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薛建国:反过来去看今天讨论的这个话题,安博教育集团的企业定位是走集团道路发展,产业化的道路,可以给网友一些启示,不一定是政府的。安博集团定位教育服务产业,我们认为教育行业有三个层次组成,一个是学习者这个群体,二提供教育服务的教育者群体,第三给教育机构提供配套服务的教育服务集体。刚才陈总提到办学这个组织再运营当中所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这个东西是可以产业化的。安博通过自己的产品优势、技术优势,通过自己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优势,包括资金、品牌和产业链整合等等服务驱动教育培训机构和学历教育机构能够更快的发展,更好的去发展。所以从这一层面上来看我觉得走产业化的路子,尤其通过集团化来推动产业化发展,毫无疑问是一个长期看好的领域,我们也是因为看好这一发展而进入到这个领域。
从教育直接提供服务这个板块,这个群体来看的话,我所说的这个地方跟陈总提到略有不同。一个国家提供了强制性义务教育,显然它是每个公民接受的公务产品,这一块毫无疑问是公益事业,需要政府来支持无法走上产业化,所以均衡化教育在这样背景下产生。均衡化的义务教育和普及性教育面前还有一块是延伸出来的,比如说扬长教育,这是班级教育中无法回避的的。弥补教育、特色教育,可以给学习者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同时提供可选择性教育,这个板块依然可以产业化。我觉得在这个地方也许做一个区分有利于我们自己完成自己集团的设计。
安博在这一块想做两件事,第一就是围绕学生、大学生就业这个前提在全国下设了一些叫园区形式训练基地,把大学后端教育和前端教育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终端产品,服务客户。第二就是通过特色教育和课程整合,形成直接面对消费者服务的一些非学校学历教育强制性提供的服务产品。我们希望通过产业化来驱动这两个特色,来为学生的升学、成绩的提高提供帮助,在这个意义来讲和在座的各位的集团定位有所雷同很接近,但从服务的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希望和在座、其他的教育机构形成互相支持、互相推动的关系,我们和大家合作伙伴关系,是后台推动前台,最终让学习者接收到最有特色,最符合他个性的优质的教育这才是整个集团运作过程中希望最终大的目标。也借此机会把安博做一个介绍,也借此机会提到产业化的理解,也希望这一点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主持人:我们请于总您谈谈您理解的集团化,产业化。
于松岭:我是来自东方剑桥教育集团。集团包括五大教育内容,第一是高等教育,国家计划是本科,第二是职业教育,国家计划是中专,第三是基础教育,北京和哈尔滨七所中小学,第四学前教育,在北京有五所幼儿园,上海四所幼儿园,第五是培训教育。我们在北京、上海、哈尔滨一共有18所学校。实际上集团和产业化是两回事,两个概念。集团实际上就是对资源的一个整合,我们民办学校首先第一点就要稳定,这是前提,有稳定才能谈品牌。作为集团来说我们多层次教育都有的话,我们追求的是稳定,因为我们办教育有符合三个规律,第一是教育规律不用说了,第二是市场规律,现在金融危机市场发生变化,我们要相应的变化。第三我们符合人口规律,3岁到22之间全国各个年龄段有多少人,小学人数最少的话,你办的小学的话可能你的前途就有了问题。为了稳定我们的打法可能跟其他集团有点差别,我们各个层面都有,这样的话在符合人口规律方面,哪一个年龄段人口多,我们就会把哪个年龄段的学校相对的重点发展。所以集团一个是为了稳定,一个是为了整合资源,降低成本,这是集团的概念。
关于产业化的问题,从教育部到各个院校全国讨论很多次,我认为该不该产业化?我认为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提法的问题,第二是是值得问题。第一个提法问题我觉得不要总是在争论该不该产业化,我认为意义不大,中国原来说是姓资还是姓社,大家热烈讨论,讨论之后最后拿出来一条我们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觉得很高明,不要谈姓资还是姓社,越谈我觉得会起反作用。我们也一样,讨论要不要产业化没有意义,我们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产业化道路,这样比较适合,为什么呢?中国确实有特色,第一全国办大教育,没一个国家像我们这么多人口,并且教育经费这么少。第二我们确实有很多其他国家没有的教育形式,比如说基础校中校,其他国家都没有。第三是高等院校的独立二级学院,其他国家也没有,如果你这个学校既然是设置标准够国家资格为什么不能独立呢,为什么挂到大学下面让大学剥层皮?所以中国的教育有一定特色的。所以我说能不能叫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产业化道路,不要争论产不产业化,我觉得没有什么道理。
