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在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们是如何来减轻压力、调整心态的呢?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自己消化,通过上网、看电影、逛街、散步等形式调整心态;而较少一部分同学选择求助学校的心理咨询。
在采访中,很多同学表示,他们可以理解别的同学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咨询,寻求帮助,但是自己不会去。他们认为求职过程中出现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现象,只要不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一般不会找专业人员寻求帮助,“这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阶段。”还有一些同学认为,心理咨询师讲的那些道理自己都懂,到了那里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对其效果持怀疑态度。
对于这种态度,张雪松表示理解:“大学生的质疑不无道理。首先,他们可能不了解心理咨询,不知道心理咨询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换句话说,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培训、心理学科普教育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次,大学生面临的困难是客观现实,而心理咨询在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方面作用有限,即便咨询了心理专家,找工作的困难仍然存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并非人人都需要去做心理咨询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说心理咨询就没有必要了,”张雪松进一步补充,“心理咨询专家可以帮助有困惑的同学判断问题出在哪儿,是在外界还是在自身;分析如何调整看问题的视角,比如就特定同学而言,找工作难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是适应环境还是调节自我认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