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班必读:斯坦福教授教你培养好“数感”

2017年01月23日 09:25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yes
热点推荐

  前两天国内的表姐在我们家的亲戚群里发了张女儿数学作业的照片,19+23,她算成了82,表姐检查作业时说这道错了,女儿一脸茫然,“是不是哦,我再验算一下”。表姐有点不解,这不明摆着的吗?19加23,十位的1和2加起来5都不到,怎么会是80多呢?说是要重新算,但这个结果是对是错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来啊。想想女儿平时做运算练习也不少,但好像对数字的感觉还是不到位,这让表姐很郁闷。

  恰好最近我读了不少有关孩子数学启蒙的书籍,我很肯定的告诉表姐,这是因为我侄女的“数感”没有培养起来,她可能掌握了运算规则,但对数字大小,数量多少缺乏感觉,所以不能对运算结果有个大概估算。

  那究竟什么是“数感”呢?

  数感在英文里叫number sense,就是对数字的感觉,指的是一个人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能否灵活处理数字、拆解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比如桌子上有一个空盒,还有一堆糖,有些人看到会有意识地对两者进行比较,考虑如果把这堆糖装在盒子里能不能装下,能不能装满,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再比如在计算18*5时,数感好的人并不是在脑海里用竖式计算,而是能迅速把它换成更利于自己计算的20*5 – 2*5,或者9*10,再或者9*5 +9*5等方式,并能在脑海里对应出它的实际意义。

  我们再来听听一位大牛怎么说数感的:

  JoBoaler是斯坦福大学数学教育学教授,出版过好几本关于数学教育的书,其中《教室里的大象》被许多数学老师奉为经典,她开创和领导的数学教育网站Youcubed,为全世界教师和父母提供了很多数学启蒙资源。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JoBoaler说在她小时候,学校没有要求孩子们记忆多少以内的加减法得数,甚至也不要求乘法口诀,但这一点儿都没有妨碍她后来在数学上的发展,还成为大学数学教授,她说,“看到8+4,我能一口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有很好的数感。而这种感觉是通过在各种情况下使用、理解数字而得到的,而不是通过强化练习和考试才记住的。”

  JoBoaler的研究团队发现,但凡后来在数学上表现优异的孩子,他们小时候的数感都培养得很好,而相反从小就训练死记硬背答案或者运算规律的孩子,对数学学习会越来越吃力,基本上就是低年级数感不启蒙,高年级数学看造化的节奏。

  数感如此重要,该怎样培养呢?

  不仅JoBoaler教授团队持这样的观点,数感培养在整个西方的低幼教育中都很重视,比如大家熟悉的“蒙氏教育”,就是以其出色的数感培养而著名。每个教育派系、每个学校、甚至每位老师、家长,都会在有意无意中用到很多培养孩子数感的方法,总结起来最重要的主要是这4个维度:

  理解“数”——

  维度1:用具体的实物认识数字(Realthings)

  维度2:用图形、图画理解数字(Picture)

  运用“数”——

  维度3:用故事说数字(Story)

  维度4:用符号/表达式让数字动起来(Symbols)

  这4个维度的培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增长循序渐进的。最早从0岁就可以开始,大多数孩子在0到3岁这个阶段,很大程度依赖触觉来认识这个世界,必须要摸到实物,能感觉它的大小,重量。这时就可以用具体的实物让孩子来认识数,积木、小球、数字饼干、手指脚趾......都可以。比如在蒙氏幼儿园的教室里就有很多为培养数感而设计的教具,像下面这些串珠,有多的也有少的,孩子拿在手上能摸到它们的长度不同,也能感觉到轻重的差异。

  对于一些理解力比较强的孩子,到了3岁左右甚至可以教他把实物和数字对应起来。当然,用游戏的方式就更好了,掷筛子,掷到多少点,就在对应的数字上搭多少块积木。

  而到了3-6岁,视觉在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占了上风,这时就可以用图形、图画来帮助孩子理解数字了,比如用小圆点,用筛子图,手指图,方块图等等。如果孩子能理解,还可以和时钟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到了5岁之后,甚至可以开始简单的数字拆解,同时可以伴随着用故事表达数字,把数字和生活结合在一起,6的含义可以是妈妈买了6个苹果,孩子有6条裙子,鱼缸里有六条鱼……等等。

  在这些都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再上一个台阶,用符号/表达式让数字动起来,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数学算式,比如“3+3=6”。虽然它看起来全是符号,很抽象,但它却是我们用来交流的数学语言,是必须要学会的。而孩子需要练习的是,怎么把它和其他的感观联系在一起,这就引出我今天最想给大家分享的一个工具——

  用一个“思考版“,搞定数感的4个维度

  Think board (思考板)

