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主持人:刚才我们提到,在这次调查里面其实我们平常大家都会说,现在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可能他的工作能力不强,具体的这个能力是什么,企业需要的职位的能力又是什么?在我们这次调查里面我们其实是把它做了一个细化的分析。
王伯庆:对,这个调查和所有其他的调查最大的区别,其他的调查只是集中在就业率,就业流向,还有薪资,这点没错,但是有一个很关键的东西,我们叫做就业能力。因此我们这次调查的时候就把能力分成35项基本能力,把职业分成1116个职业,这是按国际标准分的,因为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间生产自己的人才,必然要由出口简单的玩具,就是普通农民工的劳动力转向出口我们的高技术劳动力,你必须按国际标准来生产这个劳动力,因此我们的评价标准也是按这个来做的。所以我们能够评价中国大学生,甚至细致到很多大学的每一个专业的各项能力的指标,我们都能够细致到这个程度。
主持人:这次我们还进行了一个区域的划分,现在在我们左边这一大堆的书,我们每一本是以具体的某一个省,或者某一个地区的就业的情况。关于我们分省的,还有分地区的这块的调查,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
王伯庆:因为我们样本大,在我们之前我们知道有些高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所也做过调查,而他们的样本我大概知道有一个比较大的,也只有八千。而我们现在有些样本大的省份,样本都是在一万以上,因此有这个大样本的支持足可以让我们进行分省的调查研究,所以我们就按分省的情况做了每一个省的大学生的就业和能力分析,以及对该省的主要发展产业的支持,也就是从需求角度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高校可以根据这个省发展的重点产业,作为以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来进行大学生培养。
查建中:就吴博士这个话题,还有主持人说的,关于能力本位的培养,这实际上是我们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不是仅仅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是很大的问题。
我们现在就工程教育的问题,或者是一般专业教育的问题,我提出了三个改革战略:第一个叫产学合作,是解决办学机制的问题,你教育是为了产业服务,为产业提供人才,所以要把产业的需求搞清楚。能力是哪儿定义的?是由职场的需求定义的,不是哪个人主观拍脑袋,教师或者自己臆造的。还有一个就是叫做中学,就是你要动手,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际上只教了一半,教了理论,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当然动手的条件也是要产业跟学校联合起来,比如产业要接受学校的实习生,这样的话他才有动手的机会,在学校的教育里面一定要提倡做中学;还有一个就是国际化,我们要按照国际标准来培养人才,这是以前教育都没有遇到的。因为现在国门都打开了,人才在全世界流动,所以你要按照国际标准培养人才,不然的话你的产业和经济就没法发展。
所以我觉得现在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大家知道这是全世界工程教育的一面旗帜,它都在提出全面的改革他的工程教育,提出要回归工程,要把职场的环境引入到学校,作为工程教育的环境。我觉得这对所有的专业教育都是普遍适用的。
吴垠:我补充一下。从我们职场的角度来看,我特别觉得查教授说的那个,我们过去是学以致考,而不是学以致用的观点。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说我们的教师结构可能也是一个方面的因素,我们教育致考的背景,他们的基础是以考试,总之是以精英,以考为主的,实际上说白了就一个字,官字。实际上我们现在是一个名字,我们原来所谓的精英的官的僚的教育,是改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国民的教育,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现在那个教学体系和原来的教学所承担的主体,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比如很简单的问题,专业过窄的很重要原因,是我们体制的分配,我们在体制划分上不够,宽度,另外一个是我们综合性的教师相对很少,这样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他接受的知识都是单元单元接受,而不是系统融合性的接受,这样一来,他在用的过程中没有组合知识的能力,和受老师教育组合知识的思想,这样呢,他进入工作以后,一旦这个知识应用起来过程就非常非常长。另外一个,查教授刚才也谈到了,实际上具有工作经验的、具有很好的教育背景的教师应该充斥到一线的教师队伍中,有助于改变向学而致用的方向发展。
查建中:现在年轻化的师资,有非常高的学位学历,都是博士,博士后,特别是好的大学。可是这些人从来就没有在产业界做过一天工程师,可是他们承担着培养工程师的任务,这是非常大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不在于教师本身,是在于我们这个系统,没有给在选拔人、聘用教师、考核教师各个方面考量他的工程经验、背景,而且现在很多人事制度也妨碍产业界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到大学任教,这都我们需要改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