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站在高考的关口 南科大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7日 10:24   新安传媒网

  今天高考(微博),数百万青年站到了人生的重要关口上。面临大考的不只这些青年,还有南科大。    

  南科大筹建多时,起点高,志向远,却迟迟不能获得招生资格。我有时怀疑:换成另外一些人,筹建一所挂靠性质、收费高昂的独立院校,恐怕早就获得招生资格了。

  看来,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先生有点儿“不够中国国情”——做事不那么圆滑,不那么犬儒,习惯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

  我甚至相信,如果朱清时校长能够圆滑一些,作适当妥协,“积小胜为大胜”,南科大的处境会比现在好得多。但显然的,尽管南科大如今似乎走进死胡同,亦错不在朱清时,错不在要开创南科大新事业的所有人。或者,还必须说,正是这些人的“不够中国国情”,正是这些人毫不妥协的坚持,如火炬一般,照亮了我们前进的路。否则,我们难免会在不断的圆滑和妥协中迷失方向。

  沉重的翅膀,是一部著名小说的篇名,我曾经在一篇评论中,用来形容南科大的处境。当时,南科大正“拟自主招生,自发文凭”。

  时至今日,我分明感觉到,南科大的翅膀越发沉重。今年3月,南科大宣布“自授文凭”,绕过高考招生体系自主招生45人。而高考在即,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就此事表示:教育部支持南科大的教改探索,但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前一句是虚,后两句是实,是旗帜鲜明的表态。在遥远南方的一隅之地,朱清时应该听到了“渔阳鼙鼓动地来”。

  朱清时很伤心,他说:“这45个青年拿他们一生的前途来参加我们的教改实验,现在突然叫他们去参加马上要举行的高考。成绩好不好姑且不说,回去参加高考就是回到了体制内,实验还有什么意义。”于无奈中,学生们拒绝高考(今日《新安晚报》A06版),朱清时也几乎选择逃避,“一直到现在都不在学校。”

  我不赞成朱清时这样做。我觉得,这一关口上,朱清时应奋起别样的勇气,坦然面对此事,鼓励孩子参加高考。

  我不认为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100%正确,同时我坚持认为南科大了不起。但我觉得,人终究生活在现实社会里,“只要学到真本事,没有文凭,也能被社会认可”,在这样一个现实的社会里,这未免太理想化了。

  所以这一刻,必须将可能遇到的最坏情况告诉学生,提醒他们及家人再一次地慎重选择。尽管在法律意义上,他们是大人了,而在心智成熟度上,却不得不承认,他们中的多数还是孩子;他们的家长,送孩子去南科大,也很可能在相当程度上看重南科大的高起点,低估了冲破现行教育体制的难度。

  这,不是应试教育的胜利,而只是再一次凸现了应试教育体制的僵硬、封闭,以及人于其中挣扎求生的无奈。

  鼓励孩子们去参加高考,与让孩子们留在南科大,或者在参加高考、有机会去其他名校后,依然回到南科大,是不矛盾的,相反还多了一种坦诚、坦荡:当伤害不可避免,希望承受伤害的人最少最少;希望必然要承受伤害的人,100%出于自愿,皆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相信:即便是最少人的坚持,也自有其深远意义。

  愿朱清时先生,以及要开创南科大新事业的所有人一直抱有这样的坚持,对他人、对孩子们抱有同样的坦诚、坦荡,同时对必然成为现实的光明未来抱着不灭的希望。

  没有理由不抱有希望的。一滴水又一滴水的汇聚,终于成长江浩荡;一块砖又一块砖的堆集,终于成长城万里。当应试教育体制已成为众矢之的,它的僵硬、封闭,尽管暂时威力强大,却终究会走向包容、开放。

  今天,数百万青年坐在考场里,接受人生的第一次大考;还有少数同龄人,在考场之外静静期待南方那块试验田里的种子生根发芽……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有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每个人的梦想都会照进现实。(记者:许斌)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