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政治试卷解析:多选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3日 21:53   新浪考试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6.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 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 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 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E. 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答案】A、B、C、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中关于矛盾观的理解和掌握。

  【选项辨析】此题和以往命制过的有关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选择题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将中国古代辩证法家的原命题作题干,而以矛盾学说的有关观点作选项。此题的难度也就在于此,一般考生选择此题的思路是,选读明白题干中文言文的意思,然后再根据题干的意思去选择答案。如果这样回答该题是难以得分的。遇到这种题型,可以先不考虑题干文言文的含义,直接抓住主句“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然后将所给出的5个选项中所有有关辩证法的观点都提升出来,然后把它们都选定即可。这样一个思路分析5个选项,选项A、B、C、E都是关于矛盾学说亦即辩证法的观点,只有D项是不符合题意的,因为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是矛盾解决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的形式。所以正确选项是A、B、C、E。如果有的考生没有掌握解决矛盾有多种形式这一原理,回答此题丢分可能丢在选择D项上。

  【相关知识点链接】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个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②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是辩证认识的实质;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提示与点拨】该题中,考生要结合对立统一学说中矛盾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来分析史伯的辩证法思想。对立统一学说为马哲考查的重点,以后还会多次考查。

  17. 下列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 人人创造历史

  B.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 人们总是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

  E.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答案】 B、C、D、E ★★★★

  【命题探究】这是一道跨章节的综合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多章的内容,对历史创造者全部含义的理解和掌握。

  【选项辨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因此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项)。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是指“人人创造历史”(A项),也不是说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而是说“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D项)。历史唯物主义还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B项),而不是哪个人或哪些人的事业,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因此“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E项。所以正确选项是B、C、D、E。

  【相关知识点链接】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提示与点拨】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是指“人人创造历史”A项,也不是说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

  18.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 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 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 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E. 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答案】A、D、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价值规律的作用。

  【选项辨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只要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就发挥作用,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是选项A;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是选项D;而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也就变为选项E,也就是说,垄断价格的表现,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歪曲地表现为大部分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了垄断价格的形式。交换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不是正确选项;而成本价格只是生产价格的一部分,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C也不是正确选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也发生变化。生产价格形成前,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规律作用形式是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以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后,生产价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就变为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没有否定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支配着生产价格的变动

  【提示与点拨】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政治经济学部分的常考点,考生在复习中应下功夫掌握。

  19. G—W—G’ 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

  A. 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

  B. 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C. 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 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E. 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答案】 C、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对资本总公式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选项辨析】G-W-G′(G+△G)公式,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所以,通常把它称作资本总公式。这个公式反映了资本运动的目的在于在资本流通中,资本家的取得货币增项(△G)为目的,为卖而买。因此,本题中选项C、E为正确选项。题中A、B选项是作为一般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流通形式W-G-W的一般特征,不是作为资本的货币的一般特征,因而不是正确选项。题中选项D的表述是错误的。

  【相关知识点链接】货币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一般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从两种流通形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只是作为购买手段,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它不发生价值增殖,不是资本。而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带来剩余价值),这时的货币已不是普通的货币,是转化为资本的货币,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所以,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G—W—G'的运动过程中,买的过程和卖的过程都不产生剩余价值,那么剩余价值的产生只可能从商品的使用环节上去寻找,即货币所有者能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经过使用,不但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提示与点拨】选项A、B、D都不是被称为资本总公式的原因,因此都为干扰项。资本总公式的理解是考生应当重点掌握的内容,这是历年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20. 在其他条件不便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利润率提高

  C. 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的降低

  D. 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E.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答案】A、C、D、E ★★★★

  【命题探究】本题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资本的有机构成。

  【选项辨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C是正确选项),这也就意味着资本积累过程中另一方面是劳动力的供给有绝对增加的趋势,结果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A是正确选项)。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降低,从而平均利润率会下降(因此B是错误的,E是正确选项)。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既表现为全部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尤其是劳动资料即固定资本的比重增大,从而使资本周转速度减缓,D为正确选项。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A、C、D、E。

  【相关知识点链接】为了深入研究资本积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资本有机构成范畴。

  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考查。从物质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两者的比例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量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另一方面,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一般情况下,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又大体上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表示。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表现为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减少。

  【提示与点拨】 考生要对资本有机构成所产生的社会结果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是近几年考查的频率比较高的题目。

  21. 股票价格

  A. 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 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

  C. 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 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E. 不是股票的票面额

