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实施意见的部署和要求,12月12日,我省“双一流”建设专家咨询论证会在福州召开。会上,专家委员会对各校“双一流”建设方案进行咨询论证,提出意见建议。
稳步推进 我省“双一流”建设工作吹响号角
据了解,2017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闽政〔2017〕11号),对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做出了明确部署。按照国务院部署和要求,我省大力支持厦门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福州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化学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在开展国家层面“双一流”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省域范围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由于各高校综合实力发展不平衡,学科建设差距较大,我省“双一流”建设采取分类分批方式推进。一流大学建设主要面向办学基础良好,综合实力较强的部属高校(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和3所省属高水平建设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主要是实施“高峰”“高原”学科计划,拟遴选40个左右高峰学科与60个左右高原学科。
目前,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5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已编制了《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闽江学院、泉州师范学院等8所高校提交了《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全省8所高校报送46个高峰学科(群),12所高校报送65个高原学科(群)。
特色鲜明 5所高校汇报“双一流”建设方案
会上,5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向专家委员会汇报了“双一流”建设方案,介绍了具体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周期,明确了改革举措、资源配置和资金筹集、评价考核和组织保障等安排。
厦门大学——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版图的“福建升级版”
厦门大学提出,发挥厦大改革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携手省内高校,共同推动福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升福建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版图的“福建升级版”;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先进制造业大省、海洋经济强省、健康福建等重大战略,重点加强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服务福建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学科专业结构性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大高层次人才供给,成为福建省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服务人才强省建设;加强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围绕海丝核心区、自贸区、生态文明先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
厦门大学还计划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创新创业谷”,通过建设国际创新技术研究院、“海丝大学”联盟、两岸创新创业联盟等交流合作平台,建成一批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平台,努力促进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能合作、经贸往来、金融合作和人文交流,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特色示范基地。
华侨大学——发挥侨校特色优势 整合海内外资源
华侨大学的整体建设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学校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大学排名前50名;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学校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先进大学行列。
华侨大学将发挥侨校特色优势、整合海内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深化综合改革方案来推进“双一流”建设。计划到2020年,新增一批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办学规模方面,构建以本科生为主、研究生占较大比例、境外生比例为25%的人才培养结构;科学研究方面,新增重点项目10项以上,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0项以上,新建国家级研究平台1-3个,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2-4个,新增国际联合实验室1-2个等;特色办学方面,新增海外华文教育办学点8-10个,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安哥拉政府青年科技人才班项目每届招生达到300人,海外华人文化社团中华才艺培训班培训人数年均5000人以上,新增海外研究生办学点4-5个。
福州大学——创建创业型国际高水平大学
按照建设计划,福州大学将在国家和省“双一流”的支持下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群,在省“双一流”的支持下建设全国一流大学。学校提出,2020年,化学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有若干研究方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化学学科ESI进入1‰,材料学科ESI进入3‰,工程学科ESI进入4‰;理学、工学和管理学三大学科领域优势突出,新增1-2个ESI学科,希望有1个学科经过培育能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综合实力排名稳居世界650强。
福州大学将围绕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加强学科研究平台建设、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提高学科社会服务水平,聚焦卓越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筑学科人才高地,加强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扩大学科建设国际视野,弘扬校园优秀精神文化、着力发展文化软实力这6 个重点领域开展全国一流大学建设。学校还将科学应用高水平大学建设经验、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绩效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省“双一流”建设取得预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