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讲坛第十一期:中国发展阶段与教育错位改革(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2日 10:50   新浪教育
新民讲坛第十一期:中国发展阶段与教育错位改革(3)
温铁军教授激情演讲

  在座的各位你们都比我眼界高,你们想一想有没有。什么是德先生、赛先生?你了解了解韩国历史就知道了。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在战后,真正完成政治主权独立,意味着你这个国家领土没有外国军队一兵一卒驻扎,我们横着看看有几个。真正完成经济主权独立,意味着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制度建设、经济发展模式上有充分的经验说明你是自己发展,很难找到。大家可以找找试试。

  比如说日本,日本人很多有点良知或者比较客观点的学者都明明白白的知道,日本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形成了主权独立、主权完整的政治体的国家。这次当日本换了新政权,开始在美军基地问题上有点不同意见的时候,你们听到美国人怎么说的,美国人跟日本人说,你们被我们保护了这么多年,你们现在想怎么着?也不怪美国人,美国人在这些问题上做的非常到位,因为它确实是世界上惟一的一个领导国家。大家也得客观上承认,它为了维持它的领导地位,它的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开支总规模的49%,一个国家的军费能占全球的一半,这也是一个奇迹。维持领导国家地位也很不容易,我们其实挺替它捏把汗。像它对东亚地区的控制,基本上就是以日本列岛为核心,从日本关岛到菲律宾为第二防御线,以日本到台湾地区,到原来的越南,当年在越南军事基地为第一防御线,这些我们都不多说。反正总之一个国家能够在世界上维持80多个军事基地,能够打两场战争,能够用军费开支占全球一半以上,这样的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只有它才可以凭借这种实力来告诉你,你对了,你错了。

  我们只是临时举这么一个例子,在座的如果有日本的朋友也对不起,得罪了,我多次去日本,跟日本有很友好的关系,绝对不是贬低日本,我只是客观的看,日本民族追求真正意义的政治、军事独立的前景还是很复杂的,大家共同努力。

  其实今天教育体系如果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所教给人们的那套知识谱系,本身因为那个标准的体系不在你那儿,因此这套知识谱系也客观上在发挥它的作用,这个作用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正反两方面都有。我们说事物是两面性的,辩证的看。它在经济结构上不符合我们现在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在上层建筑中恐怕也和发展中国家的一般发展经验所应该提炼出的知识体系有相当的不同,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是和而不同,不同没有关系,但是我们主张和,我们现在主张和平发展。和平发展中的和,我们认为不同,但是可以和,大家可以和平的共存。客观上我们也得承认,老大就是老大,因为你这么多年,我们的军费开支是非常有限的,占国民生产总值很少的一点,前些年有点恢复性增长,已经被人家批评很多。今年我们又把它降下来。所以,我们还是得看国际大势,中国人目前还得按照小平当年的说法韬光养晦,韬光养晦英语一翻译阴谋诡计就完了,文化之间的不同没法理解,现在中国这个阶段确实不同。因此,正规的知识教育结果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都产生了结构性的差异,叫错位有点负面了,我们说出现了结构性的差异比较中性一点,客观上是有些差异的,因为有差异所以要改革。但是这个改革带来了一些新的值得讨论的问题,教育出现了差异,要想改革让这个差异减小,如果这个改革没导致差异减小,反而使差异扩大了,麻烦也比较多。下边我们看看我们的分析。

  先说说中国的客观情况,当我们讲到中国自身的客观情况的时候明白了,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因此人均资源极其有限。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中国只有世界上9%的耕地,如果你把我们那些不适宜耕地,本来应该退耕的地,比如干旱荒漠带、陡坡都退下来,我们实际上只有世界上7%的土地。在我们的耕地中,整个我们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是符合农业耕作需要的水、土、光、热四种自然资源匹配只占9.8%,也就是中国的国土面积中只有10%是可以适合农耕的,麻烦在于适合农耕的地方也适合城市,也适合工业。所以,城市、农村、工业、农业抢这点有限的资源,就导致这个社会的矛盾一定是复杂的。我们先不说尖锐不尖锐,一定是复杂的。你们看现在老有农民告状,为啥呢?地被占了。有的比较低的,甚至不太合理的占领。因为这种不合理到处都在发生,所以现在有关们一统计,说差不多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耕地征战处于违规、违法,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因为这么少,整个水土光热匹配只占9.8%,大家都想要,矛盾就非常复杂。

