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定向招收200名贫困生 高考将单独划线

2014年05月08日15:40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及清华优秀学子做客新浪访谈间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及清华优秀学子做客新浪访谈间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做客新浪访谈间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做客新浪访谈间
对话清华学子于海童 对话清华学子于海童
对话清华学子杨元辰 对话清华学子杨元辰

    新浪教育[微博]讯 2014年高考[微博]即将拉开大幕,高校招生有哪些新政策?2014年各高校招生计划、招生政策有何变化?为帮助考生了解最新资讯,新浪高考频道特别邀请清华[微博]大学[微博]招办主任于涵做客新浪,在线解读2014年清华大学招生政策并解答考生疑问。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教育2014高招访谈系列节目。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来自清华大学。这位是清华大学的招办主任于涵老师。

  于涵:各位网友好,我们终于见面了。

  主持人:坐在中间这位漂亮的姑娘是清华大学外文系2010级的本科生杨元辰同学。

  杨元辰: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旁边这位男同学是来自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2009级的本科生于海童同学。

  于海童:各位观众、各位家长[微博]大家好。

  主持人:现在你已经是研一了吧。

  于海童:对,我是研究生一年级。

  主持人:对清华大学大[微博]家都不太陌生,但清华大学每一年也都会有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最开始我们还是想请于老师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有7个学科全球排名前20位

  于涵:这是必须要说的话,简短一点,形容清华大学三个关键词:一个是中国顶尖;一个是世界一流;再有就是全球最美。中国顶尖、世界一流这是溢美之词,但是有很多数据可以表明清华这些年的发展,应该说在全球一流大学的竞争当中已经凸显出了它的全球竞争力。根据一个最新发布的QS学科排名的数据,在全球的学科排名位于前20位的学科,包含港澳台地区在内的中国高校,一共有9个位居前20名,这其中有7个学科都在清华大学。

  主持人:清华大学占了绝大多数。

  于涵:这也凸现了清华在国内高校当中首屈一指的地位,现在整体实力在全球排名当中比较突出的地位,以及还在上升的趋势。当然至于“全球最美”,到过清华园的都知道这是非常美的一所园子,在2012年福布斯杂志第一次评选和公布全球最美的大学校园中,清华大学是全亚洲上榜的唯一一所大学校园。今年年初又第二次公布,清华园依然还是全球最美的十所大学校园之一,位列第七,也是全亚洲唯一上榜的一所。所以,欢迎没来过清华园的考生、家长还有各界的朋友,在最美丽的季节来清华园看一看。

  贫困地区招生200名 高考录取将单独划线

    主持人:非常感谢于老师。接着我们想了解一下,2014年的招生计划、招生情况都有消息了吗?

  于涵:2014年清华大学整体招生规模和去年完全一致,本科生招生3372人。在各个省的分布和去年也基本持平,今年各省的计划数浮动量都不超过5个计划,是属于正常浮动。大家从教育部的发布和各个省的计划发布当中可以看到清华大学在本省的招生计划,目前北京、上海应该已经公布了招生计划安排。

  在各个省的招生总量上,浮动也不大。但是在一部分省份,招生结构上会有一定的调整,特别是这几年国家面向22个省的832个贫困县,包括集中连片地区的困难县,实行了贫困专项计划,今年清华大学在这22个省的贫困专项计划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在这22个省,清华的招生计划的结构稍有变化。

  主持人:如果想要报考清华大学的同学,虽然现在计划还没有出来,但是可以参照往年的计划数。

  于涵:对。

  主持人:特别要提出这22个省,因为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的原因,结构上会有调整。

  于涵:对。

  主持人:您能不能仔细介绍一下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呢?

  于涵: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个计划。这是一项国家政策,从2012年教育部会同几部委联合推出这样一项计划,到今年是实施的第三个年头。覆盖的面逐渐扩大,到今年是面向全国22个省的832个县。这832个县主要由两部分县组成,一部分是惯称的国贫县,全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再有一部分是前些年国家为了支持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专门有680个县,对他们进行了各方面政策的支持和扶助,这两部分有重合,加起来共有832个县。

