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讲坛第十一期:中国发展阶段与教育错位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2日 10:50   新浪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国家图书馆联合,在新浪教育频道的支持下,每月第二周周六的下午组织公益性学术讲坛——“新民教育讲坛”,邀请关心教育的经济、文化及社会各界精英人士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视角,审视、探讨、建言当前和未来的中国教育。旨在通过这一公益性、开放性活动,致力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和社会各界参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平台。为中国教育的环境改善提供新的发展、观察及研究的思路和途径。

  以下是新民教育讲坛第十一期“中国发展阶段与教育错位改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的精彩演讲实录:

新民讲坛第十一期:中国发展阶段与教育错位改革
主讲嘉宾:温铁军

  主持人:温铁军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乡村建设中心主任,中国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2005年至2006年担任国家环境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部战略防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评审专家。接下来有请温铁军老师。   

  温铁军:我们可以先看一幅志愿者拍的图片,很多在城市工作的白领,现在被称为“中产阶级”,这些人在城市生活中有点找不着北,有些人开始下乡去找北,这就是一个志愿者下乡的感触,他在路上拍的照片,还能看到当年学大寨的石碑。

  最近可能有一件事情各位也许会关注,就是西南五省大旱,旱到连人畜饮水都发生困难。昨天有一则新闻说浙江有一个特快专列,紧急往云南送浙江的水,成本非常高,装上火车,送到那儿,再转汽车,再送到山里,这个成本会非常高。大家都知道,大旱、旱灾其实几乎每年都有,但是受灾和成灾是两回事,比如北京几个月不下雨,受灾的面积多少多少,但是成不成灾呢?取决于你有没有水利设施,如果水能跟得上灌溉,尽管旱,但是不成灾,老百姓可以照样有收成,人畜饮水也不会有困难。而西南大旱之所以得从浙江用火车往那儿运水,说明一条,那儿的水利设施不起作用了,因此有多大的受害面积,可能就会相应的有多大的成灾面积。因此,西南五省的灾害之所以能够成灾,和当地的水利设施破坏有关。

  这位朋友看到的还有这么一个石碑,现在有些地方水利建设真的差不多就剩下一块碑了。我们前几十年,大概是在水利建设的高潮60年代到70年代,形成了八万多套渠系配套的水利工程,其中有36000多座大中型水库是靠老百姓用铁撬、镢头,用小车、箩筐建起来的,目前大部分不太好用了,年久失修了。有些已经变成病险水库,用也不敢用了,一到雨季就得赶快放水,怕有危险。西南五省成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水利设施大部分不起作用了,现有的坑塘库坝,适用于农民和农村需要的小型的工程,过去上了很多,成千上万;现在大部分被卖了,或者给包了,也不太起作用了。

  这个网友拍的照片,是人在拉犁,前面三个妇女,后面一个男子,在用人耕种,这似乎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现象。山村的教育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我们也很难说这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他拍的这个小女孩,问她什么都不说话,最后问到她为什么不上学的时候,这个孩子就哭了,正是一个10岁左右的该读书的时候。他拍的这个学校的校舍,上学的孩子就是这样的条件,这是学校因为没有光,采光不够,所以老师在屋顶上开的天窗。这是学校的窗户,大家可以看到,这是老师上课,这是学校的黑板。老师说,失学的孩子很多,当然统计数据上是比较高的,几乎很少有失学的,客观上还是有的。

  这个学校有五个年级,父母有一方死亡或者双亡的占的比重很高,168个学生有28个是有父母缺失的,大部分是在城里打工或者是在沿海地区打工的过程中间发生事故。打工是农民获取现金收入的比较重要的领域,但是我们很少有媒体、有学者关注农民外出打工的成本。168个孩子有28个父母因打工事故而死亡,这个比例相当高,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准确数字,但是打工者所要承担的代价是付出生命的代价,而这些却未必能够真的解决自己的孩子的未来,他们的前途如何?

