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访78岁老人:请让我继续隐姓埋名做好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1日 10:36   武汉晨报
专访78岁老人:请让我继续隐姓埋名做好事
78岁老人写给利川市一中的信

  我用化名,就是不想让别人找到。

  ——接受记者采访时,“月疋”老人这样解释化名初衷。

  “月疋”语录

  月疋老人与晨报记者“聊天”——

  请让我继续隐姓埋名做好事!

  首次登门

  记者受托看望“月疋”被拒

  满头白发,个子不高但看上去很敦实,讲着一口带浓重湖南口音的“武汉话”——昨日下午5时40分许,当记者摸到他家敲门时,开门的正是78岁的好心老人“武汉月疋”。

  上月中旬,从利川传来喜讯,大家苦苦寻找两年的“武汉月疋”老人的身份有眉目了。当天,记者根据利川传来的资料,辗转找到月疋老人所住的小区。

  当时,记者是以代表利川市一中师生前来看望他为名,提出想见见老人,结果被一口回绝。

  老人当时说:“我捐助他们上学,不是希望他们来感谢我,我也不希望被人知道。”

  在记者再三恳求下,老人才勉强同意让老伴到楼下代话,“学校师生的心意他领了,带来的礼物请带走”。

  再次登门

  老人“无奈”与记者聊天

  春节期间,记者多次走访老人居住过的单位和小区,结果没有一人知道老人捐资助学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女儿也是最近几年才知道他隐身捐资助学,“父亲不愿意别人知道这事,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

  “是伯伯家吗?我是来给您拜年的!”昨日下午5时40分许,记者硬着头皮敲开了老人家的大门。得知进来的是记者,老人愣了一下:“你说来拜年,我还以为是哪个亲戚来拜年,没想到是记者。”虽然很不情愿,老人最终还是将记者让进客厅聊了起来。

  用化名,就是不想人找到

  记者: 这些年,利川一中的师生得知您身体不好,十分挂念,委托我们一定要登门看望一下。

  月疋老人:人年纪大了,身体难免会有些毛病,这两年我的脚踝骨不太好,可能是痛风,不能走远路(老人说着露出了右脚,为了保护脚踝,他专门穿了一双高筒毛皮鞋)。

  记者:我们苦苦找了您两年,可把我们找苦了!

  月疋老人:我用化名,就是不想让别人找到。

  记者:因为您的助学金,改变了5个贫困山区孩子的一生,大家都非常感谢您。

  月疋老人:不能这么说,我资助他们的钱并不多,不算什么。

  资助利川,是因为山区人苦

  记者:您为什么要资助利川的学生,您和利川有什么特殊关系吗?

  月疋老人:我和利川没有任何关系,1992年退体后去过利川,那里的风景很美,但山区的人民生活很贫困,于是就想到了捐资助学。

  记者:您为什么选择到利川一中助学,去过那里吗?

  月疋老人:没有,我当时直接打电话给利川教育局,学校和被帮助的学生都是他们帮忙选的。

  老家:长沙;身份:银行退休干部

  记者:听您的口音好像是湖南人?

  月疋老人:我是湖南长沙人,解放后来武汉工作。

  记者:我老家也是湖南,我的父亲也是解放后到武汉工作的。

  月疋老人:你父亲多大?

  记者:73岁。

  月疋老人:那没有我大,我78(岁)。

  记者:您住的小区是银行宿舍,您以前也在银行工作吧?

  月疋老人:在银行搞技术。

  记者:是部门负责人吧?

  月疋老人:嗯!我怎么觉得你像是在采访,如果你作为老乡,那我们可以聊聊,如果是采访报道,那我没什么好说的。

  还有善举,那时不留名

  记者:利川一中是您捐助的第一个对象吗?

  月疋老人:不是,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捐助别人。

  记者:年轻时?是三四十岁的时候吗?

  月疋老人:嗯。

  记者:也是像这样不留姓名吗?

  月疋老人:当然。

  记者:您还记得第一次捐助是什么时候的事吗?

  月疋老人: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哪能记得。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