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一、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根据周恩来、陈云的建议,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这是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同样体现了这样的精神。
(二) 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1) 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2) 走一条中国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还应该处理好其他一些关系,包括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1962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三) 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1 关于经济体制
(1) 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并为八大决议采纳,即: 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2) 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3)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尊重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4) 20世纪60年代初,邓子恢、刘少奇、陈云、邓小平对农村的“包产到户”的责任制也表示赞成,成为我国70年代末以后农村改革的先声。
2 关于经济管理体制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专门论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企业管理方面,毛泽东特别强调了鞍钢经验中“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新的企业管理制度。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