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研政治精选实用教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1)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8日 10:23   文都教育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强调,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中共三大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在国民党方面,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受到极大打击,陷入困境。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政府、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923年元旦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强调革命必须依靠民众,表明他实现了从依靠地方军阀到依靠广大民众的转变。1月26日,孙中山同苏俄政府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正式确立联俄政策。孙中山还吸收共产党人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样,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1999文。理.22.25】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改组后的国民党,从原来的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二)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在此基础上,举行了胜利的广东战争,征讨地方军阀陈炯明、邓本殷,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随后,将黄埔军校校军和驻广东的粤军、湘军、滇军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6个军,共8.5万人。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在工农群众的支援下,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以湖南为中心,广大农村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工人运动迅速走向高涨;国民政府进行了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的斗争;上海工人更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严重的打击。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因此被称作大革命。

  (三)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国共合作,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这样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不会有这场大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这就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的第四军独立团,是一个突出的例证。独立团在北伐中战功卓著,使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此外,共产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等),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四)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引起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恐慌。1927年3月24日,英国军舰炮轰南京,制造了南京惨案,成为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信号。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蒋介石加快了分裂国共合作的步伐。1927年1月,蒋介石会见日本驻九江领事时,明确表示保护外国在中国的权益。2月21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表演讲,公开反共。3月,蒋介石连续在赣州、九江、安庆等地制造事件,镇压工农运动,打击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史称“四一二”政变。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4、5月间,中共召开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2000理.9】,强调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反而对汪精卫领导下的武汉政府抱有幻想。这次大会没有担负起挽救革命的任务。1927年5月中下旬,夏斗寅、许克祥在宜昌、长沙发动叛乱。6月6日,江西省主席朱培德以“礼送出境”的名义,镇压工农运动。面对革命局势的日趋紧张,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尽管提出一些措施,进行过努力,但却难以阻止革命的失败命运。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7月15日,汪精卫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国民革命尽管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锻炼教育了各革命阶级,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政治影响,推动了东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和亚洲人民的觉醒。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1。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太大。

  2。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矛盾复杂多变,国民党内部不断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3。共产国际及其驻中国代表指导上的失误。

  4。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在领导上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没有认识到革命政权、争取革命领导权、武装斗争、提出土地纲领等问题的重要性,还不善于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

  大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为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主要有:

  1。国民革命时期的历史证明,国共合作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国共两党关系的状况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高潮,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进步,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党自身的发展。国共合作破裂,使中国革命遭到重大挫折。

  2。国民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

  3。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1995文.26】,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个时期的后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主张与资产阶级只联合不斗争的策略,使革命遭到严重挫折。

  4。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2000理.31】。只有把广大农民充分地发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动摇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基础,才能有力量去克服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并有效地对付资产阶级的叛变。

  5。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要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正是由于缺少一支强有力的人民军队作为革命的坚强后盾,党也就未能对资产阶级的叛变,组织及时和有效的反击。

上一页 1 2 ...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政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