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家长择校经验分享请关注新浪国际学校官方微信号: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
原标题:补课费,正成为压迫中产阶级的另一座大山
令城市中产们焦虑、脱离他们的承受能力的,除了高房价,还有高昂的补课费。
这样一个寒假,对许多中小学生来说,是又一个沦陷的假期,被各种补习班所填充。而对这些孩子的家长来说,则是又一个昂贵的假期。节节攀升的补习费用,令许多本已被高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城市中产家庭不堪重负。
不久前,一位南京家长在朋友圈晒出了一张寒假清单,经过粗略计算,在今年仅有的21天寒假里,这位家长光是给孩子报课外补习班的费用就轻轻松松突破了万元大关。
当然,这位家长认为自己已经非常“克制”了,“有个朋友的家教开销更大,年前15天,一天三门课共480元,全部就要花7200元,比平时一个月的补习费用还高!”
城市中产是一个容易被人贴上焦虑标签的群体,惯常的说法是,他们的焦虑与高房价有关,巨额的房贷压力,使他们像一只负重前行的蜗牛一样生活。
但一个隐秘却真切的事实是,令他们焦虑、脱离他们的承受能力的,除了高房价,还有高昂的补课费。抛开那些关于到底要不要补课之类的宏大主题,我们先来关注一下培训价格、补课费用这种具体算术题。
据了解,目前学生补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参加辅导班,二是请教师一对一辅导。
前者收费相对要低,但对教师而言胜在积少成多,总数也颇为可观。不妨援引一下2013年上海《青年报》的一篇报道。“对于暑期补课,王老师明码标价:一堂课两个小时,90元,10次一付。” “学生们暗暗地替王老师夫妇算过账:以一周9堂课、每堂课30个学生计算,暑期一周的收入即达到24300元,暑假一个月(按4周计算)收入97200元,一个暑假(2个月按8周计算)的收入就是194400元。”
而现在的行情,以深圳为例,不管是参加培训机构的辅导班还是教师自行组织的一对多补课,很少有低于200元一堂课的。至于一对一辅导,五六年前媒体报道,沈阳市名校教师一对一学生补课的费用,最高价格达到了1000元/小时。
不久前,一朋友自长沙来深圳,席间说到他为孩子升学下了血本,请的名师家教每次收费1700元。虽然这是名师价格,但保守估计,一对一辅导收费每次在400元至800元应属普遍行情。
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房价与补课费之间某种有意味的关联。
比如,一个城市的房价越高,补课费用也就越高;房地产市场有普通商品房与豪华商品房之分,补课市场也有普通教师与名师等不同的授课价码……两者的相通之处是,都在放大了的焦虑心理的推动下,摆脱地球引力,进入了一个非正常的价格区域。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人们习惯于用房价收入比来说明房价不合理,同样,功课是用来补习的,不是用来牟取暴利的。实际上,我在这里很想发明一个新词,叫补课费收入比,即补课费用与普通城市居民收入之比,其扭曲程度绝对不输于房价收入比。
比如,一个城市居民以月收入6000元计,每月22天,每天8小时,可得出其每小时报酬在34元左右。可是他如果送孩子上一对一的补习课,每小时得支付数百元的费用,这和人们得拿出远远高出年收入的价格去买房,纯粹从收入比来说没有本质区别。
甚至可以说,是否参与补课,成了造就教师贫富差距的一个分水岭——不要误解,我个人一直并不反对教师补课,付出了劳动,适当收费是人之常情。
国家这些年来三令五申不许教师补课却总是收效甚微,是因为市场需求摆在那里,一味堵是堵不住的。但我想问的是,这样的收费标准,是否偏离了一个正常社会所能接受的阀值?
当然可以认为它是合理的,因为它和房价一样,由市场决定,没有谁逼迫家长掏钱;也可以认为它是不合理的,因为它超越了其劳动价值的正常区间,以及许多家庭的承受能力——同样是上课,凭什么在学校里上和私下里教,在劳动报酬方面有如此巨大的分野?
这还涉及到一个知识的价格与价值的评判问题。
很多时候,市场价格与其内在价值未必成正比,正如网络上的很多10万+文章,其文本价值与阅读量未必成正比一样。或者说,仅仅是从经济角度来看待补课现象是不完整的。
从无数孩子课余奔走于培训机构的疲惫背影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扭曲的童年、残酷的青春。
家长与孩子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所得不过是一些解题的技巧,是一遍又一遍刷题形成的僵化思维,这些补课老师往往不会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真正的成长,什么是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也不能给他们一个更辽阔更丰富的世界,那样的强化补习训练,只能让孩子们成为考试的囚徒。
虽然,也有不少家长从内心深处并不认同甚至排斥这样的课外补习,但那又如何?他们无法摆脱名校情结,如果不花钱参加课外培训,孩子就上不了名牌小学、名牌中学,也很难考上名牌大学,这些都是循环效应。
所谓“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段子,就是这一焦灼心理的写照。集体化的教育焦灼,形成了一种将许多人裹挟其中的羊群效应,最终变成了一些人眼里滚滚而来的商业利润。
可以说,在这根被异化的教育链条上,培训机构及某些私下开班的教师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有调查显示,中国家庭对中小学生花费的补习费用占整个教育开支的三分之一。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国一线城市,参加课外辅导的中小学生达到70%,一些家庭补课费用直追住房按揭——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减负之举,被各种名目的补课给抵消了。
指责家长盲目从众,发一通这样的议论很容易,但这种空泛之论,对事物缺少必要的体察与理解,往往显得大而无当——问题是,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容忍自己,对这种偏离教育轨道的“疯狂”无能为力,甚至无动于衷?
被补课绑架的教育, 因刷题而干涸的心灵,究竟该如何才能恢复应有的蓬勃与饱满?
小编注:本文为转载新浪博客文章,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不能代表新浪立场,新浪尊重原创。
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商务合作请联系尹老师:010-58983664
责任编辑:实习生张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