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家长择校经验分享请关注新浪国际学校官方微信号: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
原标题:句句戳到你教育孩子的痛点了
儿子5岁那年,回妈妈家,妈妈陪我和儿子一起到山上挖荠菜,路上,儿子兴奋地说:“呀!这么多韭菜呀,谁家种这么多?”我当时一下子愣住了。妈妈笑着说:“孩子,这是小麦呀!”
小孩子是这样的,大一点儿的研究生们呢?
曾经开着车去接我大伯家的哥哥和嫂子。回来的路上, 窗外是农田,种的庄稼参差不齐,高的玉米、矮的大豆、花生,还有红薯。红薯秧子疯长,叶子墨绿,爬得看不到地垄。这时候刚好路过一片红薯地,哥哥问嫂子:“知道这是什么吗?”嫂子回答:“花生啊,地下结的是花生吧。”然后又经过一片玉米地,嫂子惊呼:“哇,这么旺盛的甘蔗!”我终于忍不住笑了。哥哥赶快帮她更正:“这是玉米。”然后取笑她:“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嫂子的回答更有趣:“吃过猪肉,不过真没见过猪跑哦。”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嫂子一出生在北京,从一年级读到研究生,都在北京城里,智商分值应该不算低。在我们身边其实经常会有人闹出类似的笑话。学历越高,离农事越远,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规律。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语出《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其意是老人说:我都已经手脚(四肢)不灵活、辨识不了五谷了,找夫子(孔子)做甚?
“五谷不分”原意指辨识不了五谷,而且指是老人。而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的教育深入人心之后,这种事情却发生了孩子身上,其实这里面存在着极其严重的问题。
想想孩子从出生开始,我们的教育方式对吗?
一、幼儿园前
六个月大的孩子躺在床上玩,突然手中拿的玩具滑落在孩子脸上,孩子顿时大哭。奶奶赶紧抱起孩子说:“宝宝不哭!没事!没事!”孩子继续哭。奶奶一边说一边抱着颠,最后不哭了……
一岁的孩子学走路,两步没走稳摔倒了,趴在地上哭。奶奶赶紧跑过去抱起孩子说:“宝宝不哭!等我打地,为什么让宝宝摔着了,都是地的错!都是地的错!”孩子不哭了。到底是谁的错?
两岁的孩子跟姥姥玩,玩了一阵,突然想起妈妈了,孩子满屋找妈妈,结果没找到就开始哭。姥姥说:“妈妈不在家,你跟姥姥玩吧!”孩子继续哭。姥姥找了一块孩子最爱吃的糖,说:“别哭了,姥姥给你糖吃。”孩子立刻停止哭声,拿过糖放在嘴里……
这些场景对于父母们来说都不会陌生。孩子哭的时候,最不愿意听到孩子哭声的就是他身边的成人。为了哄孩子高兴,成人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分散、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些手段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给孩子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
第一:孩子丧失了自由表达情感的权利。“哭”是一种情感,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成人来说,这种情感的宣泄都同样重要。如果孩子在哭的时候,成人的第一反应是停止他的哭声,孩子自由表达情感的权利就被剥夺了。
第二:孩子失去了自我调节情绪的机会。自我情绪调节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孩子十分重要。孩子从小“哭”的时候都是被周围的成人用层出不穷的手段停止的,因此孩子不明白怎样才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其后果是,孩子的心灵很脆弱,在长大成人之后遇到挫折都会不知所措。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给孩子哭的时间,让孩子宣泄自己的情绪。时间够了的时候告诉孩子对与错,教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孩子明理之后不哭,不是用其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或是哄骗的方式止住孩子的哭声!
二、幼儿园后 孩子懂事之后,我们是如何引导孩子的呢?
我遇到过家长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大早,在小巷子里,一位穿戴简朴的老人,挑着一担新鲜的蔬菜行走。一个年轻的妈妈牵着一个背着书包的孩子与他擦肩而过,妈妈指着老人说:“看到了吗?如果不好好读书,就会把你送回到老家种地,像他那样挑着扁担卖菜,你觉得好不好?”
