奖学金。

  有人说,状元是功利社会的“消费品”。教育部门、学校、企业各自抱着不同的目的对高考状元施以重奖。政府教育部门重奖状元是为了提高升学质量,学校重奖状元是为了争优秀生源,企业重奖状元是为了获得广告效应。相对来说,企业重奖状元或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或各取所需还是让人能够接受的。而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重奖状元很不妥,花着纳税人的钱,过分奖励高考状元有造成考生贫富差距的趋势。奖学金应该发放给最需要帮助的人,假如大学真的有钱,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给贫困学生以更多关注。一边奖得高考状元富得流油,一边是贫困学生依然上学难,对这样的社会现象,让学生怎么看待?

  谁能夺得高考状元是存在一定偶然因素,状元比其身后的考生相差因1分或几分,能证明其实力一定强于第二名、第三名吗?如再考一场,状元未必还能再当状元。然而状元与第二名、第三名在精神和物质上的收获有着天壤之别。如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理科状元一个655分,一个654分,相差一分,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却差之百万元,这合乎情理吗?

  炒作高考状元,这种惟分数论的行为,是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容易对教育产生错误的导向作用。比如学生和家长可能会将学习的目的看成是获得状元,获得状元才算成功;比如教育部门会用是否获得各级高考状元作为评判各高中教育质量的一个标尺;比如有的高中将主要工作定位于培养高考状元,为少数尖子生开小灶,让尖子生复习冲刺高考状元;社会各界对高考状元三千宠爱于一身,而冷落成绩中等生、贫困学生等。

  重奖高考状元之风当休矣,别总炒作高考状元了,别把原本就不素质的教育引向功利化。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