  这832个县的考生应该特别关注这项计划,这项计划就是为这些地区的考生量身定做的一种特殊优惠计划。什么样的学生有资格、有条件报考这项计划呢?那就是要满足两个“三年”:一是你的户籍在这个县应该有至少三年时间,其实就是覆盖大家高中的这三年时间。再一个,大家的学籍(也是高中三年)必须在这个县的中学有三年的学籍。三年户籍,三年学籍,两个都必须满足,才有资格报考,由各个省市自治区的考试招生部门、教育部门来负责审定资格审核。如果有资格报考了,那应该怎样报考?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都有专门批次,各个省叫法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总体都叫贫困专项,通过专门的批次来填报。大家也可以在学校公布招生计划的时候,看到各个大学在这个批次投放了多少招生计划。假设清华大学今年在四川省投放了10个贫困专项的计划,大家应该在招生计划中都能看得到。第二,在招生录取的时候是单独划线,和其它统招批次的学生不在一个队列里,它是单独排队,一般来说是要低一些。特别是在今年,我们预估它应该会比前年和去年这个批次的录取分数线更低一些。

  主持人:今年还会更低?

  于涵:还会更低,这就是单独排队、单独录取。实际上这是最重要的优惠。对于这些地区的符合条件的考生来说,大家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从我们大学来讲,既然安排这个计划,参与的是一项国家政策,是为这些特殊困难地区里,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能够享受到更好教育资源的孩子们专门安排的招生计划。所以,我们也特别希望符合这样条件的孩子们一定要重点关注,一定要积极的参与,你填报了才有可能进入到这个序列里,才有可能享受到这样的优惠。所以,我也希望大家更能够广而告之。据我所知,今年全国面向这832个县的贫困专项招生计划,都是一本线以上的招生计划,有5万个招生计划,去年是3万,在前年是1万,这几年是在逐渐提高,这也是响应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重要的数据指标,希望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农村孩子们上重点大学的比例要有所提升,对这个群体的关心、关注很重要,也是对国家人力资源的储备、社会资源的匹配,它是一个长线工程,教育管的是基础,管的是希望,是公平的体现,清华大学积极响应这样一个计划,当然清华除了这样一个专项计划以外,实际上2011年清华率先在自主招生中就开展了“自强计划”,我们现在是多措并举,面向贫困地区,面向这些农村的优秀考生,给他们量身定做这样的辅助计划,希望他们有更多机会能够走进中国顶尖的、世界一流的、全球最美的大学。

  主持人:农村专项计划清华今年投放了多少名额?

  于涵:这个计划还在审定当中,初步预估去年我们是60名,今年有可能这个计划总量要翻两番,达到200名。

  主持人:非常高。

  于涵:提高幅度还是非常大的,这22个省涉及到的832个县的考生们要注意,一定要重点关注这项计划。

  平行志愿要分开考虑  有利于更多考生进入清华

    主持人:下面我们提问一个北京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因为5月14号北京就要填报志愿了,而且今年是首次实行小平行的填报,历年的数据怎么参考?志愿怎么填报?于老师有没有要跟我们分享的?

  于涵:稍微更正一下,据我所知一批志愿填报应该是从5月12号开始,今年北京的确在填报志愿上有变化,大家重点关注平行志愿,按照术语来讲,其实今年变化主要在于两点,一个是采取了平行志愿组的方式,特别是第一志愿往年只能报考一所大学,今年第一志愿可以报考两所大学。分别叫做一A志愿和一B志愿,这两所大学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是和以往区别最大的一点。当然再有一个变化,今年报考的大学专业,从以往可以报5个专业,今年提高到6个专业,也增加了大家的选项。这两个变化对于考生都是有帮助的,当然在新的变化下,大家也会关注新的变化对于我将来的升学有什么影响,我将要做出怎样的预判、对策,特别是北京今年还是在考前填报志愿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和考生其实都在关注和研究,很多社会热心人士也在研究,大家现在总体达成的意见也比较一致。

    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一A志愿和一B志愿要分开来看,要清楚它们分别发挥什么作用。一A志愿重点是保障大家向着自己心怡的大学去冲刺,去升学,今年你的希望明显增加了。为什么?是因为有一B志愿在后头托底。一B志愿显然是在你本人、你的家庭能够承受的风险判断下实现托底,这个就因人而异,因家庭而异了。有的人填报志愿是保守型的,一B志愿可能比一A志愿拉的距离要很多。有的人稍微积极一些,更加自信一些,这要看你对自己高考发挥的预判,并且你的学业,在这个学校和区里排名都是稳定的,处于很靠前的一个范围,这样就会对一B志愿选报的大学有一个自己的判断。把这两件事分开来看,不要把它们联动的太厉害。联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总要问一A一B中间差多少分才好?一A选择清华,一B报哪个大学在是对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建议?这些问题一定要根据你自身的情况、特点和对风险的把控能力来判断。如果一A报清华,今年你离清华就更近了。为什么?以往可能偏守,以往不太敢报,在这样一个正常的排序当中,我看之前若干年,例如清华在理科录到600名,我是550名,这550名我就有点哆嗦了,万一高考发挥不太好或者怎么样么办。今年这样的同学大可不必担心这个了,因为一A志愿出现了。你如果不用它,吃亏的是你自己。

