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福外国语学校刘煜炎:民办不比公办差

2013年07月19日16:55  新浪教育 微博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新浪教育[微博]讯 在北京民办教育掌门人中,康福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堪称“海归少帅”的行业领头者,京城基础教育近20年的发展道路上,民办中小学[微博]竞争日趋激烈,坚守这个行业10余年的人并不多见,这位剑桥物理化学专业的博士一如既往的在倡导着“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扎根于基础教育领域,在大浪淘沙般的民办教育行业中扬帆前行。

康福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先生康福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先生

  博士生导师转行创办民办教育

  谈到如何走上教育这条路, 刘煜炎说,回国之后便做了中科院百人计划的第二届人选科学家,后来转做国家研究分子物理试验室的学术主任,但是在做博士生导师的时候,他发现,做教授就是培养一两个博士生,之后做科技创新,可是这些根本不能解决国家创新差别的问题。

  “从我带的学生当中,我看到了中国的高等教育愈演愈烈的弊端,这个弊端好像没有任何人有方法去解决它,好像又没有人下决心来解决它。”刘煜炎说,他开始慢慢考虑,如果中国的大学不能培养创新人才的话,能否把这些孩子送到国外的名牌大学,依靠世界各个国家优秀大学来培养学生,让孩子们学会创新之后再回到中国市场,为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来创业创新。

  十四年前,当刘煜炎认识到教育创新的需求时,就开始谋求办学的可能性,2010年便开始参与办教学机构,并逐渐转移到国际课程的中小学,于2003年创立王府学校,五年之后,市场上对出国留学[微博]的需求愈发增强,他感到创业的时机到了,凭借对教育的理解和实践,自己创办了康福国际教育机构,同时开办康福学校。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修正自己

  刚办国际学校的时候,中国尚无A-level、IB等学校,只有AP学校。刘煜炎说,这也证明了他当时所倡导的,把AP、IB国际课程引到中国办国际高中的路是正确的。他解释说,在21世纪的教育是需要用知识作为载体,培养与学生个人发展相匹配的能力,而这种与人生相匹配的能力包括正确的价值取向、高效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清晰的思维习惯。

  刘煜炎说,他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是身心全面发展的,是教育人的身心,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修正自己。要按照这个思想来选课程,来规划学校的办学目标,培养学生素质,让学生成为全面优秀的人。在这种“全人教育而非全科教育”的理念下,康福学校用五年的时间,走到了整个行业的前列。

  面试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学习态度

  在康福的面试中,刘煜炎要一对一的把关,选取同样的问题来问小学生、初中生亦或是高中生,根据学生对问题的不同反应,来判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等级。他称,不光是考察一个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有学习动力。

  面对北京众多的国际学校,目前正在读高三张博阳同学讲到,在初中毕业后,来到康福面试,发现学校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是种精神层面的东西。”他说,发现刘煜炎校长的思维方式很不一样,本来并不喜欢国内应试教育的他已打算出国,在几经考虑下,他决定选择康福读高中。“教学方式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让我收获很大。”他说,三年的高中生活让他学到了很多,并且让原本已经对物理失去兴趣的他重拾对物理的喜爱。目前,他已被美国的文理学院所录取。

  公办学校国际班国际部是“校中校”  

  随着国际学校的发展,当下很多公办学校也随之开设了国际班、国际部,刘煜炎表示,对于要实现留学想法的学生,一定要最好准备,而这个准备绝非是一个考试成绩,更多的是人的全面素养,而这种准备可能公办学校所办的国际班国际部是不能做到的。

  此外,刘煜炎谈到,公办学校的国际班国际部并非是公办学校校长亲自操作,而是找机构采取合作的方式来运行,“就是校中校,在借重点中学的虚名”。他说,在选择公办学校国际班国际部时,一定要谨慎,不要盲目认为公办的就是比民办的学校好。

  在对刚刚结束中考[微博]的学生,刘煜炎建议说,不管学生就读任何学校,一定要记住学生的定位,要注重自我的发展、自主能力的提高、素质的提升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心智模式的转变。(作者:新浪教育 李清新)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唐敏: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您现在关注到的是由新浪国际学校栏目举办的2013年国际学校校长访谈系列节目。今天做客新浪直播间的嘉宾是来自于康福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先生和他的得意弟子张博阳同学,欢迎两位。

  刘煜炎:网友们大家好。

  张博阳:大家好。

  刘煜炎回国从事教育事业的动力

  主持人唐敏:刘校长,看您的背景资料,发现您原来学的是物理,读了剑桥大学的博士,是什么动力激发您回国以后从事教育行业?

  刘煜炎:回国刚开始还不是做教育行业,是做科研行业。回国之后先做了中科院的百人计划的第二届人选科学家。然后做分子科学,跨世界人才,国务院跟国家人事部门备案叫百千万人才,就是杰出人才,全中国跨世纪人才一般都按百来算,一百两百来算,是顶尖人才,在国家人才库选里面,也得到国务院津贴。是国家研究分子物理试验室的学术主任,后来成了分子科学研究,当时做分子科学的研究。后来做博士生导师,做大学的教授这个层面的时候,发现可能我们培养一个、两个博士生,来做一些科技的创新,并不能解决国家创新差别的问题。我们国家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教育理念,从我带的大学生当中,我看到了中国的高等教育愈演愈烈的弊端,这个弊端好像没有任何人有方法去解决它,好像又没有人下决心来解决它。我看到这么一个趋势之后,我发现我们有一个可以做的事情,主要能做的事情,我们能不能在高中阶段,在初中阶段,小学阶段,我们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还有在小的时候,对人生有一个追求。这样使他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如果我们中国的大学不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的话,我们国家需要创新人才,能不能把这些孩子送到国外的名牌大学去,让他们学会创新之后,回到中国来,为中国服务。

  我做一个简单的计算,中国每年大概就在我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只有80万大学生,那个时候大学生是77、78、79、80那个时代,我们并不缺人才,国家各个行业都有人才。到今天我们每年毕业700万大学生出来,我们倒觉得我们缺乏人才。所以我觉得人才不在多,在高在精。如果我们每年保持50万留学生到海外去留学,其中有80万到25万能回国,一半在海外,一半在中国。我相信就算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出了问题,我们不改进,我相信中国的创新能力也没有,依靠世界各个国家优秀大学来培养学生,学生再回到中国市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来创业创新,我相信中国也很好,也有未来。所以我就大概在4年前,应该在1999年的时候,当时就认识到教育创新的需求,所以在1999年开始谋求办学的可能性,到2010年的时候,发现这个可能性可以开始了,回到中国来参与办大学,参与办教学机构,逐渐转移到国际课程的中小学,是2003年,2003年做了五年之后,当时做王府学校,创立王府学校。做了五年之后,我觉得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实践都已经丰满了,比较成熟了,就开始抓住很好的发展机会,留学,要到国外上大学的机会突然间爆发出来,我就自己出来创业了,就自己办康福国际教育机构,同时办康福学校。到今天,应该是刚好5年。五年下来,一个学校,在石家庄办一个分校,石家庄康福分校,在广州的中山今年开始办另外一个分校。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