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邰丽华:成功挑战普通高考

2013年04月15日09:52  中国青年报    
邰丽华邰丽华
千手观音千手观音

  女孩儿走进办公室,做临时手语翻译。很明显,她对邰丽华“你最近还读了什么书”的问题毫无准备,考虑一会儿,说,“莫言的《蛙》”。

  邰丽华听后点点头,给出一个“棒”的手势。前不久参加全国两会碰到莫言后,她“整个人跟着了魔一样”催学生们看他的书。

  这位因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为人熟知的聋哑舞者,有着清秀的脸庞,光洁的额头,还有舞者标志性的白皮肤。尽管她曾被评为舞蹈演员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的第一名,但她却称自己从不喜欢和女学生们聊“穿什么衣服漂亮,化什么妆好看”,只对督促她们学习、读书乐此不疲。在她担任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年轻人来到了团里不能读书,我就感觉对不起他们,对不起他们的父母。”

  当然,这里隐含着她个人的读书情结。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邰丽华说,比起从小一直练到大的舞蹈生涯,高中的苦读岁月,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因为,正是在那短暂的几年里,她对于学习知识的坚持,才让她在以后体验到“健全人更容易感受到的世界”。

  放弃特殊学校的保送,选择普通高考[微博]

  自两岁时一次医疗意外失聪后,邰丽华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里,都被安排进了特殊教育学校。在她八九岁时,命运埋下了改变的种子。

  那是在1980年代,表哥考上了大学,成了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也就是那时人们所说的天之骄子。邰丽华好奇地问姐姐“什么是大学?”姐姐告诉她,“大学就是你读完小学之后,继续读中学,最后要读的就是大学,是最高学府。”

  说完,姐姐用手指在邰丽华手心上一笔一画写下“大学”两个字。

  10年后,当邰丽华说出自己要“像表哥一样考普通大学”时,父母呆住了。在他们眼中“这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这孩子已经读了12年的特殊学校,学的教材比普通学校要简单得多!”

  事实的确如此。说服父母后,邰丽华要面对的是“比两个拳头还要厚”的复习资料,而这超过她平时学习内容的三倍还不止,“很多内容之前没学过,我就像现学现考一样。”

  以她的短板数学为例,同一道应用题,换个说法,或是中间插了几句话,她便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出端倪,没了用来“训练”、“重复记忆”的时间,“短时间内就是算不对,很发愁。”

  此外,她从初中就已经加入的艺术团的舞蹈训练任务也未因此停止。而此时距离高考,只剩3个月的时间。

  没办法了,邰丽华选择用熬夜来“拉长白天的时间”。她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这样一个场景:某个深夜里,宜昌天气炽热,坐在书桌前的她早已汗流浃背,不经意间去找橡皮擦,却看到铅笔盒盖上“发奋”两个字,这是她早些时候自己贴的,她甚至在房间里其他地方还贴着类似的纸条,用来提醒自己,“不能睡觉,不能睡觉”。

  如今,媒体在报道这位“感动中国”的灵魂舞者时,多会提到这样一个细节,“用3个月的时间谙熟了3000多个舞蹈节拍”,而她在求学路上的这“3个月”却鲜有人知。

  “我就是想要和健全人一起走进考场!”邰丽华说。

  事实上,在1990年代,对身有残疾的孩子来说,读大学几乎不太可能:一来没有政策上的优惠,二来读书是“翻倍的辛苦”。当时大多数的人选择是“初中毕业了,学点手艺之类,找个生存门路”。起初,邰丽华的父亲就有这样的打算。

  那是个燥热的夏夜,父母和几个大人围坐在她身边,比画着直接去工作的理由,整个过程持续很长,却终以邰丽华继续读书而结束。第二天,她坐了12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来到300多公里外武汉的一所特殊高中。

  就在这里,邰丽华拒绝了另一种选择:她所在的高中保送她就读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残疾人高等教育学府,这让父母“高兴坏了”,但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和3年前拒绝工作一样,邰丽华说服了家人,拒绝了这次保送机会。

  小时候识字的卡片摞起来有一尺多高

  有关高考的每一个细节邰丽华几乎都记得。临到高考,她一个人坐长途汽车回到武汉赶考,车里闷热难耐,她头晕目眩,几近虚脱,实在受不了,只好半途下车。在路边小卖店,她“狠着心”花3块钱买了一块最贵的雪糕。

