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的重要性、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10:23 高联教育
五、文化的重要性、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原理: 文化的重要性、特点及其功能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文化的特点:人化的形式;社会的性质;多样的形态。 文化有多方面的功能:信息功能;教化、培育和塑造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认识功能。 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意识形态是文化结构中主体部分,属于思想的上层建筑,它同政治结构一起构成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整体。 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具有特殊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表现为超前或滞后两种情况。 第二,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这种继承性造成了意识形态发展的独特的历史,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 第三,意识形态对社会经济结构以及政治结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 (2)意识形态的功能 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这两大功能上。 (二)可能的命题角度与例题 例题1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党领导红军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了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错误,纵横十余省,最远的行程二万五千里,胜利前进到陕甘宁地区,实现了红军主力的大会师。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久,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用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在“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条件下,红军为何能胜利完成长征?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伟大长征中,如何正确运用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来为实践服务? 答案要点: (1)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精神活动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一条基本原理。在长征中,红军的军事力量、军事装备虽然不如敌人,但由于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转移,是我们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把长征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的重大行动,它唤起了红军将士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精神的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变”成为改造物质世界的力量。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英勇的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之所以能够战胜人世间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阻,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为人民解放和民族自由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2)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具有特殊的功能。表现在:第一,意识形态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第二,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三,意识形态对社会经济结构以及政治结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 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这两大功能上。意识形态的能动性不仅在于它能够反映现实社会,而且在于它能够评价现实社会,评价的结果便是肯定或否定即维护或批判。意识形态可以确定现实活动的目的和方式,对活动作可行性分析,规划活动程序;对活动加以必要的调节,部分调整甚至完全停止不适当或不可行的计划,或全力以赴完成原计划;意识形态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超越现实社会,创造出新的观念,并能够指导人的实践以及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创造新事物。 (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伟大长征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充分发挥精神的力量。 第一,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倡导理论创新,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第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政治的能动反作用,引导社会全面进步。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表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 还可以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研究出“两弹一星”等为例子)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