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沙龙:博物馆里的童年

2013年07月31日09:44  新浪教育 微博   

  21世纪教育沙龙NO.31期

  时间:2013年7月28日

  地点:南锣鼓巷“朴道草堂书店”

  主题:博物馆里的童年

  嘉宾简介:

  张鹏:义务讲解员朋朋,从事义务讲解10年,尤擅为孩子讲解

  罗曦:史家胡同小学语文教师

  宋向光:北京大学[微博]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主持人:

  吕超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项目官员

  主持人:今天第31期教育沙龙的主题是“博物馆里的童年”。今天来了很多的家长[微博]和小朋友,想必各位家长和老师会面对很多小朋友的问题,比如古希腊人为什么如何重视竞技,梵高的《星空》为什么看着那样震撼,冬天的紫禁城怎样取暖,去博物馆是帮助我们摆脱这个窘境的好办法,同时和孩子们一起学到很多的东西。今天我们的沙龙请到了人气颇高的在好几家博物馆担任义务讲解员的“朋朋哥哥”,还有史家胡同小学语文教师罗曦老师,以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宋向光教授,和大家一起讨论博物馆对儿童成长教育这方面的重要性。

  今天现场有沙龙的微信二维码,大家扫一扫,以后就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沙龙的消息以及相关报名的通知。除了大家在沙龙现场,我们还有第二现场,也就是在中国最大的视频公开课视频网站多贝网在线直播,同时也感谢活动行的报名支持。

  在开始之前有几点温馨小提示,请大家注意到,以保证今天的沙龙顺利进行。第一,今天除了家长以外还有很多可爱的小朋友,安全第一,现场这边有楼梯,小朋友注意不要攀爬。另外,我们在这里热心的店主准备了很多的书可以供大家在这里翻阅,但是不可以带走。另外今天现场因为是公益活动,所以茶水需要大家自费。另外为了保证沙龙顺利进行,希望大家检查一下我们的手机有没有调成静音,如果大家内急千万不要着急,出了这个书店的忙左拐不到50米就有公共卫生间。

  接下来沙龙正式开始。在请出今天第一位嘉宾之前,我们先开一个小短片。

  主持人:看完这个短片,刚才大家都会心一笑,因为喜欢博物馆,喜欢传递和分享,所以义务讲解员这个事张鹏一做就是十年,即使现在工作非常忙,他还是尽力的抽出时间到博物馆讲解,同时还创办民间公益组织四月公益。我们来听一下他对家长和教师从他十年的讲解经验积累方面对于带孩子走入博物馆有哪些非常棒的建议,有请张鹏。

  张鹏: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能够和大家交流,刚才和宋老师聊天的时候,发现进来很多熟悉的面孔。我是从03年的时候开始在国家博物馆从事义务讲解工作,到今年是第11个年头了。比我服务时间长的志愿者很多,但是我在博物馆更多的是和孩子交流和分享,现在除了每周末在展厅里给孩子们讲解之外,也会利用平时晚上的时间以公开课或者其他形式与小朋友们交流。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感受,我每次在展厅里讲完之后,很多家长给我说,能不能推荐一本书,让孩子们发觉历史、文化、艺术,不只是博物馆、图书馆里很生涩的内容,而是能够涵盖这些有趣的东西。但我发现很难找到这样的书,有韩国人、香港人、日本人写的,但就是没有中国人写的有趣的东西。 所以我讲世界文明公开课,讲古希腊人穿着的时候,我托志愿者妈妈找了三块旧床单,三个别针,我找三个朋友,谁愿意做设计,我再找三个小朋友谁愿意当模特,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计身上穿的衣服怎么样好看,小朋友非常高兴的设计来设计去,最后我告诉他衣服怎么穿,古希腊人不经过裁减,衣服上有褶子,如何把有形的身体藏在无形的衣服里让你感受出来。我在讲述的时候,可能更多愿意让孩子们有一种这样的兴趣。

