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考录取还未结束“高四”班已经开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4日 10:39   人民网-江南时报

  进入8月,南京连日来持续高温,跟天气一样火热的还有今年的高复班。尽管高考录取工作还没全面结束,但南京的各家高复班都已经开足马力。在位于太平北路的天元教育培训中心,记者看到前来咨询复读的学生和家长络绎不绝,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更是一边忙着接待来访者,一边忙着接听咨询电话。据悉,今年选择复读的南京学生人数不减往年,教育专家提醒学生选择复读要慎之又慎。

  高分考生受复读班青睐

  “我女儿今年考了361分,志愿填的不好,录取的专业孩子不愿意上,只能来复读了。”前来咨询的王女士无奈地说。天元教育一位工作人员立刻登记了王女士孩子的详细信息,并帮助王女士分析了孩子的成绩。“孩子成绩不错,复读一年提高几十分还是有可能的。如果你报我们复读班的话,我可以免除她的暑期补习费用。”这位工作人员当即表示。

  据了解,为了争抢复读生生源,各家复读机构也是招数百出,不少机构都开出“考生免除暑期补习学费”的承诺。“我们对待高分学生,直接免除暑期补习费用。”天元教育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有些学生就算高考成绩不高,但很勤奋,我们也会免除暑期补习费用,因为这类学生大幅提高分数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高复班生源竞争激烈,上一届考生高考成绩往往决定了这一年的生源质量和数量。

  提前进入“高四”状态

  在位于成贤街的一家高考复读机构,记者看到选择复读的学生已经进入课堂,提前开始了“高四”生活。“来复读的学生有的基础比较差,也有的偏科很厉害,我们提前给他们补课,让他们提高的快一些。”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学生既然选择了复读,就要抓紧以后的每一分一秒。”

  “高考结束后,我已经放松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也该收心进入状态了。一年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这次机会再不抓住,我可能会后悔一辈子。”来自田家炳高级中学的方同学说。参加暑期补习的学生大都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但是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压力。“说自己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家长对我的期望也很高,复读费用也交了2万多,不过我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还是能达到目标的。”来自建邺高级中学的杨同学自信地说。

  多数复读生表示

  被数学拖累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今年很多选择复读的学生都表示由于数学考得太差,分数太低,才导致高考总分比预期的要差很多。来自南京建邺高级中学的王同学是名理科生,今年高考语数外三门总分336,物理B,生物A+。“今年数学太难了,考得分数比较低,我本来一心冲一本的,现在只能上二本学校,我不甘心。”王同学说。

  “如果今年数学考卷简单一些的话,我应该发挥的更好一些。今年选择复读,祈祷明年数学能够简单一些。”来自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吕同学无奈地说。吕同学也是学理科,今年高考语数外三门总分321,物理C,化学C。

  一家高考复读机构的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今年好多省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尤其是一心瞄准一本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因为数学没有考好而选择复读的。今年数学考卷太难,对这部分学生影响还是很大的,二本不愿意上,最终只能复读。”

  专家建议:能否复读

  学生先给自己把脉

  “上复读班,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吴国锋校长提醒考生,先给自己把好脉,再决定是否复读,考生对待复读要慎之又慎。

  吴校长建议,如果考生平时在校成绩一直比较好,高考偶然发挥失常,这样的学生还是可以拼一拼的,毕竟学生有基础。还有的学生成绩可能并不是太好,但目标非常明确,意志也比较坚定,这样的学生也可以考虑复读,不过复读的时候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选择复读也有一定的风险性。“有些学生今年考上了二本,复读了一年后可能会滑落到三本,这些都是有可能的。”吴校长说,“影响复读考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很多,例如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复读班的教学环境、管理方式等等,所以考生一定要对自己有充分清醒的认识,再考虑是否复读。”

  吴校长还提醒考生,现在市场上的高考复读班很多,打着所谓启东、海安“县中模式”旗子的也不在少数,考生挑选高考复读班要仔细做好前期调查,对自己负责。

  见习记者  王燕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