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 考研 > 201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道 > 正文
学生违反学术道德,导师将“连坐”。今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如果学术道德失范,导师将面临着停止招生的处罚。(《北京日报》1月11日)
近些年,研究生学术造假、论文造假之事时有传闻,如:2009年5月,东北财经大学某硕士研究生论文抄袭就被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6月,湖北工业大学教师胡春林涉嫌全文抄袭广西大学黄晓慧硕士论文……人们在谴责研究生们思想素质不高,学术道德败坏的同时,也在追问:究竟是谁打开了研究生学术的“潘多拉盒子”呢?
一般来说,研究生的论文要顺利通过,首先要先做开题报告,然后是预答辩,最后是答辩,在论文撰写期间,导师还会进行具体指导并对论文进行修改。答辩完后,有的还需根据答辩组老师的意见进行相应修订。可以说,只要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稍微认真一点,类似研究生论文抄袭、造假的事件就根本没机会出现,古语说:“教不严,师之惰。”研究生学术造假之所以能通过重重关卡屡屡出现,导师可以说是难辞其咎,“责不可逭”。
首先,导师指导监督不力和个人训练缺乏是导致研究生过失性学术失范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导师对研究生学术行为影响很大。导师如果没有起到表率作用,比如对数据记录的随意性、对他人观点或者数据的随意引用而不标注等等,都会给研究生一种言传身教———原来科学研究就是这么随意的事。这类研究生往往对于‘什么是应该遵守的规范’不甚了解。
其次,不少教师自身也在搞学术腐败,学钱交易。“上梁不正下梁歪”,震惊国际学术界的韩国教授黄禹锡编造人类胚胎干细胞论文案自不必说,近年来国内教授、学者造假的报道更是没有消停过。清华大学医学院原副院长刘辉在申请清华大学职位以及在个人网页中提供的个人履历、学术成果的材料存在严重不实。上海交大博导、微电子学院原院长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
第三,很多导师“不务正业”。当前,有些导师热心于四处讲学扩大影响力,有些导师专注于行政职务谋划自己前程,还有些导师醉心于办辅导班赚取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一个学期也难得跟导师见上几次面,更别说具体指导了。再加上某些导师带上几十甚至上百名研究生,有些学生连名字都叫不上,又怎么会有精力去指导和修改学生的论文呢
最后,导师、学者变成学术“包工头”。拿到科研项目的导师本应发挥自己所长,身先士卒潜心研究。可事实往往相反:有些导师就像工程队的“包工头”一样,将任务分包给他人,自己则坐享其成,名利双收。今天研究生中之所以出现为数不少的学术造假、论文抄袭行为,与他们的导师曾经剥削、占有、偷盗他们的劳动成果而安然无恙的示范作用不无关系。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学问外,更有义务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做学问的道德。因此,对于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风的培养,导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导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言传身教”,还是应尽量少招或不招,以免误人子弟。俗话说,“正人先正己”,由此看来,中国农业大学“学生违反学术道德,导师将‘连坐’”的新规算是定到了根子上。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