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学校家长圈”,欲知更多原创首发文章,请关注公众号(ischoolQZ)
1
来世不上哈佛 不做身背万千焦虑的名校生
在斯坦福学生中流传着一个名词叫做,“斯坦福狂鸭症”,悠闲的鸭子在湖面游泳,但在水面之下,鸭掌疯狂的拨动。
焦虑之下,这些学生在不断努力,进入名牌高中、大学、工作岗位,当他们脱下了优秀的光鲜亮丽的光环之后,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身上包含着恐惧焦虑无助孤独,面对这样崩溃的情绪,他们的自愈能力几乎为零。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大学校园的危机》显示,接近一半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无望”,甚至,大学校园里的心理咨询需求一直居高不下。
2
“优秀”名校生们背后的荒唐和迷茫
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位学生李蓝阳表示,大学读书、考试、参加社团,而且也找了很多“速食”的朋友,听她一脸惆怅的说,“这种关系可以让我在最方便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同时,全心全意注重学业发展”。
一段深刻的关系有毛病吗?没有!但对于这些名校生们来说,深刻的感情,会阻挡他们高效完成自己的目标,更糟糕的是,名校生们担心自己暴露内心的恐惧,李蓝阳说,我担心自己在他人面前示弱,我担心自己屈服于压力。
努力、所向披靡的生活之后,这些名校生们未来还可以做什么?在康奈尔大学的学生赵天河,长处是向外界展示成功,讨好老师和教练,跟父母和朋友调侃,彬彬有礼、口若悬河。但是他说,“我讨厌自己的活动,讨厌课程,将来的工作也会一样令人厌恶”。
美国名校生们的第一份工作目标,也往往在华尔街投行或咨询公司。而在国内北上广大城市中,每逢求职季,清北应届生常为了北京户口挣破头。
往小了说,国内那些焦虑的鸡娃、牛蛙和他们身后的战斗机父母,来自于某知名国际高中的学霸同学,sat成绩经常居于1550以上(总分1600),各学科竞赛奖项拿到手软,他精神高度紧张,神经每时每刻崩的像一条断了的弦,“学习这么好还不是为了父母?!”
也就是说,名校生们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憧憬的同时,他们的思路也往往限于财富、资历和声誉这“三驾马车”,我们培养出了一批最“正直”最“端庄”的学生。
只是更深层次的是,他们的行为、生活和做事已经产生“优秀”的惯性,他们并没有了解清楚做这些事情,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3
“优秀”的惯性其实是恐惧失败
有很多名校学生,深深陷入跳脱“优秀”的负罪感中,他们怕比同伴差,他们怕尝试带来的失败。耶鲁大学毕业回国的章兰陷入深深纠结,“耶鲁毕业生的一般路径是是往上爬,一直往上走,可是内心深处,我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但是,去追求别的理想,我将感觉到十分罪恶。”
同伴的压力、失去成功机会的恐惧,在名校生们的选择中,产生很大的影响。跟同伴保持一致,做决定的风险将会降低,成功的几率会更高,除此之外,他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每个年轻人被塑造成为“精英”“成功典范”,更随着网络的发达,我们的同伴压力不仅仅限于几个人几十个人,而是全世界优秀的同龄人。
求稳,是现实的年轻人们自保的最好方式,当一位来自哈佛的年轻人,去卖猪肉,我想这可能又会成为新闻热点,曾有一位韩国学生暑假从海外归来,在机场被护照检查人员说教,原因仅仅是因为想学习哲学,名校生们走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个性”路线,阻力不仅来自自己,也来自社会把把同伴当做“参考系”。
慌张的年轻人们在压力和恐惧面前,应该怎么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使命?找到自己的热爱?
能创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前提是,铲除整个教育系统在我们心中埋下的种子:对失败的恐惧,个人真正的成长或许就会发生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管是平凡还是伟大,“不上名校也不会真的去捡破烂”,接受发展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愉悦。
4
精英孩子内心培养起来的“完美主义”种子
而完美主义也是一般名校生们害怕失败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哈佛大学公开课中有关《完美主义》的讲述中,完美主义是人沮丧的来源,我们时常希望我不必经历失败,确实,完美主义者只注意到杯子里空着的那一半。
为什么?他或她一直关注未能完成的东西,关注潜在的可能失败或者真正的失败。
在跟有关名校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名校生们还会在谈话中有一种倾向,就是他们认为非黑即白,“自我接受” 对它们来说非常难,除了一直往上爬带来的暂时性满足,想要达到的梦想,比如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好工作等等,遥无止境。
目的之外的过程,对他们来说不重要。殊不知,重视失败也是一种反馈和成长的机会。
旅途中更长久的满足,还有生活中的起起伏伏,和朋友们美美的吃了一餐的经历,阅读名家的作品的经历,上有趣的课,参加有趣的课外活动的经历等等,这些也是名校生们所经常经历的事情。
但是如果仅仅把它们看作普通的东西,为了达到最终目的地而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样没有过程的终点势必会很累。
5
谁该为名校生的“焦虑”负责
千百年来,我们的教育在致力于生产 “精英人才”,但他们“异常焦虑”的,限制他们生存质量的恰恰是社会对名校生们的过度关注,比如全社会大多数人会认为,从事职业教育简直就是人生的浪费,比如在20年后的同学聚会上,我们自己和已经成功的同班同学怎么比?我们的思维限制在此无法自拔,世界在自己面前消失了。
而家庭的教育也会变成名校生们的焦虑祸根。比如,经常听到家长夸奖自己的孩子,“你真聪明啊!”
其实,当过高的赞扬多了也不是好事,如果孩子觉得,别人对她期望过高而达到期望很困难的话,她会十分害怕和担心,她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转移害怕和担心,比如 “欺负他人”或沉溺于某种行为,在此种家庭教育下,他也无法认识到真正的他自己,须知人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还有一种极端,比如孩子考试分数比上次低,这种看似“愚笨”的行为,得到家长和学校这样一句:“你真是个笨猪”。这是家长无意间“最大的恶毒”,如果贬损和羞辱能改变孩子,那也是一时的表象,孩子失去自尊,长期下去可能失去更多“自我”。
在学校里,有些孩子能在体育运动方面十分优秀,或者阅读量过人,但他们在面对现实时恐惧不已、满不在乎、感觉冷漠、消极被动!
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让他们紧张心悸,害怕考试分数把他们分类,表象上的偷懒,其实都是潜在的焦虑。老师和家长这时候应该怎么对待孩子?“你真的无药可救了!”还是“如果她不懒惰,就可以做好多事情”?
(作者 / Sunday)
你知道什么地方考试不排名吗?什么类型的学校会教育孩子知道未来的意义?选择什么学校让孩子不再焦虑?
2018新浪国际学校择校巡展,3月24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广州站4月21日,上海站4月14日,快来扫码报名!
参展商请联系:尹老师 185-0134-1139
责任编辑:实习生大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