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南春:教育创新才能带来思维创新(图)(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6日 20:18   新浪教育

  如果当时我没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媒体是大众的,媒体不是分众的,那么今天就不会有分众传媒产生。媒体都是大众化的,随着阶级细分,会变成分众的观念,如果当时只相信大众就没有分众产生,认为电视只出现在夜晚,只出现在家里,那么今天也不存在分众的产生。当时所有媒体都认为内容为王,我提出渠道为王,大家觉得好的内容吸引大家注意,不小心碰到广告,我认为当一个人处在比广告更无聊的时候,广告才会被人记住。我觉得渠道性媒体最大的特点是时间和空间,世界上最无聊的杂志是航空杂志,销售广告最好的也是航空广告,因为它霸占了一个时空,在这个时空里你所处的环境比广告更无聊,所以你才会注意广告。当你反方向思考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这是怎么产生的,所以有一个怀疑的眼光,所谓创新就是在怀疑当中,在颠覆性的思考当中看到的。

  像我们做广告代理公司,我大学三年级开始出去做,到2002年我们做了十年。然后做媒体,发现电视报纸都是国家的,然后做杂志。后来我们想做户外媒体,但是我到上海一看,徐家汇只要屋顶都有广告,淮海路上面十米一个广告。等我们2002年想起做户外媒体的时候,我们想起一个问题,根本就没有空间了,后来我们想怎么办呢?为什么好多位置被抢占呢?因为好的位置很重要,你拿到好位置就赚钱,正因为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所以所有位置都被占领了。当时我的想法就是说,我是中文系毕业的,老师说文学是围绕人展开的,你不要想位置,你回到人的生活思考,后来我们发现人的生活是有一定规律和轨迹的,你可以把广告植入到人的生活轨迹当中。一个人一个礼拜没有去陆家嘴正常吗?很正常,但如果一个人一个礼拜没有回家,一个礼拜没有去写字楼上班,这个就不正常了。当你你从这个轨迹去看的时候,你发现这就成为了今天分众的媒体,大家进电梯会有LCD,公交车也有我们的电视,礼拜六礼拜天去大卖场也有我们各种广告。你发现其实人的生活轨迹上还是有很多空白的,2003年开始,我们就逐步开始填充人生活轨迹的空白。

  所以刚才张亚哲说高等教育能不能培养创新性人才,这个也对也不对,在课堂当中比较难学会创新,但是在大学生活当中,在社团当中,在舞厅当中,在著名学者讲座当中,在你的体验当中,它还是会影响你的未来。谢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 首届新东方教育论坛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