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风,中国人民大学[微博]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兼职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历史教学学会常务理事。
在从教30年的时间里,他坚持从事学术的研究,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被写入了高等学校历史教科书。他参与编撰了多种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编了新课程的教师教学用书,被教育部聘为义务教育历史课标组成员,并入选了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他强调以高度的学术水平引领中学历史教学,对于提高北京市乃至其他省市的历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影响,被公认为“学者型”教师。
李晓风老师对于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始终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坚持,从不盲目跟风。他认为, 在高三的历史教学中完全可以将高考[微博]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并且,以自己带有独创性的教学实践实现了这种结合。他长期研究和探索如何将素质教育的原则融合贯穿于针对高考的历史教学中,突破了素质教育与所谓“应试教育”的界限,取得重要成果和经验,赢得了学生和教师们的高度评价。李老师的历史课没有高谈阔论,也从不口若悬河,但他的学生们却都深深着迷于其中。在李晓风看来,历史教育就是要激发起学生一种“天赋的”、独立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趣味。他认为,历史教学肩负着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他的每一节课都很平实,但知识容量之大,思维活动之强,学生受益之多,都表达在了学生们对他的崇拜当中,更体现在了学生们优异的高考成绩中。
身为历史教研组组长,他对组内同事无私的帮助和耐心的指导,使人大附中历史组这个小集体不仅学术气氛浓厚,更是一个幸福温暖的大家庭。他带领老师们参与全国及北京市新课改的教材、教辅材料编写等工作,使大家在参与编写的过程中,率先了解和学习新课改的理念,提高自身学术修养,锻炼了论文写作能力,还积累了学术成果。李老师以他深厚的学养在教学业务上培养起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同时,他又以磊落的人格在待人处事上默默引领着周围的同行们,使一批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管理岗位上的杰出人才。人大附中有三个年级的正年级组长,二个年级的副年级组长都是历史老师,如今这些年级组长中已经产生了二位分校校长和一位副校长。这样不俗的业绩,当然得益于教师个人的努力和学校的信任与培养,但与李老师慧眼识人、善于培养人、大胆用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李晓风老师对于学术的不懈追求,对全组的老师有着“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鞭策作用。在中学岗位上最初的十年,李晓风老师潜心研读了大量历史、哲学以及其他相关书籍。今天看来,他不但有着深厚的史学修养,还有着非常丰富的哲学、经济学甚至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了解几乎所有重要历史问题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教学中,他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信手拈来,再用中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著名历史学家张传玺曾这样评价道:“李晓风老师所具有的理论素养和开阔的学术视野是一个历史研究者所必备的素养,晓风老师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两种素养的养成对于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要性。”
2012年4月,海淀区教委为李晓风举办了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市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民教育》《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等媒体发表了关于李晓风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的长篇报道,数十家平面媒体和网站对上述活动和文章予以报道和转载。北京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对李晓风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播出了专题节目。
2012年教师节,海淀区人民政府授予李晓风“海淀教育名家”的称号,并给予2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这是近年来政府政府对于基础教育教师给予的最高额度的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