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 说 ZHC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16 20:38 华美杰尔教育研究所 |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简称ZHC,是汉语拼音缩写)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简称OSTA)组织国内语言学、语言教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等方面的专家开发研制。ZHC是考查应试者在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汉语能力的国家级测试。合格者可以获得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国家职业汉语等级证书”。 ZHC是一项核心职业技能测试,面向所有就业者。职业汉语能力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运用汉语获得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职业汉语交际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直接影响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效。 为什么要开发ZHC 观察生活中我们周围的人,不难发现,一些人的语言能力比较强,可以用比较清楚、简短的语言将一件事情讲清楚;另一些人的语言能力较差,东拉西扯、絮絮叨叨的“车轱轳话”讲了半天,别人仍然是一头雾水。一些人写出的文字语言流畅、条理清楚,带给读者“轻舟驶过万重山”的享受;另一些人写出的文字佶屈聱牙,逻辑朦胧,带给读者“辗转颠簸搓板路”的辛劳。不同的语言能力影响到一个人以至一个机构的职业形象,影响到一个人以至一个机构的工作效率。 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是交际的工具。语言能力是一个人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能力。语言能力是各行各业选人用人时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许多单位在选人用人时越来越看重人的语言交际能力,许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希望选用一些“文字能力”强的人。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却没有一个可以有效评价语言能力的工具,没有一个可以得到普遍认可的语言能力测试。 高考语文考试是目前我国影响最大、最具权威的一项语言能力评价工具。许多人已经注意到,这个工具并不理想。我本人曾经在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资助下进行过关于高考语文考试效度(有效性)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考语文成绩与反映学生语言能力的指标(包括高三的语文成绩、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语文水平的评价、高中同学关于语文水平的互相评价、大学的学习成绩等)之间相关较低,或者说,高考语文成绩不足以反映出考生的语言能力。(大学学习能力倾向测验课题组:大学学习能力倾向测验研究报告,教育部考试中心编《能力考试的研究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381—400页,1999) 王蒙、莫言、邹静之、何建明等许多著名作家都曾试答过高考试卷,成绩都不高。(何建明:《中国高考报告》,华夏出版社,2000)这些作家的表现也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高考成绩不足以反映一个人的实际书面表达能力。 另外两个影响较大的汉语语言能力评价工具是针对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和针对少数民族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这两个考试在语言能力测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已经达到较高的科学化水平,但是,它们的考试对象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并不适用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 开发ZHC,就是为了满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评价人的语言能力方面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外语学习受到重视,中华大地上滚动着学习英语的浪潮,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从大学到中学到小学直到幼儿园,一浪高过一浪。中华民族普遍的英语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和家长,对汉语学习却没有表现出对英语学习那样高的热情,对作为母语的汉语学习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汉语水平不仅没有像英语水平那样出现空前的提高,甚至出现了一些“今不如昔”的迹象。语言错误不仅出现在中小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甚至出现在大学生以至硕士生、博士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出现在学位论文、书籍、报纸、杂志和电视字幕之中。一些语文教师批评说,现在已经几乎是“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字幕”、“无错不成论文”了。我们认为,汉语不仅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而且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民族的文化,是凝聚和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中国人学好英语是很重要的,但是,学好汉语也同样重要。 开发ZHC,就是为了倡导这样一种理念:为了提高我国的劳动力素质,在提倡学好外语的同时,也需要提倡学好母语。 “整整搞了半个世纪文字工作的”洪禹平先生,1998年3月10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批评中国的语文教育“是一件误尽天下苍生的大事!”,并大声“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呼吁,请他们在日理万机中把这件事也过问一下。”洪老先生的批评或许过于尖锐,但中国语文教育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过于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语法的分析而忽视语感的体验,过于强调对少数课文掰开揉碎的“精读”而忽视开拓学生的视野。由于我国语文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这些问题,今天我国劳动人口中许多人的语言能力不能满足职业工作的需要。 开发ZHC,可以推动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促进语文教育中对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