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研政治精选实用教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8)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8日 10:23   文都教育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如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觉醒意识还只限于少数人之中。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1993文.1】。此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他大声疾呼,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这些言论对中国人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1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中华民族面临着成为“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的危险,要求中国人要发愤自救。当时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章导学

  概述:

  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把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推向了最高峰;洋务运动开始了求富求强的积极努力,创办了近代工业,引进了西方的文化,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戊戌变法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主张,发动了一场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这些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有经验也有教训。

  本章重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以及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

  命题重点: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2。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4。天京事变: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5。《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6。《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8。洋务派代表:奕䜣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1861年成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9。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

  10。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11。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后张之洞等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1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14.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

  15。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16。“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

  17。宣传变法理论的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18。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19。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20。“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为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本章考点详解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官僚占有全国绝大部分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需要把全年收成的一半以上作为地租交给地主。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残酷剥削,逼得人民群众举行多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北方的白莲教、捻党,南方的天地会等纷纷揭竿而起。尤其两广地区受西方侵略之害更甚,反抗斗争更激烈。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领袖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社会的动荡、黑暗,人民的苦难,自身坎坷的经历,使他走上了反清道路。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会,冯云山和洪仁玕率先加入。随后他们在两广部分地区宣传教义,发展组织。1844年至1848年洪秀全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三篇文章,宣传教义并为起义作思想准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政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