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求职 就业专家访谈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 19:15   新浪教育
关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求职就业专家访谈实录
从左至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裁吴垠、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麦可思总裁王伯庆、主持人唐晓芸

关注金融危机下大学生求职就业专家访谈实录
现场专家积极讨论

  席卷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成为近日来最引人关注的新闻热点,而在此经济形势下,大学生求职与创业成了众多网友关注的话题。12月3日下午14:00-14:45分,新浪教育频道邀请目前正在发布2008年全国和分省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创始人王伯庆博士(blog),以及教育界专家和关心大学生教育与就业的媒体记者共同座谈、关注在金融海啸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旨在为正在求职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和帮助建议。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的聊天室里边来了很多位客人,而且气氛非常热烈。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渡过一个愉快的下午,我是今天下午嘉宾访谈的主持人唐晓芸。

  我们今天为大家请到三位非常重量级嘉宾,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身边这位王伯庆博士,他是经济学家,麦可思公司的创始人、总裁,在美国从事了16年的就业研究,而且也是我们今天麦可思-中国大学生毕业求职与就业研究课题组的负责人,王老师,欢迎您。

  王伯庆:各位网友,你们好。

  主持人:第二位重量级嘉宾是查建中教授,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的主持人,同时也是理事会主席,他现在在北京交通大学任职。

  查建中:各位下午好。

  主持人:第三位是吴垠,他是市场调查的专家,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裁,同时也是我们这一次中国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研究课题组的负责人之一,吴老师,欢迎您。

  吴垠:谢谢主持人,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三位。今天是大学生求职与就业调查报告的发布会,我们还请到了几位媒体界朋友,他们是:《中国教育报》记者崔立新,清华大学出版社张立红。

  同时今天我们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份非常有价值的数据,为什么呢?因为今年由于有610万大学生毕业,加上去年还没有就业的大学生,今年要面临求职工作的学生会非常的多,而由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面临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么在这样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呢?历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会对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今天我们就会给大家呈现这样一份非常漂亮的数据。首先我想请王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我们这个课题组为什么会想到做这样一个调查?我们整个调查的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王伯庆:好,谢谢大家。是这样的,这是我们第二年调查了,我们第一年是对2006届的毕业生,第二年是对2007届的毕业生,都是在毕业半年以后进行的调查。调查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我们整个国家的大学生,包括本科生和专科生、高职生,在就业率,在薪资,在就业流向方面的就业情况,就业流向主要包括他们从事的职业、行业,去的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去的地区的城市类型,我们还想观察一下他们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的相关程度,以及他们的求职成本,我们想观察这些主要的指标。

  我们还调查了大学生的35项基本能力,和与大学生从事的651个职业相关的各项职业能力,共有上万条职业能力,一般一个职业有几十条职业能力,我们对这些能力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到今天为止,我们出了《中国2008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还一共做出了2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分省报告,主要是教育大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排,每一本就是一个分省报告。

  今天我们有机会给大家分享这些报告的主要内容,想给大家一个整体的介绍,我们目前大学生面临什么样的就业竞争,能拿什么样的薪资,各个专业的毕业生可能从事的主要职业、主要行业、主要去的地区类型,主要去的城市类型,企业类型,企业规模,这些指标都是不同的。这个就是我们整个的调查,我们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

  第一,帮助我们的高校调整课程和教育方式,使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够以就业为导向,来设计我们的教育方式;

  第二,帮助我们的在校大学生,就是大四的学生,他们在求职的时候能够查询到跟他们求职有关的信息,包括像求职成本,还有求职分数,还有他们想到中国任何一个中小城市求职,这个职位2009年的薪资如何,还有对能力的要求情况。

  第三个目的是我们希望这种信息也能给我们高考生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一些重要参考信息,因为现在读大学不难了,我们国家2008年的高考生是1050万,计划内招生是600万,加上计划外招生应该是700万到800万的录取量,读大学不是问题了,可是大学出来就业是一个问题,因此希望我们能够帮助高考生选择一个自己能够就业好的大学和专业,这些调查信息都能够帮助他们进行参考。