  主持人:所以今年应该更加放心大胆。

  于涵:对,一A就是保障你有更大的机会去进入心怡的大学。如果你不用这个给所有学生带来的机会,你就浪费掉,如果你有这个机会,一A一定要大胆用。一B你只要把控住风险就可以,把一B也选好。今年最大的变化其实就是这一A一B,大家觉得今年变化大,主要在这儿,但是你解析来看,你增加的是希望,还能把控住风险,今年我相信更多的考生们可以走进自己心怡的大学。

  于海童:清华大学课余生活丰富 

    主持人:这对北京的考生来说还是非常好的事情。现在坐在旁边的两位同学已经是成功通过高考,幸运进入了清华大学的两位同学,我们现在跟这两位同学聊一聊。先问一下海童同学,你当时怎么进入清华大学的?

  于海童:我是2009年由辽宁省锦州中学考入清华大学的,当时是高考前获得了清华的30分的自主招生加分,实际高考分数离清华分数差了一点,凭借自主招生才进入清华。

  主持人:我看你的资料,你进入清华之后,虽然刚才说是靠一点才进自主招生加分才进的清华,但是进了清华大学之后一直都是保持在年级的前三名,并且是连续三年获得了全系的最高奖学金,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为什么选择自己的这个专业,在这个专业里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你进入清华大学之后能够得到那么好成绩?

  于海童:首先说一下专业的选择,我是清华大学热能系,当时热能实际上是我的第三志愿。刚来清华的时候,因为刚刚过了高考,也不了解各个专业到底是干吗的,稀里糊涂进了热能。我们系以前叫锅炉系,师兄们都说我们这个专业是烧锅炉的。

  于涵:这是江湖戏称。

  于海童:当时还有一点小悲观。但是随着学习慢慢深入,了解到自己的专业是有广阔的内涵,尤其是当接触到专业的科研以后,对自己的专业更加感兴趣,现在我已经是研究生,仍然还留在热能系读研[微博],我也很喜欢我的研究题目。

  主持人:海童是在清华保送读研的?

  于海童:是的。

  主持人:之前也有出国计划吗?

  于海童:对,大三的时候我曾经想出国。

  主持人:为什么最后放弃了出国而留在清华继续读研?

  于海童:因为当时学习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同学都有出国深造的想法,当时我实际上也已经完成了托福[微博]跟GRE的考试,成绩也不错。但是有一个契机,我从大二下学期开始跟随我的导师参加清华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我们叫做SRT,在清华中是非常受学生关注的一个项目,因此开始在导师跟师兄的引导下进行科研的入门。

  主持人:能不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SRT。

  于海童:SRT全称是本科生科研训练,可以由导师跟博士生立项,也可以由本科生自己进入实验室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项目,相当于是一个科研入门。我在大二下学期开始进入科研的,刚一进去就感觉非常有意思,不像我们平时为了书本、为了考试那样有固定答案,用循规蹈矩的方式学习。

  于涵:你做的什么课题?

  于海童:我做的是一种隔热材料的性能研究,这种隔热材料经常被用于军事跟国防领域,可以用于导弹的战斗部跟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隔热材料。还是非常重要的。

  于涵:所以不是研究锅炉。

  于海童:不是烧锅炉。

  主持人:这些东西确实都已经应用到实际的知识领域?

  于海童:对,正在研究中,应该马上就能够用于中国的国防跟军事领域。所以,刚刚接触这个题目马上就觉得非常感兴趣,做了一年,也觉得非常喜欢自己的题目,也非常喜欢我们的导师、我们课题组的科研氛围跟导师带学生的风格,于是就在选择的前期决定留在学校继续完成研究生的学业。

  主持人:你选择这个科研的时候,每天做的都是什么?大概给我们讲一下,因为听起来很有意思,作为一个本科生就可以对国家的国防项目、科研项目做出实际的贡献。

  于海童:我们的科研种类非常多,有很多同学会做实验,我实际上是做理论计算的,我们研究的是一种材料的物理特性,通过我们设计的参数来满足这种材料在功能上提出的要求。比如有一条要求是这种材料要求能够在1000度的高温下炙烤40分钟后,其内部温度仍然能够稳定在室温,就是这个材料不能受到高温的侵袭,通过我们平时的计算跟理论建模满足这些材料的要求。

  主持人:听起来是一个非常理工科的事情,但是我知道海童同学最近也很火,是因为一个完全和理工工作没有关系的事情。

  于海童:是的,我是我们课题组不务正业的典型。

  主持人: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做了什么?