  是美国课堂常用的培养孩子数感的工具。它把一个矩形分成四个部分,分别对应我们上面介绍的4个维度:实物、故事、图形、符号。老师会让孩子用思考板来理解数字、运用数字。

  来看看具体的应用,下面是用思考板来分析“16”这个数字,其中的story(故事)这部分就是为这个数字编一个应用题,这位孩子是这么编的,“宠物店里有27条鱼,这时来了11位小朋友,带走了11条,问宠物店里还剩几条?答案是16。”

  这个编故事的能力非常重要,JoBoaler教授强调,老师给学生出数学题要具有开放性,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我眼中,那些形成固化思维的封闭性问题就是只要求正确答案的题目。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上数学课是一种表演,就是答对问题。而我们真正想要的是那些能让孩子学到东西的题目。”

  比如27-11=?是个封闭性问题,但用什么样的故事能表达16,就是个开放性的问题了,它的答案可以是无穷多种。

  这是用思考板来表示乘法运算式,其中的符号部分改成“Show

  Strategies Used“(用了什么运算策略),就是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拆解数字。

  即使学到了分数,思考板还是大有用场哦。

  思考板所包含的几个维度并不新鲜,但它的好处是,提醒孩子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数字以及运算式,它是个整体,不会拉下哪个;同时也能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这就对应着数感培养最重要的目的——“能灵活处理数字、拆解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挺好用的一个工具,特别推荐给家有正在数学启蒙的孩子们。数学要学很多年,它的应用更是伴随着我们一生,一开始走慢些,稳些,理解深刻些,找到感觉,很重要。

  学数学要有感觉,首先对数字就要有感觉。

本文转自“逃逃美学”的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教育家长课堂开课啦!!

  家长课堂课程: 

  8月2日《申请美国名校,需要给孩子定制这4大方案》祁连山[干货文章]

  8月4日《本国本科留学的准备》许轶[干货文章]

  8月9日《申请美国名校新SAT、ACT考试如何选择与备考?》许轶[干货文章]

  8月10日 《揭秘被世界三大顶级艺术院校看重的作品集啥样》字文莉[干货文章]

  8月11日《家长如何培养学生的托福自学态度》祁连山[干货文章]

  8月16日 《中国小留学生与美国寄宿家庭的“火花”》卢巍[干货文章]

  8月17日 《美国留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趋势与美国绿卡办理》李凯[干货文章]

  8月18日《如何从申请角度选择国际课程/国际学校》老查[干货文章]

  8月23日《申请美国名校如何策划课外活动》老查[干货文章]

  8月24日 《美国与加拿大移民的福利、风险、生活对比》宁嘉晨[干货文章]

  9月5日《看不懂大学排名怎么申请美国名校》黄德容[干货文章]

  9月6日《留美:为何中国学生扎堆选工科商科计算机?》黄德容[干货文章]

  9月7日《美本申请要求多:GPA托福SAT哪个更重要?》黄德容[干货文章]

  9月13日 《SAT和ACT选择终极秘诀:你是文科还是理科生?》祁连山[干货文章]

  9月14日《富三代蓝图:如何在美国聪明投资买房赚学费》Luc Bin Wang[干货文章]

  9月19日《加拿大新总理上台:投资移民7大利好政策》丁巍[干货文章]

  9月26日《美本申请:被哈佛招生官青睐的文书究竟什么样》黄德荣[干货文章]

  9月27日《想申哈佛耶鲁斯坦福:课外活动只需要做这6项?》黄德荣[干货文章]

  9月29日《独家揭秘:史上最全高中生出国备考规划策略》钱甜[干货文章]

  10月8日《美高申请面试中招生官必问问题大曝光》李素荣[干货文章]

  10月10日《EB5移民投资者:不懂这些门道怎么能申请到绿卡》刘宇[干货文章]

  10月12日《不当海清那样的妈妈 你不得不知这些留学误区》宋璟[干货文章]

  10月13日《孩子是不是优等生?四份报告看懂加国高中全貌》朱凡[干货文章]

  10月18日《全球移民收紧 澳大利亚投资政策依然稳健》王欲弘[干货文章]

  10月27日《打开美本申请黑匣子 神秘的网申六大板块都是啥》黄德容[干货文章]

  11月3日《申请加州大学本科 揭秘网申各大板块里都有啥》黄德容[干货文章]

  11月10日《解决网申和面试 突破美本申请最后一道防线》黄德容[干货文章]

  12月15日《N个实例告诉你:名校都在录取什么样的学生》段春红[干货文章]

  如何听课:扫描二维码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回复“入群”,查看

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回复入群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回复入群

  责任编辑:尹菲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2763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7828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