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沙龙:博物馆里的童年(5)

2013年07月31日09:44  新浪教育 微博   

  下面是一些儿童在博物馆里学习的方法,这个是比较常见的,老师讲,孩子们去听,然后去提问。下面是孩子们的参与,根据图像演示做一些动作,穿历史服装体会过去人们的生活,品尝一些历史的食物,这边是穿着建筑工人的服装,这个是体验古代历史上罗马的军装。我最喜欢的是这个,孩子带着妈妈去参观,博物馆对小朋友进行培训,给小朋友讲里面的展览,孩子带着自己的家人到博物馆里给家人做导览,这跟我们小小讲解员形式上一样,但是感觉还是不太一样。

  对孩子们的学习,我们虽然把孩子们作为学习的主体,但是因为他们在各方面还是处在发展的阶段,而且在发育上也是渐进的,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所以成人和博物馆要给孩子们足够的支持,不能像朋朋说的家长[微博]把孩子扔给朋朋了,家长也要有它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就是要了解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对儿童教育活动分了若干个年龄段,最小的是1岁半到5岁,剩下就是5岁到6岁,然后是6岁到12岁,相应的阶段有一些活动。其中最有趣的是大都会博物馆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歌重新填词,把博物馆这些展品填在里面,孩子们唱歌,唱完歌以后到博物馆找歌词里提到的这些作品,找到以后真的是非常高兴。

  这是现在博物馆做了的一些工作和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些事情跟大家做一些交流,这里东西还是非常多,如果有兴趣的话下边我们再深入广泛的交流。

  主持人:非常感谢宋教授介绍了全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情况。接下来是提问与回答的环节,在此之前征集报名的时候已经征集到一百多个问题,一百多个问题当中挑选出来三个问题,请嘉宾帮助我们各位热心听众里解答一下。下面由我把第一个问题读一下:作为家长,怎样取得老师的支持,在班里开展对孩子博物馆兴趣的培养?去博物馆之前家长是否需要提前做准备工作?怎么做?请罗老师,因为罗老师是了解老师的情况。

  罗曦:这个问题分两段,我来解答第一段,怎样取得老师的支持,我知道东城区现在有一个大的课程叫做蓝天工程,之所以被称之为蓝天工程,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周一到周五这些上课的时间走出学校到社会上参观这些博物馆或是技术性企业,让孩子们在蓝天下享受崭新的课程,因为我本身是东城区的老师,对于老师来说是不成问题的。如果说您想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博物馆或者是想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现在的老师们尤其是比较年轻的老师们,他们很愿意支持这样的活动,从我个人来说,孩子们在博物馆和在社会上所学的远远比课本上学到的丰富的多,更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张鹏:如果取得老师支持的话,老师和老师还真不一样,你得选一个胆大的老师,因为毕竟是把孩子带出去。我接触过很多老师,很多老师一提到把40多个孩子带出去,而且博物馆只有周一到周五开馆就觉得风险更大。我曾经把孩子带到同仁堂博物馆,还给东城区交了申请,所以愿意到周末做这个活动,因为周末家长可以照顾到孩子。

  想要说服老师我有一个办法:如果你的孩子去了有收获,你就可以有足够的说服力去说服老师。我去讲课的时候,我给一个班的孩子讲过,后来一个班的来,后来一个年级的来,后来学校说能不能在他们全校开展。所以要给老师建议能不能去博物馆,最好有说服力,再加有一个较为成熟的方案。比如我希望给咱们班有一个博物馆的课程,但是这个课程是怎么样去做的,比如周末用四次,一个月一次,把北京的老字号看了,今年这半年是自然类的,把北京几个自然的博物馆看了,老师觉得有体系性的东西会觉得很好。