  于海童:我除了是热能系的学生,还是清华大学摄影队的队员。我在大三到大四的时间里,花了两年时间,利用相机的延时拍摄功能,为清华做了一段清华风物跟清华生活的短视频,现在这个视频在学校里面也被用于我们的开学典礼和返校晚会,很多院系的同学都在看。

  主持人:好像“五一”的时候好像还接受了央视的采访。

  于海童:是,有幸上了一次《朝闻天下》。

  主持人:现在学校里大家都认识你。

  于海童:不会的,不会的,清华的牛人非常多,不管是学习上还是业务上,不会因为上了一次《新闻联播》,路上就会有陌生的同学跟我打招呼。除了摄影以外,我们学校有很多艺术、体育类的项目,比如我们学校的校园歌手大赛,我们学校的健美比赛,健美的学霸们都是在网上受到广泛关注的,相比之下我的爱好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主持人:很多清华普通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爱好?

  于海童:没错,没错,清华的学生可能不像外界认为从早晨起床就要上课,一直到晚上还要在自习室熬到很晚,不是这样。虽然清华的课业负担确实很重,但是很多清华的同学也非常聪明,而且学习非常刻苦,认真高效,这样业余时间就可以有很多时间完成我们喜欢的各种事情,比如我喜欢摄影,还有的同学在体育、社工、志愿爱好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入的发展。

  主持人:是不是学校类似这样的社团活动也比较多。

  于海童:没错,学生有非常广泛的业余爱好跟体育类的社团,我们也有更专业的艺术团队。拿摄影来说,我们有清华大学的学生摄影协会,现在注册会员应该已经过千人,在一万多的本科生队伍中还是相当大的比例。我们还有更专业的艺术团摄影队,这是通过面试来筛选,大概几十人的小队伍,平时经常做一些严肃的摄影交流,包括组织风景跟人物类的外拍。而且因为我们摄影队也是有一个非常大的院系跨度,在学习甚至在科研中,我们会进行一些跨专业的交流,也会在考试前进行自习,是非常温暖的团队。

  主持人:海童在清华园里已经呆了4年多,这一段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

  于海童:清华给我的影响非常大,清华的校风是“行胜于言”,也确实是这样影响着我。最大的一个影响应该是来源于身边的同学们,因为大家都真的是非常非常优秀,尤其是您刚才提到的,刚来清华的时候我的成绩也不是太优秀,面对身边各种来自全国著名高中的各种竞赛大牛,各种有状元头衔的同学们压力非常大。在这种高水平的竞争环境中,不断督促我自己更加努力,不能够辜负时间,这样慢慢的追上来,成绩又开始到了系里的上游。虽然清华的同学都非常努力、非常刻苦,但大家也是非常谦虚、非常平和,这种情况下我没有任何理由不更加努力、不更加脚踏实地的前进,这是清华给我的最大影响。

  杨元辰:每个清华学子均有出国交流机会

    主持人:谢谢。我们接着和杨元辰同学聊一聊。我知道元辰同学是文科生,当时你怎么报考清华的?

  杨元辰:首先是清华大学的人文底蕴吸引了我,我本身非常喜欢英语,我听说清华大学外文系培养出了钱钟书、季羡林等大师级人物之后,我就觉得这一定是我报考的第一选择。其次,在一个理工科非常强大的环境当中,文科生的视野也会变得非常开阔,也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得到验证。比如我在做英语计算语言学研究的时候,就需要利用软件进行编程,进行语调的分析,这时我就会请计算机或者是软件系的同学帮忙,很好地帮我解决了问题。

  主持人:有很多支持。

  杨元辰:对,而且最重要的是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我个人对于理想人格的想象是非常一致的,因为清华大学的校风是行胜于言,一个文科生最怕的就是眼高手低,而清华大学的校风或者说整个学校的氛围都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这也是文科生最为骄傲的一点,我于是毫不犹豫选择了清华大学。