  【答案】A、B、C、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股份资本和股息中对股票价格的理解。

  【选项辨析】股票价格是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的价格,它不是股票的票面额(E是正确选项)。股票本身没有价值,股票价格不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D不是正确选项),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C是正确选项)。因此,股票价格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收入和银行存款利息率。它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B是正确选项),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A是正确选项)。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预期股息收入/银行存款利率。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A、B、C、E是正确选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股票是投资者投入股份公司的实际资本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股票能获得股息收入,因此,股票可以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买卖,具有一定的价格。股票价格是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股票的价格,它不是股票的票面额。股票价格不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因此,股票价格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收入和银行存款利息率。它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股票价格=预期股息收入/银行存款利率。由于预期股息收入为股票票面额乘以预期股息率,上述公式还可表示为:股票价格=股票票面额×预期股息率/银行存款利率。在股票交易中,股票价格受股票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影响股票供求的因素,不仅有公司经营业绩,而且还有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心理以及人为投机等因素,因而股票价格总是不断上下波动的。股市行情常常是一国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提示与点拨】股份和股息这一知识点属于基本知识考查,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股票价格不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2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 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 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 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答案】A、D、E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要素。

  【选项辨析】这是2003年考研大纲新增考点,也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精神。江泽民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因此,选项A、D、E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B项和C项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连接起来。

  【相关知识点链接】毛泽东作为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具体三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它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第二,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有着优秀历史遗产和光荣革命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毛泽东思想正是这种融合的结晶和典范。毛泽东思想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形成了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

  第三,它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社会实践,新的思想理论不可能产生。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自然离不开党领导人民从事的社会实践及其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丰富经验。毛泽东思想就是这些丰富实践的总结和提炼。

  【提示与点拨】考生要注意当年结合时政的新增知识点,经常为当年重点内容,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知识点的考查。

  23.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有:

  A.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 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D. 自我批评的作风

  E. 艰苦奋斗的作风

  【答案】A、B、D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的内容,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党的建设。

  【选项辨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基本经验之一就是注重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显著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自己及周围同志的正确态度。因此,选项A、B、D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C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和选项E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为了保持党的优良传统,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而强调的两大作风,不符合题干要求,故不是本题正确答案。

  【相关知识点链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显著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主要标志,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自己及周围同志的正确态度。

  【提示与点拨】该考点在1992年的多项选择题中考查过。

  24.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是因为

  A. 无产阶级政党可以与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

  B. 双方已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C. 各民主党派已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

  D. 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了共产党领导

  E. 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

  【答案】B、C、D、E ★★★

  【命题探究】本题涉及“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

  【选项辨析】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阐述了他在《论十大关系》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并指出了实行这一方针的基本依据,其主要内容即是本题的B、C、D、E四个选项的内容。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同时指出,我国的民主党派与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不同,在历史上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爱国的进步的党,本题中选项A不是正确答案。

  【相关知识点链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这个方针。其要点是:第一,这一方针的基本内涵。所谓“长期共存”是指,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都可以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同存在;所谓“互相监督”是指,各党派之间互相监督,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第二,实行这一方针的基本依据。毛泽东指出,这个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一方面,我国的民主党派与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不同,在历史上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爱国的进步的政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采取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它们的成员及其所联系的群众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共产党应该继续同各民主党派合作,长期共存。另一方面,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包括来自民主党派的监督。有了民主党派的监督,对共产党更有益。民主党派能够对共产党提供单靠共产党自己的党员所不能提供的监督。

  【提示与点拨】中国共产党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只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25. 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

  A. 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 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D. 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E. 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做出贡献

  【答案】A、B、D、E ★★★

  【命题探究】本题涉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的内容,主要考查对我国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和全面理解和掌握。

  【选项辨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实行这一制度必须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属于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关系决定的,生产要素与分配的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而不在于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有些生产要素如自然生成的土地、股票等本身没有价值,因而选项C是错误的),而在于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E为正确选项)在市场经济中,一切生产要素都具有商品性质,为保证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能够把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生活中去,必须对投入的生产要素在利益上给予一定的回报,这样,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存在也就是必然的了,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决定的(B为正确选项),因为收入分配要体现市场经济的规律,就要按照市场原则来对个人收入进行分配。同时,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还在于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这是因为,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同时分配方式又是所有制的实现。由于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方式,这也就必然存在着与之相联系的多种分配方式,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以,A和D也是正确选项,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A、B、D、E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相关知识点链接】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同时分配方式又是所有制的实现。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因此,公有制在社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也就决定了分配领域中也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条件下,又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这也就必然存在着与之相联系的多种分配方式。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就是一个重要的分配原则。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各个方面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中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中,一切生产要素都具有商品性质,具有商品性质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都是以取得收入最大化为前提的,如果没有收入和回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是不会把其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的。这样,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存在也就是必然的了。

