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沙龙:你所不知道的以色列教育(4)

2013年09月10日16:52  新浪教育 微博   

  之所以这么看重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能跟我个人的成长经验有关,我在人生的很长一个阶段中都是被家长[微博]压制的。我爸爸是一名英语老师,他觉得文学作品会让孩子产生奇思怪想,影响学习,就不让我看文学书。所以在我18岁前没看过几本文学书,都是看那些男孩子们看的书,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父亲从小也只让我听古典音乐,他认为所有的流行音乐都是靡靡之音。直到18岁我考上大学,到学校读书,家里人不再管我了,我才有机会真正接触文学作品、流行音乐。记得刚进校,跟同学们聊天根本没法聊,他们过去都看过很多有趣的书,我跟人家比起来差的太多了。那时自己受到的冲击很大,甚至都出现反叛心理。

  到了以色列之后,我发现以色列人都觉得,人是有创造力的,没有什么事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周围很多以色列人整天都在想问题,今天一个点子,明天一个点子。就拿我老公来说,他是个工程师,有自己的工作,可家里洗衣机出点小问题,他会琢磨如何改进,试着找出解决方案。还要上网去查查,看别人有没有已经想出更好的点子,如果看到了,他再去琢磨别的。周六家庭聚餐或者平时见朋友什么的,新点子一定是大家聊天的内容之一,随便一个破点子都能让以色列人激动半天。我会想,这个点子肯定别人都已经想到了,全世界这么多人,怎么可能别人没想到呢?但以色列人不会这么想,他们常会问一句“为什么不”。我觉得,犹太文明如果抛开宗教的因素,单纯从文化上来看,怀疑精神是其精华。当然,教育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我的孩子为例,老大马上要上小学二年级了,她现在在一所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学校读书。如今回想起来,当初自己对这所学校的第一印象其实并不好,很荒凉的园子,一排老房子,3个老师,24个孩子。我到学校后跟第一位老师交谈,对方甚至都不会说英文。说实话,当时我真是有点犹豫了,毕竟送老大来这这儿读书要多花2000多谢克尔。现在,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对的。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是这儿对待孩子的态度,他们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学校没有考试和作业,而主要通过老师观察和记录每个孩子不同阶段的成长,定期跟家长沟通。我问过教导主任,“如果没有考试和作业,如何评判孩子?”人家告诉我,“考试和作业是一种机械化的评判方式,它们是为了适应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教育,让不同的孩子用同样的步伐来学知识,却完全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我还不死心,继续问人家:“我怎么知道女儿同班上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人家反问我一句:你为什么要跟别人的孩子别?跟你女儿自己比就好,看看现在的她是不是比过去的她有了进步。”还真是这么个事,我老大过去是个挺敏感的孩子,在这儿读了一年,勇敢多了。学期末,老师跟每个孩子的家长单独面谈一个小时,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学业、社交、艺术、动手能力。老师对我女儿最大的表扬是说她很喜欢问问题,也开始知道如何问问题了。

  现在国内家长把孩子都放在同样的跑道上去竞争,拼应试教育,其实违背了人的个性发展。生活的问题,不是你可以通过学习课本、参加考试就可以解决的,你要有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像以色列人的生活,这不是个太平的国家,会有自杀式炸弹袭击、可能爆发的战争威胁, 这些问题课本上有答案吗?以色列人只能靠一颗成熟的心智来帮助自己去面对。所以,很多以色列家长会更在意孩子在学校里是不是开心,是不是爱学习,而不是具体学到什么。

  我有两位以色列朋友,夫妻俩,都是纪录片导演,他们本来住在特拉维夫状况较好的街区,能把孩子送到这个好街区的学校,可他们却选择了隔壁穷人区的一所公立学校。小孩的妈妈跟我讲,孩子从小要学会接触不同阶层的人,她特别反对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这所穷人区的公立学校还有一个国家的教育试验项目,每年会接收一定数量的聋哑儿童,让这些孩子能融入正常的学校学习。为此,校方还专门开设了一门手语课,学校所有的孩子都要学。我的朋友说,她想让自己的孩子知道,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需要别人去理解、去伸出援手。

