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主管是多余的主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8/16 20:05 新浪教育 | |
决策过程其实就是你选择正确方案的过程:“虽然我们决定这样做了,但情况很可能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哪种方案比较好呢?事实上,你根本无从得知,因为你必须放弃其他选择,而它们所导致的结果你是无法知道的;而且,事情的结果只有在做出选择后才能看到。这种情况在职业生涯的选择上也表现得很明显:进了某家公司后,才知道这家公司到底好不好。严格意义上讲,决策就是在你无法决策的情况下所做出的选择。 人们通常要等到时候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选择。 有些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开放与自由的,他们崇尚试验,允许员工尝试错误,尊重员工的差别或偶然选择。他们认为,结果越多样化,计划就越成功:“只有不断尝试各种方案,然后才能找出最有用的。” 矛盾和决策的压力,是管理阶层存在的外部先决条件。他们必须在没有掌握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否则,超级计算机也可以作企业的执行官了。管理阶层必须在难以取舍的选项之间取得妥协—想要行动,就必须排除其他的可能性。 如果将这种不确定性个人化,让个人陷于矛盾中,你就会感到压力重重。所以,许多主管就要求公司给予明确的方针,甚至是详细的办法。不过,这种做法的代价就是牺牲了个人特质,破坏了自由和领导存在的外部条件。这也是对等级制度的过分要求,它们必须保证一些不可决策事件的可决策性。 如果想让某个决策面面兼顾,不至于受到太大的阻力,就必须在决策之前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这种做法见效很慢,但无疑是很明智的。不过,这种做法并非处处适用,有时候处于紧急状况,就必须马上做出决策。当然,决策越快,风险就越高。管理人员必须决定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选择是合适的。但是,很多管理阶层更相信自己的判断,更愿意采用自上而下的决策过程,不愿意和员工合作,这时,沟通过程就没有作用了。如果他们和员工能密切沟通的话,员工们就会支持这些依情况而定的计划—关键在于信任。 我们不仅需要圆形的会议桌,还需要刚正不阿的决策态度。特别是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受员工重视的等级决策模式,还是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员工无法达成统一,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就要派上用场,这也是他们的任务。检验管理人员能力最好的办法是:看看当主管不在时,员工们的绩效如何。最好的主管就是“多余”的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