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满生校长论坛发言纲要:教育的发展趋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8/04 16:21 新浪教育 | |||||||||
二、教育的发展趋势 1、把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放在首位 所有青少年提供优质教育是本届大会的主题,重视对所有青少年的教育质量也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最主要趋势。
第47届国际大会把对教育质量的评估放在四个方面: (1)两性教育平等的实现程度,特别是女童接受中等教育占同龄人口的比例(GPI值)。 (2)社会排斥程度。 (3)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4)教师的水平与作用。 2、把对教育的需求视为变革的动力 教科文组织认为全球化时代教育的需求可分成四大类: (1)确保基础教育成为一种人权(读写算,掌握日常生活所需的能力; (2)掌握人的生产能力和知识; (3)培养使个人得以扩大其选择的能力; (4)培养通过公民权利与义务、公正平等、和平与人的价值观加强人类生活的能力; (1)承认受教育是一种人权; (2)提高个人的能力和抉择的能力; (3)加强人类社会。这些思想和相关的政策实施构成了国际基础教育发展的又一趋势; 3、提高培训水平,增强国家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世界里 ,对一个国家来说,增加就业机会和吸引国际投资的机会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经合组织国家的劳动力都具有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以上水平,因此在全球的资本和劳动市场占有巨大的优势。 4、注重学习成绩的评估和国际比较 重视开展可靠的学生成绩评估并在评估基础上加以改进教育质量,也是国际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1)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简称PISA) (2) “国际数学和科学测评的趋势” (TIMSS)的评估 PISA--其目的是通过一套国际教育质量指标和对各国学生进行抽样测试所取得的结果,来描述各个国家学校教育的质量水平。该项目开展3年一轮,总共为期9年的长期追踪调查,通过测评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素质和科学素质,包括学生在这三个领域内应该获得的知识的内容和结构、需要操作的过程,和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环境。 PISA是终身学习的一个动态的模型。 PISA将提供进行长期监控和预测的工具。 PISA的测试强调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2000年,OECD发布了PISA第一轮调查(1998-2000年)涉及31个国家,265000名高中学生的测试数据,同时还有学生对问卷反馈的结果,同样模式的调查每3年举行一次,2003年进行第二轮PISA调查。 在第一轮调查的阅读、数学、和科学三项素质测评中,芬兰、日本、韩国分别位于首位。在所有项目中,这三个国家学生的分值“两极分化”的差距也最小。日本和韩国在数学和科学测评中分别占据前两名。 阅读测评的前10名为: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爱尔兰、韩国、英国、日本、瑞典、和奥地利。最后3名为:卢森堡、墨西哥和巴西。 数学测评的前10名为:日本、韩国、新西兰、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英国、比利时和法国。最后3名为:卢森堡、墨西哥和巴西。 科学评测的前10名为:韩国、日本、芬兰、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奥地利、爱尔兰和瑞典。最后3名为卢森堡、墨西哥和巴西。与进入阅读测试这两项范围内国家完全重合。 平均来说,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15岁学生有百分之十有比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复杂的文章。评价信息、建立假设、使用特定的知识。在另一方面,在某些国家,平均6%的学生还不能达到最基本的阅读要求。在某些国家甚至高达12%。 国际学生评价(PISA)确实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面向21世纪国际间激烈的竞争,各国政府度需要“建立机制迅速提醒决策者,及时纠正任何不利趋势。国家领导人和决策人应象目前对待经济发展指数那样建立人才资源发展指数。” TIMSS--该测试的前身是LEA先后三次举办的“国际数学和科学测评”。2003年测评的重点放在四年级和八年级抽样学生上。测试包括选择性答题或开卷答题两类,主要测评数学和科学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质量,同时也收集有关学生家庭、学校特点和政府政策等背景信息,力图从多角度分析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和措施。 1995年,测评涉及40个国家5个年级组(即小学第三、四、五年级;八年级和中等教育阶段最后一个年级)的50多万名样本学生。除了学生成绩测评外,围绕数学和科学教育领域,还要求对课程大纲、教科书等资料进行分析,从学生、教师和校长分别收集教与学的相关背景信息,学生测评成绩与背景因素的分析报告已于1996年和1997年公布。 1999年TIMSS进行了第二次数学和科学测评,涉及38个国家(其中有26个国家参加过1995年的测评),样本学生仅为八年级(13—14岁)。在测评的同时,收集了有关数学和科学课程、教学过程、学生家庭背景、学校特点和政府政策等背景信息,从而可以立足于多方位分析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对策和措施。 5、是否有必要和怎样增加教育投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所和OECD2002年联合发布的报告《投资教育——投入与回报》一文指出“接受和完成教育是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教育带来的效应已超出了个人收入和国民收入的范围。教育显然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公民和建立更具凝聚力和参与性的社会的重要动力” 从1992-2000年世界各地区公共教育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除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外,东亚和太平洋、南亚、东欧、中东和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高收入国家基本持平。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1)政治方面的选择,许多政党主张减少国家职能,执政期间削弱了国家的行动能力,从而导致减少教育、研发及卫生保健、社会保险、农业普及工作和同贫困作斗争方面的公共开支或降低教育在公共系统各部门投资的分配比例。 (2)税务方面的压力,为了吸引资本和创造就业,要减少各类企业和纳税人尤其富人的税务负担,税收减少从而降低了对整个教育的投资额。 6、建立新的国际管理性机制 教科文组织倡导建立一种国际教育管理机制,通过开展一系列更具有目的性和连贯性的国际活动来协调各国的教育政策,通过制定准则、标准和监督制度来推进各国改进教育质量。这些不懈的努力受到发展中国家的赞扬.发展中国家希望的是要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互惠的新型伙伴关系,是公平和公正的国际教育新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