  以色列教育中还有另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对孩子接受自然教育非常重视。每逢周末,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玩,让他们从自然中学习。以色列人18岁要服兵役,三年兵役期结束后再读大学,但就我所知,70%以上的以色列青年并不是直接从兵营出来就去大学读书,很多人会选择现在全世界旅行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记得我当年第一次遇到我老公,就是在云南的虎跳峡,他当时是军官来中国旅行,跟他一起的另一个以色列年轻人刚结束兵役。当时我跟他们聊天,知道那个小伙子23岁才接到大学通知书,我当时还想,怎么这么大年纪才读书。后来我才明白,以色列人服完兵役,周游过世界,经历了很多,也就更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明白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与专业了。

  最后,我想跟中国父母想说几句心里话:首先,孩子的创造力非常重要,家长要意识到他们将来要独自面对复杂的社会,而不是一道道习题。如果现在只是锻炼他的解题能力,而忽视了面对复杂社会的能力,那孩子将来长大后直面社会时,该怎么办?第二,家长要学会相信孩子,要相信孩子是可以自主学习的。有段时间,我女儿放学没有家庭作业,我就会佯装若无其事地问她,你今天在学校学到什么了,女儿对我态度很冷淡。后来,她从学校里回来,突然主动跟我说,妈妈你今天要不要考考我在学校学到了的东西。她其实是有自己的判断力的,如果遇到有趣的事,很愿意学习、分享。如果孩子讨厌学校,讨厌学习,做家长的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是不是我们学校的教育出了问题、最后,我想说,家庭生活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情。你给孩子的期望很多时候都会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要知道,一个人能做成一件事,绝对是因为他喜欢,想要做成它,所以才会全情投入,光有外在的压力是不行的。家长先要学会放松自己,然后才能帮助孩子找到他真正喜欢的东西。

  主持人:

  谢谢大家的倾听,我印象最深的是,我跟董冰卉通过三个小时越洋电话聊天时,知道那时候是她孩子放暑假,她作为全职妈妈,可以听到孩子在边上乱叫的声音。所以,我非常感谢她花这么多时间讲这么多问题,而且有些苦大仇深的感觉。她说为什么我花这么多时间跟你讲这些,只是想跟中国的家长分享我的感受。虽然她只是一个母亲,但是她还是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希望大家听到了冰卉的声音,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下面是我们最重量级的嘉宾,就是我们研究院的大老板,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的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微博]教授杨东平[微博]老师,他跟我们分享他今年春节的时候去到以色列,实际看到的以色列教育。他还去了以色列一所学校,沙龙学校,是以色列前总理的名字命名的,杨老师对以色列的教育有自己的想法,有请杨老师。

  杨东平: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分享一下我对以色列教育的一些感受。其实我是带了一些问题来的,我是想验证一下我对以色列教育的感觉跟我们以色列谈的是否是一回事,今天听下来基本上相同,就是我对以色列教育非常表面的外在感觉是真实的。因为我们对以色列人的聪明才智和教育程度有一个最大不同的判断,就是说他到底是一种全民教育的结果还是一种英才教育的结果。因为我们在国内看到的材料,他成立54个天才教育中心,每年按照3%的比例选拔最优秀的青少年加以特殊培养等等,意思就是说以色列教育成就是取决于天才教育。我想问问佑思,你觉得这个教育跟我们普通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是什么关系?你知不知道有天才教育中心?

  高佑思:

  在以色列学校有一个项目,优秀的学生都参加了天才培养学校,这些人都是有最高的数学、科学的能力,还有电脑的能力。但是这些人,他们的社会能力不太高,他们都非常聪明,但是他们不太受朋友喜欢。我们每个孩子的目标不是到天才培养的地方。但是按照以色列教育制度,总是会选最厉害的学生,我希望我的儿子有一天可以做到。如果中国学生到以色列学习,他们都会在这个人才培养中心。

  杨东平:

  你认为以色列的教育成就主要是依靠天才教育取得的,还是靠更广泛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高佑思:

  应该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