第二个问题就产业化的问题,刚才说的是提法,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是实质问题。产业化为什么争论这么激烈?实质在哪里?如果提到产业化中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所有办学的人都有压力,为什么?这是一个导向问题,是不是?企业它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那么教育作为一个特殊行业,教育定义为公益事业,我们不管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公益事业允不允许有节余,怎么导向,怎么鼓励,这是对产业化争论的实质问题。因为教育确实这个行业挺特殊,所以一般的企业是经济效益最大化,教育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然后才能谈到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且教育这个行业特殊在哪?责任特别大,大到民族兴旺,小到家族的希望是不是能够破灭,就是这个教育它责任非常大。所以一个核心就是说,产不产业化,那么国家是不是能出台一些政策约束和导向这些办学的机构,把所得的利润继续投入学校再发展,我觉得这是重要。我觉得你现在承不承认教育是产业,所有的民办学校国家一分钱没投,都是自己的积累,或者公司等等一些形式,没有国家的投入,社会有需求,我们投入了,也产出了,也有利润了,没花国家一分钱你承认是不是产业化,是产业化,在这争论没有意义。
作为学校来讲,不能不谈经济效益,如果你不谈经济效益的话,你第一不能发展,第二我们教职员工还得生活,学校还得发展,你没有经济效益的话你这个学校就不成功。所以我们首先是社会效益最大化,然后还要谈经济效益,实质上关键就是我们盈利了,我们有收入了这个钱投哪去了这才是实质问题,国家可以出台政策,根据市场进行导向,约束所有办学人把这部分收入或者结余投到教育发展上,他挣得钱越多,他反过来投得越多,教育才越好。
主持人:教育不管怎样它都是一个领域,在领域当中做大做强其实都是我们所有的企业管理者的梦想,刚才听到三位老师的介绍。下面请刘老师说一下教育集团化有哪些优势?
刘宏冰:我首先自我介绍一下,鼎盛教育的刘宏冰。我们是专门做儿童英语教育及多元化教育发展的一个集团化企业。谈到集团化经营我先带一个前提,关于产业化经营我非常同意于总的观点,现在我们不需要再去特别强调是不是要产业化,实际上我想民办教育最大的问题,最大的困难就是在于我们资金投入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赚钱,这是一定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不能实现几个重要指标。比如说第一个教学研发,教学研发首先我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在这个行业里面的精英,我们都很清楚一点实际上集团化的经营,最重要的不是说你的投资,你的资金有多大。集团化经营最终的发展道路,最终的重点就是品质化经营,所谓的品质化就是你在教学研发的过程当中适不适合于市场,在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适不适合客户的胃口,能不能在客户还不明白的情况下你能提出一个新的教学观点,并且进行长时间的推广和研发。
那么走集团化教育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讲,我们目前在全国一共是42家分校,这42家每一家都应该是营业面积超过1500平米的校舍,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深感到在整个建立集团化经营过程当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说在投资的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地去建立新的校舍,在市场里面投入一些宣传,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和后期的一些教学方面资源的准备。但是从这些方面来讲,我们自己感觉到,就说它不仅仅是一个投资的问题,集团化经营一定要走,但是走的基础是什么?我觉得从现状的经济危机当中,我自己的观点是我们鼎盛教育现在目前在上个星期我开的高级主管会议,我讲了一个观点就是停止投资,在近期当中我们尽可能的停止投资,这个投资不要再建新的校舍,我们重点把现有的资金放在教学研发上,放在教学研发,拿出好的产品,等待经济形势稍微转好的时候,我们再不断地推出系列化新的产品来跟市场接轨。至于说这个集团化的运作,我想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自己的教育机构能够有一个集团化的运作,毕竟它是一种影响力我觉得教育它没有无间道,非黑即白,说白了就跟刚刚于总的观念一样,你做不好就是在害人,你做好了就是在帮助社会,在这当中没有灰色地带,在这点上我们必须清楚的意识到,我们的市场在哪里,客户到底需求什么,而不是单一的追求规模性的发展,规模性的发展会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大集团的形象,但教育根本立命就是品质。北京新出现几个新的教育机构,我在前一个多月做了一次深入的市场调查,他们做得非常好。而且现在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了,而且他们客户的口碑非常好,他们没有过多的需求集团化的发展,但是据我所知他们现在目前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北京,一个是武汉,武汉的现在已经基本上要终结掉了,但就北京他们做得相当相当好,他们后台力量很大。也就是说在教学的推广过程中,本质上是守住的,所以在这里我的观点就是,集团化发展是我们每个教育机构寻求的发展之路,但前提是做好教育品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