  这是一对双胞胎孩子,他们的父亲已经死了,爷爷和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奶奶在家带着他们两个。这两个孩子和农村大部分孩子一样,都不怎么说话。

  这个孩子虽然父亲没死,但是基本上“废”了,也比较困难,家里欠了相当多的账,母亲带着孩子,很苦。

  这也是一个失去了父亲的孩子,打工死亡留下的孤儿寡母。这些死亡民工的孩子和他们的家人都不会想到应该由谁负责,都怨自己倒霉。出去打工,打工的成本很高,且不说要支付多少路费,打不到工,或者被黑工介骗,路上被偷被抢等等,所有这些事情还不说,光死亡这件事情其实就是相当严重的。

  这些图片让人看了不那么高兴,和我们一般媒体所报道的东西差别较大,从教育角度来说,现在强调教育并校,很多小孩每天要翻山越岭走很多路,且不说不安全,这个事本身也比较困难。城里的孩子都是开着车接送,农村的孩子要自己爬山走路,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情况差不太多,大家看了这些情况应该有点对比。我说错位,客观上说是一个公共物品能否真正做到公共性,温家宝总理一上任的时候就讲,要公共财政阳光普照,现在讲公平正义,是一个比阳光还要更重要的需求。但是现在事实是差异比较大,学校的教育方面的差异更是非常显著,农村教育有所改善,但是恐怕改善的幅度和速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这样说话比较客观、比较中性,不至于太尖锐、太刺激。

  这些图片都是这些志愿者朋友下乡拍回来的,是客观情况。这个社会要发展,要追求公平正义,我觉得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下一代,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像我这个年龄的人,我们已经这样了,我们对我们所做过的一切,既没有很好的检讨,也没有很好的反思,在说下一代的时候,我们这代人会有一句很不负责任的话,“相信我们的后代比我们更聪明”,那意思就是,我们无论造下多少麻烦,都摔给他们去解决了。但是我们对后代其实有很多事情是不负责任的,特别是对农村的教育,我们确实有很大的问题需要探讨。

  下面我开始介绍我要讨论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是毛泽东说的,但是怎么教育。

  我最近有一个很不太入流的判断,中国人在上个世纪用了100年,所追求的无外乎是一个产业资本形成、扩张到过剩的历史进程。由于我们这代人所经过的教育,使我们把很多问题都比较集中到某一个领域,比如我们把问题集中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领域,当然就划了很多不同阶段,有对有错,有是有非。如果我们竖看20世纪的历史,刚刚过去的100年,其实中国人作为中华民族整体,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工业化过程,或者是技术产业资本形成过程。终于到上个世纪末的时候我们完成了这个过程,并且我们实现了一个产业过剩。

  国家有关部门从1999年所公布的数据就告诉大家,我们当年是600多种商品统计,现在是1000种商品统计,供大于求的占四分之三,供大于求就是过剩,没有市场,那么就是四分之三过剩。需求大于供给,仍然有市场前景的,有多少呢?一种也没有。所以我说生产过剩。当然在座的各位如果谁学过点政治经济学,谁都可以知道,生产过剩是什么现象呢?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现象。我们从上个世纪末就进入了全面的生产过剩,就产生了一个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现象,那它可不可以靠资本主义自身解决呢?不可以,因此生产过剩就延续到现在,导致了新的一轮,那就是国内严重过剩了,怎么办呢?靠国外需求,今天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外需拉动,为什么美国感冒我们也得跟着咳嗽呢,我们也得不舒服呢?是因为这个固有矛盾解决不了,要靠他消费,你才能够有增长。所以客观的来说,外向型经济就意味着你自己的需求不足,要靠外需来拉动经济增长,这是一个客观的矛盾。

  我的第二个判断,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人完成的是金融资本从异化于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相对过剩的历史进程,很快,中国人用了不到十年就进入了金融过剩的时代,因此我们说我们现在是在加入全球金融资本主导的竞争。金融资本主导全球化,我们现在正在加入金融资本主导的全球化竞争。

  西方以美国为首,用了大约半个世纪完成了金融资本异化于产业资本走向金融过剩,我们用了不到十年,很快。西方人从进入产业资本形成到完成产业资本过剩,大约用了一两百年,我们用了不到一百年。中国的速度是比较快,这是值得中国人感到非常振奋的,但是振奋之余我们要有一些反思。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