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晨、新浪联合调查:揭秘教师生存状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9 15:47 北京晨报 | |
说明:本文所引用本刊与“教师生存环境”调查数据截止到9月3日零点。 1984年至2004年,不经意间,20年转瞬即逝,当年意气风发的“小老师”,如今已人到中年。在“教师节”设立的20年间,教师的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工作条件、工作压力、事业目标发生了哪些变化?他们最关注的、最满意的、最苦恼的又是什么?日前,本刊与新浪教育频道联合进行的大型网上调查,对教师的工作、生活等各个侧面进行了全景扫描。同时,北京市教委、教科院、北京教育学院进行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学工作调查报告”也为我们提供了权威数据。 最欣慰的:职业吸引力直线上扬 虽然在很多人眼中,教师工作清闲、有寒暑假、与工薪阶层比较有较高的收入,但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无疑是一些求职者畏惧走入这个行业的重要原因。那么,与若干年前相比,教师这个职业是否更有吸引力了?智联招聘的职业调查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回答。 在2000多名参与调查者中,39%的人选择了“教师待遇越来越好,还有假期,有吸引力”;16%的人选择了“教师是个让人尊重的职业,有机会要去”;18%的人稍显犹豫,选择了“态度和以前差不多”;虽然有32%的人表示对教师职业没什么兴趣,但只有不到3%的人铁了心不做“孩子王”。教师这个职业在求职者心目中地位的上升,足以让为人师者感到既欣慰,又紧迫。 最可喜的:上课不再“填鸭子” 若干年前,家长教育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孩子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怎么不带耳朵!”事实也证明,在“满堂灌”、“填鸭子”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带着耳朵就足够了。因为用不着脑子,没时间消化;也用不着嘴,没你说话的份儿。1997年,北京市曾做过一次调查,在课堂教学中,“从不”或“很少”使用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小学约为79%,中学约为90%。但是,在北京市教委、教科院、北京教育学院去年年底进行的调查,这种状况明显改善了。 参与调查的3000名八年级学生反映,经常使用“老师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占39.7%;经常使用“小组或全班讨论”的占37.1%;经常使用“就某一问题展开辩论”的占34.5%;经常使用“研习材料如文献、漫画等”的占26.4%;经常使用“角色扮演”的占15.1%;经常“利用计算机课件辅助学习”占25.7%。其中,经常使用前三种互动学习方式的已经比从未使用的高出了12%至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