  中国人为什么能够养活13亿人呢?这么点的资源,我们只有6%的水、7%的地,养活20%的人口,凭什么?很少有人理解中国这个社会结构怎么回事。为什么我讲结构差异?因为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或者国家战略或者是民生之基,它从根上就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我们干旱荒漠的土地本来应该跟西亚、北非处在同一纬度上,地球同一纬度意味着它自然资源的生存条件应该是接近的,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的农业呢?是因为我们太平洋有季风,季风带来气候的不同,一年有四季,同时随季风又带来季节性降水,于是有的时候下雨,有的时候不下雨。于是乎中国的先民们,当我们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告别蒙昧进入技术文化的时候,我们说中国人在7000年前驯化了野生蚕,开始进入蚕桑农业。中国人在6400年前驯化了野生稻,开始进入了灌溉性质的稻灌农业。因此,中国传统农业是什么?就是季风性气候带来的不同降水的差异,使得中国人一定要有水利,有水利才可以使天上来水,变成可归集利用的地表水。因此,6000、7000年前的新民,当他们告别蒙昧的时候进入的就是一个群体性的灌溉维持的农业文明。我一上来给你们讲西南大旱,旱情严重,变成成灾面积非常严重,这就是我们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是灌溉农业文明,我们只记住农业文明,没说灌溉,这就麻烦了。是农业文明,不错,但是世界上农业文明的文明延续很多,我们不同在哪儿呢?我们在灌溉农业。因此,我们跟美国式的、欧洲式的农业有最大的不同在哪儿呢?欧美的先民,特别是欧洲,美国现在没有先民,先民大部分都被减少了,剩下几十万被放在保留地里,基本上是欧洲人在那儿经营的一套,所以它是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盎格鲁萨克逊模式从哪儿来?从大西洋里边的岛来,这个岛周围都是水、湿气,所以气侯温润,一到晚上气温一下降,就下点小雨,白天太阳一升上来,适合作物生长,这一带是气候温润、降雨丰沛,根本不需要搞灌溉。你到盎格鲁岛上找点什么大水库、大灌溉渠系都找不到。所以,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人家祖先老天爷照顾人家,把人家祖先放在那个岛上,那个岛上气侯温润、降雨丰沛,人家不需要费劲挖渠,别说使石头工具的时候就开始挖渠,人家就不需要,所以人家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到了美洲也不需要,照样是这一片是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基本上不用,典型的是靠规模扩张,搞大农场来维持产量。所以,盎格鲁萨克逊模式跟我们的炎黄文明的模式,历史根上不一样,你得靠灌溉,因为你是季风性来水,如果不归天然来水,一停雨完了。现在西南多山的地方,高原地区,本来就是盆地坝子农业,就得在山沟沟里弄个小水坝、弄个小水库、弄个坑塘,靠这些来维持,平时干季、旱季的时候基本的用水需要,这一段时间不搞它了,可不是该毁的毁了,该坏的坏了,那它就来了旱灾,大家一筹莫展,就忘了祖先传统留给你的是什么,这就麻烦了。

  我们说中国西南地区是因为有青藏高原隆起,把青藏高原边缘的这些山带成了横断山脉,山高沟深,恰恰使得印度洋暖湿气流沿横断山脉北上,一直到秦岭以南,就有了盆地农业和坝子农业,而这些最为典型的就是李冰夫子修的都江堰,以处理天然来水,用于灌溉盆地农业。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工程,它标志了中华民族传统灌溉农业的水平。而关中大家也知道过去有郑国渠这个那个,郑国渠是郑国人帮秦国修的,所以叫郑国渠。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