  最终她还是考上了湖北美术学院的装潢设计专业,“因为和舞蹈有关”。

  在大学,邰丽华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就像进入到一个新的生命”。以桌子为例,如果别人指着桌子问她“这是?”,她会毫不犹豫地写下“这是桌子”。但她发现,大学里那些健全的同学则会给出其他千奇百怪的答案,比如“这是木桌子”,“这是脏桌子”,“这是谁的桌子”等等,而这也是她此前从未有过的一种“思维方式”。

  “聋人获得信息的来源大多是靠感官,比较表面,其他的我只能靠着和健全人在一起生活来学。”她说,而如果没有来到大学,她可能一生都不会有这种认识。

  事实上,类似的感觉,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有过一次。失聪之后,邰丽华对听不到声音这件事“茫然不知”。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游戏,她才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比如认字,听力正常时,说话对于她并非难事,可到后来,妈妈为了教她说出“一、二、三、四”,就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着急时,还用木棍打她的手,边哭边学说。邰丽华告诉记者,那时候的她特别恨说话,“觉得这是世上最难最不自由的事情。”

  慢慢的,识字的小卡片摞起来有一尺多高:吃饭时,她就把“米饭”、“盘子”字样的卡片放在旁边;睡觉时,就把“枕头”、“灯光”放在旁边;一次次摸着爸妈的喉结,练习说话;下雨天,从学校回来,坐在爸爸自行车上,披着雨披,还要练习“雨”的写法和发音。

  尽管如此,父母却从未对邰丽华降低学业上的要求。

  邰丽华数学不好是小时候就落下的,在当时的她看来,“3加9或是8减6等于几?这些莫名的数字,真是不知所云。”而每次卷子发下来,懵了,倒数第一。

  父亲知道后,就在每天接送邰丽华的路上陪她“背”九九乘法表。她还记得,自己常常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在父亲背上来回比画,一旦算错了,父亲就捏下闸,就当是对女儿“小小的惩罚”。

  小时候最爱读《十万个为什么》,读书涵养舞蹈

  不过,语文一直是邰丽华的强项,考试次次稳拿第一。作文课上,她常常是第一个写完,从而有了“大把大把”玩的时间。

  这与她爱读书分不开,尽管她说“这是以后才意识到的”,当时纯粹是有兴趣,“喜欢读”。

  这种兴趣和“认字”后最初的兴奋有很大关系。认字多了以后,邰丽华开始读起了小人书,“竟能读懂”,渐渐地,她喜欢坐在马路边的书摊旁,花上一两分钱,津津有味地看一个下午的日子。

  那时,最爱读的是《十万个为什么》,“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天上为什么会下雨,海水为什么是苦的?”邰丽华说,“也许和聋哑有关,听到的知识少了,就对生活中很多搞不清的问题产生了兴趣。”

  直到后来,她才想明白父亲为买这一套书下了多大的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套10本,共14块钱,相当于那时父亲半个多月的工资。

  再长大一些,读书的习惯就丢不掉了,而她也从最开始“偶尔为了在同伴中显得博学,用来聊天吹牛”的想法,找到了书籍带给她精神上的愉悦和充实。这就像她讲过多次的《红舞鞋》童话,给她描绘出一幅理想的画卷。

  在艺术团,邰丽华常常用手语跟学生说这样一番话:“音乐是表达人思想与情感的艺术。舞蹈演员具备的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技巧,都不是目的,仅仅只是手段。而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养心,是涵养舞蹈。”

  对此,残疾人艺术团内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教学版本”:演绎《千手观音》时“要不要笑和怎么笑”。刚开始,邰丽华总是情不自禁地把牙齿露出来,导演纠正道,观音是笑不露齿的。接着,她就紧闭嘴巴。导演还是不满意,说“笑不露齿太凶了”。

  这可把她给急坏了,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晚上她找到《千手观音》那本书,试着去理解导演想要的“表情”,“千”字代表无量无边之义,“千手”象征着人们互帮互助的方法、方式无量无边……渐渐地,她才领悟到,还是要“笑”,但不是“高兴”或是“兴奋”,而是真正从内心流露的那种善良与真诚。

  她也因此知道,世上有一种舞蹈,叫做“心灵的舞蹈”。

  “生命,总是有梦的,生命,总有向往,让我们每时每刻都享受每一寸阳光吧。生命总有价值,哪怕是一棵受伤的树,也献出了一片绿荫……”这是邰丽华在一个纪录片中说出的开场白。她告诉记者,不管是读书,还是舞蹈,她从未放弃过最初的梦想,这个梦想说小也小,说大也大,就是一种不服输,“实现自己的价值,且是不打折扣的实现!” 本文左图由CFP供图 (记者 邱晨辉)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