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2个小时车程,记者来到王越明位于江宁区陶吴镇小桃红村的家。王越明的奶奶和大妈在院子里照顾两个四五岁的小孩。大妈说,王越明的爸爸出去打工还没有回来,一般情况下,要到晚上才会回家吃饭。他妈妈在镇上做保洁员,每周末回家一次。
8岁时妈妈去世,吃住在大伯家
眼前的王越明是个身材瘦小的男生,在他的房间里,记者看到一张书桌和一张床,桌上放着几本书,一本《孙子兵法》打开了放在桌上,王越明说:“这几天在等着填报志愿,有空就看看书。本来打算暑假找个地方打工,请人帮忙找,但是一直还没有找到。等填报志愿结束就出去找工作。”
王越明有个不幸的童年,8岁那年,妈妈因病去世了,爸爸经常外出打工,他成了没有家的孩子。也是人们常说的留守儿童。“我爸是个木匠,有时候在附近村子帮人家干活,有时候到外地打工,最远的地方到过云南,几个月才回来一次。我就在大伯家吃住。”“大妈是个好人,把我当自己的孩子,做饭给我吃,还帮我洗衣服。我在学校里遇到什么事,回家第一个给大妈说。”尽管有大妈的照顾,8岁的孩子毕竟是应该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龄,没有父母的呵护,他比同龄的孩子懂事更早。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然后,帮大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有时候,爸爸长时间不在家,他心里就难免孤单难受,别的孩子想好吃的,好玩的,他却想爸爸、想妈妈。“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爸爸去了云南,好几个月不回家,想得难过就一个人躲在被窝里哭泣,总觉得自己是个没人要的孩子。”说这话时,王越明的情绪一下子低落了。
爸爸组建新家庭,他开始有些不适应
家庭的不幸让这个弱小的男孩早早懂事了。他对爸爸的感情比一般的孩子对父母的感情要深。回想起往事,王越明忍不住伤感。“印象中,爸爸是个特别能吃苦的人,为了供我上学,他总是永无休止地干活。他虽然说话不多,慢慢地我也知道心疼爸爸了。希望他能再找个伴。为了成立新家,爸爸翻建了原来破旧的房子,还自己动手做了家具。三年后,爸爸又结婚了,新妈妈带来了一个小我四岁的妹妹。家里人多了,关系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不知为什么,我对她们总是有说不出的敌意,觉得她们侵犯了我的生活。可能是我不会处理和新妈妈以及妹妹的关系,叛逆期的我常常因为和妹妹闹矛盾,弄得全家不愉快。那段时间,是我最苦恼的阶段,有心事都是压在心里,整天闷闷不乐。”
后来,时间让这个本来倔强的孩子一点点在改变。“其实,我的改变还有一个原因是心疼爸爸,爸爸为了我拼命干活,都没有时间休息,总不能因为我,一辈子一个人过吧?”王越明压低了嗓子说。没人管的孩子成了家中骄傲
王越明说,能上东南大学,自己已经很满意。“这孩子有出息全靠自己。”王越明的爸爸说:“我没有文化,也没有时间教育他,只是告诉他要好好上学。没想到这孩子会有出息。”妈妈为了让两个孩子上学,经人介绍到东山镇做保洁员,虽然每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离家又远,不能每天回家,但她还是很珍惜工作的机会,“能多赚一点是一点吧!”她和家人商量后,最后决定把上初二的女儿留在家中,交给她大妈照顾。一天三顿在大妈家吃饭,晚上回自己家睡觉。
王越明考上大学,最开心的莫过于大妈。她对王越明的高考成绩十分满意。她说:“这么多年照顾他,穿衣吃饭,没有少花功夫,小时候还要带他睡觉,但总算没有白费功夫,他考得好,全家都高兴。
【报道回音】
热心市民:
“只要江峰愿意上学我愿资助他读到博士”
昨天,南京晨报《圆穷孩子一个大学梦》的主人公江峰引来不少爱心读者的关注,特别是江峰踏实、刻苦的学习精神让读者敬佩。江宁一位家长打来电话,表示请江峰到她家里去,让她上高二的儿子好好向江峰学习。
江峰是记者采访的贫困生之一,家里的老房子住了24年,一到下雨就漏,但是,为了供他和姐姐上学,父母一直没有舍得花钱修房子,更谈不上盖房子了。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江峰今年高考考了382分,上一本大学无忧,但是,家人最大的忧虑是拿不出他每年五六千元的学费。昨天上午,朱女士看到晨报后,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愿意资助江峰读大学。
下午,一位逑先生急匆匆打来电话,表示想资助江峰上大学,他说,看到报道后,觉得这个孩子很有骨气。只要江峰愿意上学,哪怕是研究生、博士,他可以一直资助江峰读完。在记者一再要求下,逑先生透露自己是江宁人,有一个公司,江峰的名字正好和他公司的名字一样,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