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人工智能已经如瘟疫一般席卷全球,从云计算、大数据到无现金支付,再到无人超市。几乎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让人们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时,也细思恐极。到底未来该发展向何处?人工智能到底会取代多少人类原有的角色?最重要的是,它带来的改变会是颠覆性的,那我们该怎样培养下一代?
名人看法
对于人工智能到来引起的连锁反应,马云语出惊人,他说:
“现今社会,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不让孩子去体验,去玩,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因为他们无法竞争过机器、智能。”
“在未来,大数据、机器将把人类知识领域的事全部做完,人类和机器的竞争关键在于智慧、在于体验 。所以,让孩子会玩很重要!知识可以学,但智慧不能学,只能体验。”
李彦宏也表示,人工智能时代人才非常稀缺,人才价值也上升得很快。他认为,当一个学科在高速发展的时候,“首先要如何发现问题,而不是如何解决问题。”此外,人工智能时代需要跨界思维,其次是跨界整合能力。李彦宏同时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如果硬件不跟着改变,很多问题无法解决。
今年3月,百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通过设立“百度-国科大奖学金”和“菁英班”,为有志于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专项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
马化腾也曾表示,未来所有企业基本的形态就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这是一个大方向。人工智能将影响到日常生活、商业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大趋势。场景和市场是最重要的,只要有市场,技术、人才都会跟着走。
培养和延续孩子哪些能力
科技越来越发达,人工智能已经相当的成熟了。对于孩子来说,与人工智能相比人类有什么优势?哪些优势需要我们延续?
1、社交能力与情商发展
人类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是机器最难取代的东西之一,这也是为什么马云说服务行业不会被取代的根本原因。机器再智能,他也是冰冷的。所以良好的社交能力,高情商的孩子一定是下一个时代最需要的人。
现如今优质企业的很多领导都对应届生的社交能力和情商严重不满,甚至说出很多大学生根本都没完成“从猴变成人”的过程。细细想来也会发现,独生子女中自私自利,吃不了苦,玻璃心等各种问题都是企业最厌恶的。
而这些现在还不算致命的问题,可能就是你孩子未来致命的问题。
2、感受美的能力
说到感受美的能力,并不是说AI不能学艺术,AI甚至也能根据艺术理论的规律去创作,比如写诗或者画画。
但是美这件事情本身,涉及到人的主观体验,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到目前为止,神经科学还不能完全解释这些主观体验是从哪儿来的。
因为从物理上看,所有的颜色都不过是电磁波,346纳米跟532纳米没有任何性质上的差别,但是我们人对这些颜色的主观反应是不一样的。
AI是一个纯电脑电路,不同纳米的电磁波不会让它产生愉快或者不愉快的差异。
但是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类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几千几万年的积累。这是人类独有的,是和AI不一样的竞争优势。
培养这项能力在于孩子的幼小阶段可谓是黄金年龄,从小对美得感受能力除了与生俱来的就是后天家长们有意无意的熏陶,家长的行为举止、兴趣爱好都会对孩子对美的感官概念有所影响。
3、综合理解的能力
综合理解能力其实就是知识和常识的区别。
“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在他的《情感机器》里说,人类和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人能把某一领域分门别类的知识放到自己的常识系统里,可以随时随地调用它们,并放到其他领域中,发生知识的迁移和重新组合。
比如不同语境中的“北京”,在关于特朗普的文章里,“北京”可能是政治经济学含义;而在一篇和希腊有关的文章里,“北京”可能是一个历史学含义。这种跨学科的常识系统,目前AI还做不到。
当我们人学习一个新东西时,先是在脑子的浅层,之后被压到脑子的深层,变成我们的背景知识,这知识就会产生很多新的内涵。
有些碎片我们自己会赋予它意义,能把一些无关的东西讲述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些并不是逻辑上真正的关联,而是我们给它的意义上的关联。
我们经常会有那种时刻:
“我小的时候遇上一个人跟我说了一句话,中学时曾经看的一本书,大学时做的一个决定,所以我今天才可以坐在这里跟你面对面”。
这就好像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决定了我今天的存在,但实际上是你自己把这些完全无关的东西串在了一起,是这些曲折变化造就了今天的我们。
可如果这些东西没有真正明确的逻辑联系,AI是不会做出这种判断的,它会明确告诉你说这些东西是毫无关联的。
但是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这种意义,我们每个人都是靠这种自我讲述、自我认知的意义在往前生活的。
这些也都是从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中累积起来的。
对于未来,我们也许可以判断,但是却无法先知。唯独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切可以迎接未来的准备,才不会让未来到来时显得手忙脚乱。
作者:贾紫璇
责任编辑:贾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