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地追访疑似捐助者 邮局监控录像认出隐身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1日 10:36   武汉晨报

  之后虽然500元汇款如期来到,但老人却有半年没像往常一样打电话询问受资助学生的学习情况。

  正是因为这一次的来信,社会各界想要找到月疋老人的心情更加迫切,也直接引出了晨报报道,从而在社会上发起了大规模的寻找。

  去年9月16日,学校又收到了“月疋”的500元汇款和电话。老人在来电中说,“由于我年事已高,身体不是很好,估计不能将一个学生从高一资助到高三,就在高二选择一个,和以往一样,不需要学生、家长、学校打电话或写信表示感谢。只要我活着一天,助学就将继续下去……”

  根据老人的意愿,校方在高二宏志班物色到了品学兼优的贫困女生蔡红柳,作为“月疋”的第五名定向捐助对象,直至她高中毕业。

  没找到

  晨报报道 两地追访疑似捐助者

  12年来,月疋老人的义举在利川被传为美谈。2007年8月,当地的一家商务网站将此事采写成报道刊登在网页上。晨报记者在网上看到了这则报道后,前往利川采访到了这件感人故事的前前后后,并以《“武汉月疋”,孩子们想对你说声谢谢》为题进行了整版报道(详见晨报2007年8月27日相关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社会各界展开了对“武汉月疋”的寻找——

  当年,一中的师生普遍认为,“武汉月疋”和利川或一中有渊源,要找到他,可能需要从这里找到突破口。

  据利川一中的记录,从1949年至今,共有20多位武汉籍老师到该校支教,年龄在70岁以上的约有10位,但因资料档案残缺,大部分人已无迹可查。

  此外,“月疋”二字加起来是个“胥”字,人们还因此猜想,老人的姓名中或许有个“胥”字。但校方翻阅了现有的支教老师名册,却找不到任何一位名字带“胥”的人。

  随后,有人又提出设想,“胥”字是“婿”的一半,“说不定这个老人是利川的女婿”。但这样的人何止成百上千?

  晨报报道后,利川电力公司技工谭必谦师傅主动找到学校,提出看一看“武汉月疋”来信的字迹,看过后,他断定:这是自己舅舅的笔迹。此外,“舅舅从利川一中毕业,居住在武昌,而且也确如信中所说饱受病痛折磨。”

  记者找到了谭师傅的舅舅莫爹爹询问此事,但老人否认了外甥的“指认”。

  此后,有读者和网友向晨报报料称,湖北首届慈善公益之星、新八建党委副书记喻友旺,曾向鄂西北、鄂西南一带的贫困学生捐过款,“搞不好就是他故意冒充一位老人在献爱心”。遗憾的是,这些怀疑经过记者的反复查证,均都被当事人否认。

  这之后,《武汉晚报》等媒体也展开了找寻月疋老人的行动,但仍无音讯。

  隐身多年的“武汉月疋”在大家的印象中虽然只是一个背影,但这个背影令人倍感温暖。

  找到了

  邮局监控录像认出隐身好人

  就在2007年晨报推出“武汉月疋”整版报道之后的两个月,“月疋”又一次向利川汇款。经查询,这笔汇款是从武昌一家邮政所汇出。

  春节前,记者设法找到了这家邮政所,并有幸看到了一段2007年老人汇款时留下的视频监控录像。

  画面中,有一位年纪在70多岁的老者,头发花白,手拄拐杖,看上去身体很单薄,走起路来步伐不稳、颤颤巍巍的。

  该所工作人员陈茜(已调任别处)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记忆犹新。据她回忆,对方在汇款时给了她10元钱汇费,找回了5元。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他在汇款人一栏上填写的“月疋”二字,比较少见。

  上个月,晨报推出“回访武汉好人”系列报道时,再一次做了关于“武汉月疋”的回顾报道,同时,从利川市一中也传来喜讯:他们知道了月疋老人的电话号码。

  昨日下午5时40分,通过老人留下的汇款单和手机号,记者终于在武昌找到了大家苦寻12年的“武汉月疋”!(首席记者陈勇 记者朱凯 詹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