  主持人:我们看一下杨元辰同学的简历,读了之后简直叹为观止。2010年是保送进入的外文系,连续3年学分成绩排名年级第一,其中3门获得满分,22门课程排名第一,40%的分数是在95以上。同时还读了经济学的双学位,并于前三年完成了全部的课程学习。本科期间元辰同学在社会工作、基层实践、科研学术方面也差不多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精通多门外语,先后获得德语B2、西班牙语A2水平认证以及法语、俄语课程最高分,同时热心公益实践,四年间走过了31个国家,百余座城市,大四上学期作为全球二十位青年学者之一赴美国华盛顿特区威尔逊中心从事环境和能源安全研究。听起来非常令人佩服,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杨元辰:其实没有,我取得这点小小的成绩,在清华各种牛人当中也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人,主要是学校的氛围,因为周围的同学非常优秀,这给了我压力,也给了我动力,让我不断追求卓越,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不断地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并且发展自己的兴趣。

  主持人:跟我们聊一聊在清华园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杨元辰:我的日常生活非常简单,也很丰富,早上如果在学校的话,我是7点起床,读半个小时的英语,一般8点开始上课。下午的时候会约同学一起打球,一起健身或者游泳。因为我是外文系,可能会约留学[微博]生同学出来聊聊天,因为清华学堂有很多丰富的文娱活动以及各个院系的学生,我也会观看。周末的时候,清华大学有很多公益类的社团,会组织短期的支教或者公益类的活动,我也参加。寒暑假更不用说,清华每年都会派出十几支队伍,到全国各个省市或者到国外、港澳台等等,这样我们通过实践很好的对于课内知识是一个补充,并且开阔自己的视野。所以,四年清华的生活过的非常充实和丰富。

  主持人:我注意到四年期间走过31个国家,都是通过清华的交换项目吗?

  杨元辰:对的,在大三的时候我是通过系里的交换项目到德国海德堡大学交换了一学期,到大四的时候我是在美国华盛顿威尔逊中心进行实习,大二术家我在柬埔寨做的是关于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的公益活动。这些项目都是清华的资源,而且清华给我的机会我也非常感激,这些项目当中让我能够从书本当中的文化差异,感觉像亲身经历了一样,而且让我非常舒适的与异地文化为伴。四年前我很难想象我自己能够到一个陌生的国家,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而且融入当地的群体,融入当地的大学生活,在某些方面比国外的大学生做的更为出色,这些都是清华带给我的成长。

  主持人:是所有的清华的学生都会有机会到国外去进行交流吗?你参加的这些交流项目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吗?

   杨元辰:是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外文系的学生在大学四年都会有到英国或者美国或者欧洲国家交换一学期到一年的机会。

  主持人:海童有没有申请这样的机会?

  于海童:我曾经在暑假到巴西参加了文化交流,我也到日本实验室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验室访问。

  主持人:我发现元辰同学已经被推免到五道口的金融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你学的是外文,怎么去了五道口的金融学院?

  杨元辰:我选修了经济学的双学位,做出这个决定也是基于我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的考量,双学位能够让我和经管的学生同堂上课,还有一些专门为双学位开设的课程。我在3年的学习当中能够学会以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果在研究生阶段能够在这个方面有所加强,对我知识结构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所以我做出这个决定。而且现在学校的双学位开设了心理学、社会学、工商管理等等,让我们这些大四的学生非常羡慕,今后的资源越来越好,同学的选择越来越多。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很多文科或者是社科,其实好多同学对清华的想法是理工科特别强,特别是工科,作为一个文科生,你感觉怎么样?

  杨元辰:我作为一个学生来讲,感觉学校面对文科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视的。我申请SRT就得到了很多资金支持,而且学校还会专门分配我们院系的导师指导我的工作。所以,我在大学三年当中完成了很多科研项目。外文系现在开展了外文实验班,这个班里的学生每个人都会有知名导师的指导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全校各个院系的文科课程都是对所有学生开放的,有很多选课的自由。在大三的时候也会有到牛津、剑桥、哈佛、耶鲁交换的机会。所以,学校对文科的支持力度非常大。考生完全不用担心。

  主持人:元辰同学社会经验很多,各方面学业表现异常优秀,相信本科毕业之后找一份好工作是不难的,为什么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呢?

  杨元辰:我还是希望能够在校园里更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我也有过实习的经历,如果再继续两年的学习,会对我的职业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完善非常有帮助,可能会做更多的事。

  主持人:元辰同学在清华里已经呆了差不多4年时间,能不能总结一下这四年有什么收获吗?