  我们和孩子交流的时,更多是一些互动,但是不论是在博物馆还是推荐给孩子的书里,很难见到这方面的内容。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没有理论性的,前两天一位朋友看到我在微博上发给家长们总结性的内容之后,觉得非常好,但他觉得还可以再提升一些,但是我说我只有经验,我只能把自己和接触孩子的一些感受拿来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认识博物馆。第二是,为什么要走进博物馆。第三,怎么样和孩子一起来参观。“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教育、研究、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力及人类环境的物证(PPT内容)。”这是国际上对博物馆的定义,很宽泛。如果想给博物馆下定义是很难的事情。这其中有两个重点,第一是它的公益性,第二是它的教育性。在博物馆的众多职能中,教育职能摆在突出位置。而公益性,国内和国外博物馆有小小的差别,比如在大都会博物馆,它的董事会非常强大,经费绝大部分来自于董事会的捐赠和社会的捐赠。

  我认为,博物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场所,它绝对不是一个旅游景点。我们去外地旅游,经常发现博物馆或者很多文化景观,挂着四A级、三A级景区牌子。我曾经给一个班的孩子讲故宫,这个小学是北京很知名的小学,一个班40多个孩子,40多个家长去故宫,门口排队的时候我跟一个家长聊天,我说你是老北京人吗?他说是老北京人,但是是第二次来故宫。他觉得故宫是外地人常去的地方,而且他很难把故宫和一个博物馆联系起来,他知道里面会有非常漂亮的展览,不知道里面的书画展一年一次,每次都会展出精美的书画作品。这是第一,博物馆不是一个景点,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场所。如果是终身学习的场所,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带孩子去博物馆不是一次,一个展览也不是只看一次,可以看很多次,可以分不同的主题去看。就像我在线跟亲子群的妈妈们分享的一样,同样一个国家博物馆的青铜艺术展,第一次可以带孩子去认青铜的器形,第二次可以去认青铜器上的花纹。一个终身学习的场所可以分不同的主题去看。

  第二是带孩子参观的重点是培养习惯和传统,这一点很多博物馆的老师不是特别认同,作为博物馆的讲解人,无论是义务还是志愿者也好,讲解的时候要保证讲解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是大前提。从我的角度来讲,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可能会更多的是让他打开眼睛去看这个东西,而不是记住哪个年代的,里面的知识点要记,他有这样的兴趣之后,他可以自己去看、去观察。如果让我去选择的话,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培养习惯和传统要远比给他知识重要的多,这个东西是非常难得的。我在讲古代中国的时候,一般是要求在三个小时,有时候讲的稍微慢一点。有一次一个二年级小朋友跟了我五个小时,第二次去的时候他不跟我了,他自己去看,他说喜欢每个阶段的什么东西他自己能够去看,我要的是这样的角度。

  再举一个例子,是我们群里的一位小朋友,他说只有20分钟时间看古代中国,我给他介绍了一遍。从古代的贝币到后来的铜钱、交子等等。他把我讲的内容都画在本子上,按照时间顺序来画。最让我感动的不是时间顺序是准的,而是他最后画了一张信用卡,他觉得这张信用卡也有钱的作用。我希望孩子们来博物馆不仅是看,而是带着观察、思考、体会在看,让他觉得这个东西有趣,让他主动走进博物馆。要背的那些东西固然很好,都是很有用的东西,但是不是他这个阶段所要去学会的,去认识的?如果让我去选择的话,我会认为带孩子参观的重点一定是培养习惯和传统。我曾经去美术馆参观,有一个小朋友在那儿画花,画面上是画家画的颜色,小朋友没有照着那个颜色画,他画了另外一种颜色,坐在旁边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看画面。世纪坛有一个西班牙的画家展,画面上是一个心形的东西,画的很抽象,大人会说这个人在悲伤,这个人在思考,这个人内心世界很丰富,那个孩子指着说那是一个草莓,上边还有籽儿。所以孩子在博物馆有他自己的角度,是我们常人看不到的角度。

  还有缂丝十二章龙袍,大人会问是哪十二章?缂丝是什么工艺?但我有一次带着一个班的孩子参观,孩子会问皇帝要是摔一跤,衣服这么好看,他们洗不洗?孩子们的出发点和大人有太大的差别。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