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家庭亲子交流现状,和谐家庭基金和新浪教育联合推出“大型公益访谈”,每周四下午2:00-3:30现场直播,话题将涉及亲子伦理、早教、亲子沟通、家长角色解析等多种内容。本期做客嘉宾为青少年心理专家宋少卫先生,以下为文字访谈实录。
视频:心理专家宋少卫谈孩子厌学家长该怎么办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主持人殷智贤: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感谢您关注和谐家庭公益大讲堂,我们今天非常高兴地请来了宋少卫老师,宋老师欢迎您!在我们讲座正式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宋老师的背景。宋老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学习策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今天我们谈到的话题,应该也是很多家长非常关心的,就是孩子为什么会有厌学的现象。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是独生子女,所以孩子的未来是家长非常关注的。可是当孩子出现某种厌学现象的时候,家长到底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孩子,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今天请宋老师跟广大网友分享一下他的看法。宋老师,我们注意到现在一些学龄孩子们存在着一种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有持续化的趋势,想听听您在这方面的观察和研究。究竟孩子为什么会有厌学的现象?首先什么叫做厌学现象?
宋少卫:简单说厌学现在已经是普通现象,北京市的调查显示北京中学生厌学学生已经过半数了。这个厌学的定义比较简单,就是孩子们对现行学校里面的功课感觉厌烦,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
主持人殷智贤:他主要是厌烦学校里面的功课?
宋少卫:对,就是孩子对学习数理化、英语有抵触,但是学习体育、艺术还是可以的。
主持人殷智贤:家长怕影响孩子将来的功课,所以家长不在乎孩子喜欢学钢琴了。
宋少卫: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孩子厌学是应试教育导致的,我们把所谓的罪魁祸首推到应试教育上面,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我觉得根本是家庭教育。因为孩子0-7岁是关键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7岁的孩子心理素质80%已经健全了,也就是说你送到小学的时候他已经是80%的成品了,剩下的20%是在学校里面培养出来的。其实孩子的厌学应该是在0-7岁甚至是0-5岁就已经埋下伏笔了。
主持人殷智贤:父母们在孩子们上学以前做过什么会导致孩子厌学?
宋少卫:简单说有两个字最关键,一个是美字,一个是爱字,我觉得孩子对这两个点上体会不充分。首先就是说他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没有感觉到美,比如说他看不到大自然的美,他在家庭里面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美。
主持人殷智贤:为什么他感受不到这种美就丧失学习热情呢?
宋少卫:我们知道学习动机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不知道殷老师您小时候为什么喜欢学习,我小时候特别典型,我是为奶奶学习的,因为我觉得奶奶特别辛苦,我一定要努力成长。
主持人殷智贤:这是人情之美。
宋少卫:我爱我的祖母,我就会为她努力创造我的未来。但是慢慢的感受到对家庭、社会使命的时候,慢慢的变得不再那么幼稚了,但是开始的动机是很简单的。而现在的孩子感受不到美,当然就不会有爱了,因为爱是美达到高度之后的结果,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孩子爱和美的体验不够就会厌学。
主持人殷智贤:可能有家长不同意这个说法,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感觉不到爱,我们给他的爱那么充分。
宋少卫:确实是,我们如果说任何一个家长不爱孩子,那个家长是不会服气的,但是我们说他不会智慧的爱孩子,你的爱不一定有效,可能80%的人难辞其咎。因为我们现在社会发展很快,物质发展得很快,但是精神文明上的东西没有跟上来,所以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在物质满足的同时出现很大的心理需要不足,这个是相对的。这里面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概念,叫做儿童的延迟满足。
主持人殷智贤:什么叫做延迟满足?
宋少卫:延迟满足简单说是当我有一个好的东西,还有一件不那么好的东西我必须都要完成的时候,延迟满足能力强的人先满足不好的事情,比如说我先学习再出去玩。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先出去玩,然后再想起来我必须要去做作业,能做多少做多少。
主持人殷智贤:这属于延迟满足能力比较弱。
宋少卫:对,延迟满足能力从心理学角度讲是任何一个人要成功的必备素质,而这个素质是在0-5岁我们的家长用我们所谓的爱无条件的及时甚至是超前满足。
主持人殷智贤:所以培养不起来延迟满足的能力,所以等他有一天做功课的时候,发现跟他玩产生冲突就受不了这件事情。
宋少卫:对,从生理和心理角度来说,这一项心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殷智贤:可是我们也看到现在的家长一方面好像给予孩子非常多的关怀和照顾,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很小就开始要学好多东西了,那时候孩子也要放弃很多玩的时间,难道这样长大的孩子延迟满足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吗?
宋少卫:没有。实际上是家长在犯两个极端的问题。昨天我跟朋友在一起,他跟我说女儿现在3岁现在已经出现很多麻烦的问题,爸爸自己是很有原则的,女儿只要看好一样东西,爸爸就觉得给她买是我的义务和责任,立刻就去买。同时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我要开始给她树立一些学习的基本原则。那你就会发现,这个孩子的生活原则和学习原则严重不对称,但是对孩子来说他的学习和生活其实是融合为一体的,但是我们家长人为的把它分成两个双重标准,这对孩子来说是很糟糕的。其实很多小孩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一方面被过分的关爱,甚至被过度的关注,甚至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这是被过度关注导致的。
主持人殷智贤: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样的?
宋少卫:比如说小明是一个小孩,他正在家里玩积木,这个时候奶奶进来了问小明你晚上吃什么,吃饺子还是吃馄钝?孩子被打断了一次。过一会爷爷回来了,说我买了西瓜,你吃块还是吃汁。过了一会妈妈又回来了,说赶快过来妈妈抱一抱。这跟我们小时候正好是相反的,我们小时候如果不找大人的话大人会很高兴,但是现在是4-6个大人关注一个孩子,他会随时随地的按照自己的标准去纠正他。现在中国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低。
主持人殷智贤:低到什么程度?
宋少卫:55%的孩子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主持人殷智贤:这样的状况,国际上有没有其他的指标可以对照?
宋少卫:比如说日本的指标就比我们明显要高30%-40%,再比如说美国同龄孩子的指标也比我们要强。
主持人殷智贤:所以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误会,我们天天说人家进行的快乐教育,对孩子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孩子随便玩,但是随着发现人家孩子的注意力反倒比我们孩子的注意力要集中。我们孩子好像从小被严格的教育过,但是反倒注意力不集中。
宋少卫:第一我们剥夺了他们玩的权利,其实孩子的玩就是学习,尤其是0-5岁,你剥夺了他正常、自然的学习权利。所谓的我要让他去学英语、学钢琴,你给予他的东西其实他是年龄段所承受不了的。可能是对于一个成人来说觉得我当时没有学钢琴真是遗憾,但是你把这个东西给他,真的承受不了。
主持人殷智贤:现在如果让我们大人去学钢琴,然后在几年之内考上八级,这是我们都不敢想的,为什么家长就觉得孩子应该在学了三四年之后考到八级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刚才你说6个大人看一个小孩,这个我自己也有体会,如果让我在饭桌上应酬6个人就很累了,但是小孩一年365天都要应酬这么多的大人,其实是很疲惫的。
宋少卫:其实每个人都想表达我对家里唯一这个孩子的贡献,但是你贡献的结果就是你给他的压力过大。就像探照灯一样,每个人都是一个探照灯照在他身上,他是很快会被烤焦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