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出国热的继续火爆,国际教育成为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新宠,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高中的国际班。那么和外国的国际高中相比,公立学校的国际班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呢?
近年来,国际教育已成为中国家庭为子女选择教育方式的“新宠”。随着出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学生越来越低龄化,公众对留学(课程)的认识也在逐步提升。为适应家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机构、私立学校,甚至公办学校开始涉足国际教育,一方面,导致国际教育本土竞争加剧;而另一方面,由于从业门槛低,缺乏行业标准制约,导致目前各种国际高中项目也存在着种种乱象。
公办高中国际班
现状
双文凭项目成主流
目前,北京已有14所公办高中开设的国际班纳入中考招生范围,包括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十一学校、北京二中、北京三十五中等示范高中。
按照规定,公办高中国际班招生纳入中考提前招生批次,学生须通过中考,并达到学校录取分数线。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公办高中国际班多采取与国外重点高中进行合作办学的形式,“双轨制”的办学模式已成为公办高中国际班的主流。
首先,它体现在双学历认证上,如北京二中、北京四中、北京十二中、北京三十五中等学校与美国高中合作开发了中美双文凭国际高中课程。凡是修满学分并且会考成绩合格者,将会同时获得国内高中与美国高中颁发的两份毕业证书。
其次,体现在教师、教学安排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如三十五中的国际班课程突出“中国教育为主,西方教育为辅”的课程体系,80%是中国的课程,20%是美方课程。北京二中除了引进外籍师资任教国际班英语(课程)、数学以及部分AP等课程外,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则由北京二中教师任教。
与私立国际高中相比,公办高中的国际班收费要低一半左右,基本维持在每学年8万—10万元人民币之间。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中考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近年来,示范高中的国际班录取分数线基本都维持在区重点分数线以上,部分高中国际班的录取线甚至与该校普通班的录取分数线持平。
探因
压力之下设国际班
从2008年起,北京公办高中开始大批申请举办中外合作项目班,并由北京市教委逐年审批。目前通过国际班项目审批的中学仍集中在示范高中,数量也仅占全市68所示范高中总数的近四分之一。但由于举办学校多集中在备受社会关注的名校,且受到留学大众化趋势影响,公办高中的国际班也逐渐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追捧。
一位示范高中国际班负责人坦言,当初设立国际班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首先,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选择高中后出国。以北京四中为例,去年有70多位高三学生选择高考(课程)弃考,其中30人都是年级前100名,为了准备出国,很多学生一方面要保持优异的高中成绩,同时还得利用课余时间学托福(课程)、做社会活动,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为了留住这些优秀生源,一些名校开始关注国际班建设,帮助更多学生实现梦想。
北京二中副校长张书恒则表示,当初二中设立国际班项目想得比较直接,有三个目标,第一,满足众多学生和家长希望吸收国际化教育的需求。第二,希望探索一种除高考之外的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途径。第三,希望能够发挥中美双方的优质教育资源,来不断优化学校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逐渐形成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教育改革当中课程改革的推进来提供服务。
不过,部分公办高中的负责人也意识到,尽管目前开始国际班的公办校逐渐增多,但对于公办高中而言,主业仍是传统的体制内教育。八一中学副校长朱凯表示,学校引进中外合作项目,希望能够通过打造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系,并以此来影响国内的教育和高中课改。国际班不会成为公立高中的主流,与学校主业相比,它永远是学校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也永远不会超越主业。
私立国际高中
现状
多元并立各有特色
目前本市民办普通高中共有55所,几乎大部分学校都设有国际班项目,甚至一半以上的学校主打国际教育。
据了解,北京私立国际高中主要采取与对应的国家相同的教学模式。招生范围不限,对中考没太严格的要求。学生从初中毕业直接进入国际高中学习,学习英语,考雅思(课程)、托福,考SAT、AP、ACT、ALevels、IB等,同时按照国外学校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严格管理逐步过渡到相对自主、开放式的学习。
私立国际高中非常注重国外课程的学习,但对国内的高中课程要求一般不高,基本上达到会考程度。在学费上,目前北京私立国际高中一年花费大概在16万—25万元人民币左右。
国际学校是北京一所老牌私立学校,学校创立之初就主打国际教育,至今已有25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执行校长连虓介绍,与中国传统高中教育不同,国际高中的出现为中国学生求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如 学校开发大学文凭课程,根据大学不同专业所需要的特定知识,为学生针对性地设计了大量课程。很多学生的数理化知识薄弱,但对经济很感兴趣,且由于家庭的影响很早就积累了一些商务方面的经验,他们在 完全可以放弃数理化的学习而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商务沟通、管理学等他们有兴趣且容易接受的知识,直接进入国外优秀的大学学习。
北京新英才学校是一所以体制内教育为主的私立学校,该校近年来也开始开设国际班项目。校长梁勇介绍,学校在强化国际教育的同时也注重中国传统课程体系融合,在课程讲授中引入西方教育中注重研究、思辨等形式,培养具有扎实中国文化积淀的国际化人才。