“不好。”儿子很肯定地回答,显然妈妈对这回答很满意,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励志教育。这可能是从农村与城镇化的“分水岭”。记得我在村里小学读书的时候,学校里有自己的“试验田”,高年级的学生有劳动课,定期下田,边干活边认识庄稼和野草的区别,了解庄稼的生长过程,除草、浇水、捉虫,也体验收割庄稼的成就感。放了学,写作业不是主要的任务,要先去割一篮子猪草。那时候不仅天天见到猪跑,还时常能见到一头猪饿急了,前足搭在猪圈上叫着要吃的,或者动作敏捷地翻墙而逃,跑到田野里吃“自助餐”。割猪草要到田野里寻找,不仅能认识所有的庄稼,也要辨清所有的野草,有的草有毒,猪不能吃。有的草没毒,但猪不爱吃,一头猪有一头猪的口味,时间久了能了解自家的猪喜欢吃什么,再割猪草的时候拣它爱吃的,以便投其所好。我认为,那个时候的孩子才有“童年”。
现在的孩子有童年吗?
三、我们来看一看上了学的孩子吧!
在家里就是手机电脑,出了门就是高档大墙,与生活在监狱里有什么区别呢?孩子是大自然的,不是圈起来的牲口。70年代之前的孩子们回忆起童年有数不尽的趣事:捉猫猫,过家家,跳绳,打石子,呼拉圈,跳皮筋,扔泥团……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将来回忆什么,儿歌、玩具、考分、游戏?记住的名字不是生活里的猫和老鼠,而是汤姆和杰瑞,喜羊羊、美羊羊,光头强、熊大熊二,所有的童年生活都被数字化、艺术化,不再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儿子读小学时,开家长会,老师布置星期天的时候,请爸爸妈妈带着你们去农村,回来写一篇乡村生活的作文。结果,回来交作业,只有不到十个学生真正回了农村,写了见闻,其他的学生显然都是编造的情节。还有一个,自己承认,写的内容是在“百度”搜的。星期天既然可以带着孩子远方旅游,逛公园,做游戏,或者去购物、聚餐,为什么不能找点时间到乡下去呢?体验乡村生活,认识那些庄稼、蔬菜,牲畜、家禽,还有那么多小动物;去感知乡间事物的鲜活和乐趣;体会农事的辛勤和汗水,一蔬一饭来之不易。城镇化是个躲不开的趋势,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变成“城里人”,但谁能离得开衣食之需呢?知稼穑艰辛,也应该是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的人生课程。
此时此刻,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孩子的一生需要生活在哪里?他的一生只有20%的时间生活在父母身边和学校里,而那80%的时间是在社会上闯的。
那你还要把孩子圈养吗?
教育是一项为了未来的事业,我们的责任是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祖国所需要的人。让孩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发展,重视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这些品质只靠学校教育还是不够的,因为学校无能为力!
也许你知道的:组织一次集体春游,不小心摔了,会找学校;一起爬山,脚崴了,找学校;行路中出了安全问题,是学校没教育好!甚至孩子在学校自己玩不小心伤着了,还要让学校分担责任?最后的结果呢?
孩子失去了一切自立方面成长的机会,在家里有老人惯着,孩子不会做任何事情,在学校又没法接受实践性教育。最关系的是孩子从此学会了遇到事情都会把错误推到别人身上,所以孩子做错题屡教不改的原因也找到了,因为孩子没觉得错个题有多么严重!不就是算数错了,是另有其他原因,自己没有错!而真正的思维应该是如何呢?以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目标为导向,鼓励孩子大胆尝试,配合学校进行挫折教育,孩子就是出去玩时摔着了,家长应该感到不好意思,孩子摔了影响了其他同学的集体生活正常进行。因为孩子摔着了是孩子长经验了,为了以后离开爸爸妈妈的那一天不摔着。小小的摔倒,小小的崴脚,对于孩子的一生的性格教育来讲,哪个重呢?我想聪明的家长都会做出答案。
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是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有的家长可能更重视分数,甚至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只会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在现代社会上的发展面就比较窄。有人曾做过统计,发现世界上非常有成就的人,往往在学校上学的时候不是排在班里数一数二的学生,而是3到10名的孩子。在当今教育中,在“学知”和“做人”上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做人”;在“知识”和“能力”上应更多地关注“能力”。
请家长朋友们记住: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愿我们一起改变以往的思维,配合学校,配合老师,以孩子的一生的需求为培养目标,还孩子一个真正快乐的人生!
本文转载自《思涵创业平台-卓越小深》的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小编注:本文为转载新浪博客文章,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不能代表新浪立场,新浪尊重原创。
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商务合作请联系尹老师:010-58983664
如上国际学校,请看上图!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