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21世纪校长论坛 > 正文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论坛发言纲要

http://www.sina.com.cn 2005/08/04 16:21  新浪教育

  8月3日,“21世纪校长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近500余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校长参加了论坛。该论坛将围绕社会变革与学校管理创新、中外校长的职业生涯以及校长专业化等内容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其意义在于呼吁全社会对校长的重新认识,呼唤校长自身的职业觉醒,培育校长的群体文化意识,推动校长的专业化发展。以下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发言摘要: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论坛发言纲要
周满生在演讲

国际社会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和优先事项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周 满 生

  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9月8日-11日在日内瓦举办了主题联合为《面向所有青年的优质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和优先事项》的第47届国际教育大会。

  一、国际社会基础教育

  面临的挑战

  1、如何保障青少年在接受初等教育后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2000年4月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办了世界教育论坛,通过了新的《全民教育行动纲领》。

  该纲领提出了六大教育目标,其中两大目标“到2015年确保各地儿童都能完成全部初等教育课程”和“到2005年在小学和初中教育中消除两性差异,到2015年消除所有阶段教育中的两性差异”在2000年也被定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其中后一个目标也被称为“性别目标”,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实现的难度很大(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128个国家中有60%很可能无法在2005年实现初等教育或中等教育或这两种教育的男女均等)。

  普及初等教育(6-12/13岁)仅仅是面对人生以及与全球化相关挑战的第一步。调查表明,未接受中学教育的青年在成年后往往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而如何向12-18/20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制定基础教育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各国普遍认为,对12-18/20岁年龄阶段青年的教育是培养他们具有升学或进入劳动市场所需的能力或具备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上作为负责任的公民所应有的素质的基础。

  《公报和建议》提出基础教育不论在那里都不能仅限于初等教育,1990年宗滴恩全民教育大会提出的满足青少年基本学习需要的概念必须加以拓展,12-18/20岁年龄段青年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民教育理念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促进12岁至18/20岁所有的青年的高质量教育和培训,是为了明天更加美好,也是为了避免在地方、国家与国际上的社会排斥。这种教育是基本权利,也是公共福利,应当满足所有青年的需要,确保他们充分施展个人才华,真正融入劳动世界,以及提高他们参与劳动生活与公民义务的能力。”

  2、全球化背景下对青年教育的挑战

  今天的世界在全球化浪潮下既体现出越来越紧密的互相依存的特点,又出现了不断加深的各种不平等鸿沟,而两者都是这个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从经济的层面看,1980年以来,世界经济环境比以往更加有利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

  从技术革命的角度看,它使知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格局。

  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看, “全球化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主要特征,即一种独特的思想、行为、居住和组织世界的方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现代化’。市场和技术的全球化则是它发展的一个自然结果,又反过来发挥作用,加快了‘现代化’传播的速度,并使全世界人口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以人为本”的全球化

  其寓意为全球化的进程不能脱离实现人的价值,全球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为了每一个人更加平等的、更有尊严的、相互理解的利益。

  具体到教育方面来说, “确保所有青年人的个性自主、公民意识、融入劳动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尊重自己个性、接受外界事务与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的能力”。

  面对全球化进程,对青少年教育的根本挑战就是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知识开发来提高人的素质。要确认当代青年的教育需求,要分析和正确处理全球化产生的新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影响,特别是与人的人格个性形成和教育制度改革相联系的各种要素。这是政府和教育决策的有关各方不可回避的挑战。

 [1] [2] [3] [下一页]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