目标
打造中国特色国际教育
什么是国际教育?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国际学校执行校长连虓认为,国际教育不是美国或英国、澳大利亚等外国教育,不是简单请几个老外来,选几本洋教材就标榜自己是国际教育了。现在有一种趋势,很多开国际课程的学校,其实就是把国内应试教育搬到国际教育中来,选苗子,拼托福、雅思的分数,而真正忽略国际教育核心的东西,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
连虓表示,目前很多公办高中、教育机构纷纷涉足国际班、国际高中项目,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也吸引了一批逐利者纷纷进入这一领域,甚至把国际教育变成了变相圈钱的温床。一些学校甚至还没弄明白国际教育是怎么回事,就匆忙上项目,甚至找一些国外三流甚至更差的学校合作,对合作机构的资质、师资水平都没有严格的审核,一定程度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
他表示,目前国际教育正面临着挑战,一方面要依靠行业自律,教育工作者应回归到教育本质上来,认真思考教育如何与国际接轨;同时也不应该用“去国外上名校”、“保证送到排名××位的学校”这样的话去诱导和忽悠家长,而是帮助家长冷静下来分析自己的需求,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帮助他们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路线图。
随着公办学校纷纷开始国际班,私立国际高中的办学者们坦言,一定程度也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同时,也可以看到:国际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连虓表示,在出国热潮来临之时,作为教育人更加要保持冷静和理性。近几年,出国留学持续升温,出国留学呈现:多样化、低龄化、高增长等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应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学会理性对待这一现象,谨防被推手忽悠,用追逐应试教育的方式去追逐国际教育,完全忘记了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所能承受的文化底线。
对此,新英才学校梁勇校长也认为,教育国际化肯定是当前发展的趋势,这个趋势是谁都阻挡不了的。同时也应呼吁,不要因为国际化丢失了中国优秀的文化和优秀的传统元素,国际教育者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国际班需避免监管缺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目前国际班或国际高中之所以如此火爆,主要是因为国内的学生和家长有出国留学的需求,但目前国内的国际高中教育并未真正与国际接轨,也没有开展国际高中教育的体制保证。
熊丙奇分析,目前的高中“国际班”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真正的“国际班”,招收的是国际留学生,这类国际班必须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外事部门审批;第二类是纳入中考招生计划的“国际班”,这类“国际班”需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额定招生计划,“国际班”的学生,既有我国高中学籍,又可获得合作办学机构的高中学籍,可选择参加“洋高考”,也可参加内地高考;第三类是普通高中(包括公办高中)计划外招生的“国际班”,这类“国际班”的学生,不通过中考招生,没有内地高中学籍,只能参加“洋高考”;第四类则是由教育培训机构举办的“国际班”,这和普通高中的计划外“国际班”运作模式类似。
他说,目前我国内地的“国际班”,主要为后三者,其中,第三类居多。对于后三类“国际班”,从办学体制角度分析,第二类没有问题,因为是纳入计划类招生的,学费标准、课程体系都经过审批;第四类也没有问题,从本质上说,这类“国际班”属于社会教育培训;问题比较大的是第三类培训,尤其是公办学校举办的计划外“国际班”,这类“国际班”近年来一直面临公办学校办学资源流失,因为涉及要让优秀的师资到“国际班”教学、学历教育机构举办非学历教育、多头监管以及财务不透明等质疑。客观上说,政府部门的监管,主要应着力解决这类“国际化”的问题,明确普通中学能否举办计划外的国际班,并确定监管体系。
熊丙奇认为,我国内地的大多数高中“国际班”,在未来比较长的时间内,将走非学历教育路线,因此,其办学应该定位为教育培训——走学历教育路线,一方面要求学生参加中考,另一方面让学生同时应对内地高考和洋高考,这是很多受教育者不太愿意接受的,他们选择国际班,就是想摆脱内地中高考的桎梏。
熊丙奇解释称,很多人担心这样一来,“国际班”的逐利色彩就更浓了。但如果了解“国际班”的运作模式,就不会有这种担心。对于“国际班”,受教育者有充分的选择权,这家机构不适合,便可选择另一家,并非独此一家,受教育者的选择,会促进“国际班”坚持国际教育规律,目前一些“国际班”鱼目混珠,除了监管问题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教育者在选择时十分盲目,不对其课程、师资、办学条件、合作资质进行充分的了解,这与出国留学中一些家长遭遇“留学陷阱”是同样的原因。也就是说,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就相当于企业的产品,顾客在消费时,应当货比三家。一些受教育者希望监管部门审查教育内容和教育质量,这对于办学来说是不妥当的,监管部门只有负责资质审批的责任和权力,而不能去干涉教育机构的教育自主权,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这需要由社会评价和受教育者选择决定。
从深层次来讲,熊丙奇认为,从事国外高中的教育,就应该学习其核心,比如建立起学历认证体系,让社区教育委员会参与学校的决策,让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而对于眼下国际班存在的问题,熊丙奇建议,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按照举办者的性质,建立不同的审批、监管机制,避免监管的缺位和混乱;另一方面,则需要受教育者理性选择。再就是,必须改革我国教育模式。如果建立起学历认证体系,那么,我国也就全面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这是整体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