  【提示与点拨】我国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和全面理解和掌握是历年考查的重点。

  26. 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A. 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 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C. 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 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E. 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

  【答案】A、B、C、D、E ★

  【命题探究】本题涉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对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选项辨析】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在“5. 31讲话”中已提出,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详细阐述,其要点概括起来就是本题中的A、B、C、D、E五个选项的内容。

  【相关知识点链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并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这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明确提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战略,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27.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

  A. 国内生产总值至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B.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C.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D.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E.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 A、B、C、D ★★★★

  【命题探究】这是一道形式与政策的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理解。

  选项辨析:题中A、B、C、D四个选项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的内容。题中E选项是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的目标,而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关知识点链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康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整个社会走上文明的发展道路,要使人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质量要不断提高,各种资源要得到充分利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要与自然相协调,走上一条经济繁荣、生活富足、环境优美的良性发展道路。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20年,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发展阶段。21世纪头20年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国经济的面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社会将有更大的进步,从而为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示与点拨】E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提出的目标和口号,是本题的干扰项。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现在和以后考查的一个重点。

  28.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有

  A. 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B. 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 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D. 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E.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答案】A、B、C、D、E ★★★

  【命题探究】这是一道“形势与政策”的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十六大报告的内容。

  【选项辨析】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第九部分“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中的内容。国际政治新秩序是指: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各国有权根据各自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国与国之间应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国家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应当遵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不得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

  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指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有权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事务;发达国家应尊重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时不应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在商品、贸易、资金、债务、货币、金融等主要领域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做到经济上互惠互利。所有题目中的五项都是必选答案。

  【相关知识点链接】争取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必须建立国际新秩序。我们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形成在独立、平等、互利基础上民主型的国际社会关系。国际政治新秩序是指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各国有权根据各自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国与国之间应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国家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应当遵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不得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

  【提示与点拨】此题仍然围绕当年十六大报告中重要观点的论述和考查。

  29. 2002年9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对朝鲜进行访问,双方领导人进行会谈,发表《日朝平壤宣言》。《宣言》除决定重开日朝邦交正常化谈判外,其他内容还有

  A. 日本政府对过去在朝鲜实施的殖民统治表示深刻反省和诚挚道歉,在邦交正常化的谈判中真诚地就两国经济合作具体内容和规模进行协商

  B. 对于1945年以前发生的事,双方相互放弃一切财产损失追索权

  C. 朝鲜将采取切实措施,以使关系到日本国民生命和安全的悬案问题不再发生

  D. 为了一揽子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双方确认遵守一切相关的国际决议,朝鲜表明了将冻结导弹试射的时限继续延长到2003年以后的意向

  E. 日、美、朝、韩即将就安保问题开展协商

  【答案】A、B、C、D ★★★★

  【命题探究】这是一道“形势与政策”的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2004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朝鲜半岛问题。

  【选项辨析】此题考查的是2002年9月17日,日朝首脑首次会谈发表的《日朝平壤宣言》的要点。本题答案中A、B、C、D都被列入了宣言的内容,故为正确选项。E项显然为干扰项。日朝关系,由于日对朝曾经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对抗,使得两国嫌隙重重,冰山非一日所能消除。宣言后不久,两国有的问题又起争执即为证明。

  【相关知识点链接】2002年9月17日,日本首相对朝鲜进行了为时9个小时的访问,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进行了多轮磋商。战后,日本首相首次访朝与日朝两国首脑的首次会谈,无疑将对日朝关系正常化进程产生影响双方签署和发表了《日朝平壤宣言》。

  30.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在圣彼得堡召开峰会,签署了重要政治、法律文件,其中有

  A. 边界地区裁减军事力量和增加信任措施的协定

  B.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

  C. 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公约

  D.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

  E. 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

  【答案】B、D、E ★★★★

  【命题探究】这是一道《形势与政策》试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的了解。

  【选项辨析】2002年6月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签署的三个政治、法律文件。所以答案为B、D、E。

  【相关知识点链接】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签署了一系列重要的文件,其中有《上海合作组织宪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决定》等。《宪章》规定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原则、机构设置和运行规则;《反恐怖机构的决定》为各成员国启动安全领域实质性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诚如《元首宣言》强调的,该组织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为成员国在安全、经贸、人文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