  第四个,每年我们国家新毕业的大学生,被招聘的量大概有几百万左右,今年我们毕业的大学生是610万,除了20万考研究生——每年考研究生的大概30多万,应届生被录取的大概20万左右,我们还有590万人,590万人按毕业半年就业率算,假如按本科生就业率90%左右估算,大概就是500万,即今年我们2009年有500万的学生需要就业,而企业在招聘这些学生的时候首先考虑到薪资,还有能力。所以我们第四个目的,就是给企业提供关于各个学校的薪资和能力数据,让他们能够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大学生。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年的研究发现,中国有四分之三的企业,在购买大学生的时候是高薪买到低能,说明我们企业在购买大学生的时候,由于市场的信息不透明,他们付了冤枉钱,而他们拿到的有能力的人又没有给付足够的钱,他们没有付足够能力钱的这些大学生就可能流走,他们付了高薪买了低能的钱,又对企业是一个损失。

  所以这是我们的四个目的,就是通过调查和得到的数据信息服务于高校,服务于大四学生求职,服务于高考生选学校和选专业。

  主持人:这次调查一共回收多少份问卷?

  王伯庆:我们这次一共调查了44.5万份,回收的有效问卷是20万份。

  主持人:我想这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调查样本数量,而且我们这次调查也会发现有很多让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的数据。我也想问一问其他的两位专家,我们在面对这一次调查的数据的时候,有什么是让您印象最深刻的,或者说您会觉得有一点出乎意料的数据?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查建中:我觉得王总他们这个麦可思,还有问卷调查都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因为你要评价一个教育系统的好坏,最终你要看市场的反映,我们用任何商品都是这样一个规律,而我们人才作为一个特殊的商品肯定也是同样的规律。我们现在这个数据并不是非常丰富清晰,他们两位的公司现在在做这方面工作,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我们现在的教育规模非常大,大概是全世界,就高等教育来说是最大的规模。我最近四年来一直在研究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战略,我的研究发现,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产业的发展,包括在转型、升级都急需大批的有创业创新能力的人才,或者是说有国际竞争力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而我们现在教育的供给力不够。这个差距主要是在于我们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我们的机制是封闭办学,而不是跟产业合作办学,没有以产业的需求作为驱动力。然后在师资,在教学内容方法、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的制定,还有评估、评价体系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问题,所以这需要对我们的教育进行比较根本的改革,才能够真正满足产业的需要。

  首先第一,求职导向,这对我们所有的高等教育或者专业教育来说,实际上都是一个我们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要培养学生,使他今后在职场内找到适合他的一个位置,和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我们现在有些大学对简单的这个目标、这个事实非常糊涂,认为我研究型大学,我培养的人是要做研究生的,研究生出来干吗?也是要就业,尤其对我们工科大学来说,工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产业培养优秀的工程师,而我们现在很多大学在这个目标上都非常含糊,提了各种各样的目标。我以前是在清华大学读书,我去年跟清华大学的顾校长说,我们那时候清华自豪地称自己是工程师的摇篮,可是现在全国没有一个大学说我是培养大学生的摇篮,都不屑于培养工程师。包括一些一流大学的负责人,甚至说我们就是要培养研究生,可是研究生你最终目的还是要就业,还是要在职场上找到他的位置。我们现在研究生招生也有很大的问题,有一些研究生在大三以后没有任何工程背景,试想这样的人念研究生,念的越多可能越糟,当了博士以后,也许到大学任教就更糟,教工程的人从来没有当过一天工程师。

  所以有的人提出,研究生的招生制度应该改革,应该把那些有理论基础的人,录取了的让他到产业界做两年,有了经验再继续念研究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总之,我们的教育,我们的高等教育,就是各种专业教育,一定要以求职为导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