  第二方面去博物馆之前家长是不是要做准备工作,我建议一定要做准备工作,不能说带着孩子就去,首先要了解博物馆的展览,这个展览适不适合孩子,展览的内容怎么样,孩子会看到什么样的程度。第二,这个展览有没有相对应的社会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参与进去,如果让他看的话很费劲,因为咱们国家没有参观博物馆的传统,就像宋老师说国外一岁半就有这样的东西,前两天中央主持人还问我他的孩子一岁半了适合到哪些博物馆看,我说等三岁以后再说。因为社会和社会发展不太一样,不同的国家程度不太一样,毕竟博物馆在咱们国家的历史相对来说比较短一些,社会公众接触的程度也比较短一些,如果家长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或者精力去提前准备的话,就借助这个馆现有的社会教育的一些活动去参观这个展览。很多博物馆都有教育活动,比如原来在艺术馆讲完展览以后会带孩子们作画,搭着一个展览,搭着一个活动,省去了家长这方面的精力。如果让我去的话,选择一个好的展览,如果这个馆里有社会教育活动的话,配套的选择社会教育活动,省去家长在前面做准备大量的工作,刚刚说的分拆主题、给孩子们设计一条路线、设计互动环节等等都可以省去这些。

  听众:我补充问一下罗老师,老师们如何让孩子有兴趣点?

  罗曦:我会找一些契合点,孩子们提出问题的时候,我是鼓励他动手做,动手实践,比如就在前两天我们班小孩给我提出一个问题,前天晚上他妈给他吃芝麻酱,他说为什么加水越来越稠,我没有给他这个答案,我把这个问题给了全班的孩子,让全班的孩子一起来,这两天都动手去做做这个事情,然后你去找答案,这个答案不是从网上下载一段话背下来告诉我就可以了,比如网上的话是芝麻酱大分子经过加热以后产生了质变,你要明白什么是大分子,加热过程是什么样的过程,质变又是什么样的改变,只有自己真正理解了才能明白原理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孩子的问题是大部分孩子的问题,通过自己的阅读,自己操作,自己的理解去解答,并且把这个答案讲给全班孩子听,只有这样出来的答案才会真正的明白。

  主持人:关于如何取得老师支持以及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还有哪位家长或者是小朋友有问题?

  听众:我觉得博物馆现在挺好玩的,就是带孩子去玩儿,我原来带孩子在外国,每周末博物馆和美术馆小孩都非常多,就是一个游乐场所。而且我觉得自然而然的方法特别好,比如我们国庆放假去杭州的时候,杭州西湖都满了所以人家本地人就去游览博物馆,我也带孩子去游览博物馆,当时有一个印章的展,我们小孩国学修养特别差,但是拿着照相机仔细的一个一个印章保拍下来。只要家长假装喜欢他也会喜欢。

  主持人:好,关于这个话题回答的差不多了,我们就进入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您的感受看当今博物馆教育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张鹏:我接触博物馆比较多,接触孩子们也比较多,接触观众比较多一些,我就想到一些我遇到的问题,第一,因为我不是搞博物馆,我也不知道策展怎么策,但是我发现很多展览设计出来之后不太适合我们走,比如说有一个博物馆我去了之后,文物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的,但是左手边一边,右手边一边,我要走S型路线,所以在博物馆里会发现自己走很多弯路。在博物馆要很轻松很舒服的场合,但是发现走下来很累,看的很累。很多展览是搞设计的或者是专门从事这方面的人去做,我不知道有多少听了观众参与的反馈意见,当我听到有一个博物馆第一次设计一个展览的时候说请了三个志愿者去参与展览设计的时候,我很高兴,因为我带四五十号人的想法是去了以后线要走的顺,要知道哪个地方差不多该休息了,然后设计几个椅子去看,然后这个环节很重要,我希望这个环节多呆一会,我第一次听到有观众参与展览设计的时候觉得很高兴,可能是因为接触的展览比较多,会发现有些展览看起来很累不太适合去参观。

  第二,我发现有很多博物馆做社会教育尤其是孩子的教育很难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小讲解员我遇到很多,有收费的,而且价格不菲,就是把讲解词发给孩子来背。而且我特意问孩子家长,这个讲解词是孩子的讲解词吗?说不,是大人的讲解词。我听完以后很伤心,孩子们的兴趣一定会被打压掉,有很多做社会教育的可能不太习惯从孩子的角度入手去做这种东西。

  第三,对博物馆的教育没有分层次去做,比如针对幼儿园的孩子有什么配套讲解的内容,我十一想去台北故宫,像台北故宫就会对不同年纪的小朋友有不同层次的讲解词。我不能说我们将来不做,肯定现在是需要一个阶段去做这件事情,也有博物馆在尝试着做,但是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我们每个人去到那里的出发点和所需要的东西不一样,所以通篇是一样的讲解词和一样的摆设在那里,大人和小孩没有差别的话,我很难了解这个东西。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