  杨元辰:清华带给我的东西太多了,很难用一言两语概括。首先是学术资源。清华有各种出国交换的机会,让我能够接触到学术前沿。而且就文科这个语言学学科来讲,清华的数据库、图书馆的图书等等绝对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能够让我接触到语言学研究的前沿内容。其次,出色的校友的群体。比方说我有出国交换的机会,在出国交换的时候,在很多地方租房子都是通过清华校友帮我联系的,他们在我生活当中都帮了很多忙。我觉得这群人将会是我一生的财富。最后我觉得还是对于我人格的塑造,刚刚我提到的清华大学的校风、学风,对我今后人格的发展都是影响很大的,影响深远的。

  清华学霸新定义:为人低调 实力高调

    主持人:谢谢元辰同学。我们问题又回到于老师这边,两位优秀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经历之后,这么优秀的一批学子,他们在毕业之后到社会上是怎样的状况?

  于涵:刚才两位都应该说是比较典型的清华学霸,但是就像他们说的,在清华园里这样优秀的学霸随处可见。学霸是什么?学霸并不是一心只会学习,或者大家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一群人。各位看到他们在校期间这样丰富多彩的成长经历,应该对于清华学霸有一个崭新的理解。实际上他们在走进清华园的时候,也是清华新生当中普通的一员,经历了清华的培养,当然很重要是他们本身的这种积极主动的参与成长,才有了现在的成绩和收获。大家看,一位上了《新闻联播》,一位走上国际舞台,非常光鲜。我想学霸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他们为人、为学都很低调。但是在走出清华园的时候会很霸气,这个霸气是竞争力的体现。为人是低调的,但是走出清华又是什么特点呢?我们专门咨询了一下清华就业中心,看了一下2013年中国各大学首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清华本科生毕业以后出口有三大特点,即“三高”。第一,深造比例高,比例有多高?我听了也确实感觉震惊,在国内外名校深造的比例达到81.7%,在中国的各大高校鹤立鸡群,这个比例确实非常高,也跟清华总体在人才培养上的资源配置、投入,以及出口是有关系的。第二“高”是出国深造的高校的层次高。初步统计,我们出国深造的本科生其中有70%进入全球前50的高校,而且都是拿全奖出去,不是说自己花钱要专门去海外必须修一个学位,镀个金,这跟他们长期的发展是密切结合的。第三“高”就是还有一部分本科直接就业的同学,现在很难用其它的数据说明它的就业质量,只能用薪酬,我们媚俗一点,网上一搜,看到清华的本科毕业生就业薪酬确实非常高,而且肯定是排在第一位。所以,本科就业的起薪确实很高。这“三高”重点体现的是清华本科生的出口质量确实很高,当然他们在进入清华的时候就是一个优秀的群体,很重要的也是清华在人才培养上,在人才的成长上,它的投入,它提供的方方面面的条件,这是一片沃土。所以,想进入清华园的同学要注意,不要看到这些清华学生就觉得他们很牛,感觉跟你的距离太,你去了不会变成这样。不是的,他们在几年之前走进清华园的时候,也是和大家一样。也是有志青年,也非常优秀,通过自身的努力,走进清华园,站在一个最高的起点上。

  主持人:谢谢于老师。最后我们会有一点网友的问题。

  网友(IT冬瓜):清华大学自招的时候加分参与专业分配吗?也就是高考分数加上自招分数才达到清华录取线的录取生,在分配专业的时候是以高考分数为依据,还是以高考分数加自招加分为依据呢?

   于涵:自主招生的加分也分两类,绝大部分的同学拿到自主加分,我们叫做提档加分,或者叫做通用加分,这种加分主要是为了帮助优秀的同学在高考中能够提档进入清华。但在分配专业时,是按照大家的高考实考分来分配专业的。还有少部分同学,因为在专业方向上清华大学对你的认可,你拿到的是专业加分,这种加分有可能会在你的专业录取上发挥作用。自主招生的考生也要认真核对清华大学参与自主招生当中得到的优惠以及解释。没有参加自主招生,没有认定加分的同学,有一部分还有政策性加分,例如我的竞赛获奖,例如说我是省级优秀学生等等,这种政策性加分同样是在大家考清华提档的时候管用,考大学管用,但是选专业的时候要看大家的高考实考分。

  主持人:谢谢于老师。时间关系有些网友提问不能一一在这里做出回答。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现在一起来谢谢于老师,谢谢清华的两位同学。

  于涵:谢谢主持人还有各位网友。

  主持人:各位网友再见!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